<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书院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一般为著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的高等学府。书院是民间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盛行于宋初,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等。</p> <p class="ql-block">岳麓书院坐落于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由官府捐资兴建,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御笔赐书“岳麓书院”四字门额。 嗣后,历经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中华民国15年(公元1926年),定名湖南大学,仍就书院基址扩建至今。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岳麓书院历经千年而弦歌不绝,学脉延绵。</p> <p class="ql-block">访岳麓书院2002年冬</p><p class="ql-block">古院依山不染尘, 赫曦神韵聚骚人。 宿窗星斗灿朱张,文垂青史颂楚音。</p><p class="ql-block">幽境漫生龙虎气, 古碑长表贤德心。 岳麓千年成圣域,湘水衡云慰忠魂。</p> <p class="ql-block">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是世界文化景观,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被评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年间(公元940年),是中国首间完备的书院;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摇篮,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书院坐北朝南,为几进几出的大四合院建筑,布局相当考究;由近及远依次排列着五个高大的院门,由此构成五大院落。礼圣殿、朱子祠、御书阁、明伦堂坐落在楼阁庭院。</p> <p class="ql-block">访白鹿洞书院2006年冬</p><p class="ql-block">贯道碧溪逝水淙,通幽鹿洞拜师恭。</p><p class="ql-block">思贤台引诗心醉,丹桂亭留书韵浓。</p><p class="ql-block">廊上碑林觅典宗,朱公精魂励后生。</p><p class="ql-block">徜徉殿堂怀清远,装入浩海抒长空。</p> <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阳书院建制古朴雅致,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五进,廊庑俱全。嵩阳书院因其独特的儒学教育建筑性质,被称为研究中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的“标本”。历史上嵩阳书院以理学著称于世,以文化赡富,文物奇特名扬古今。2010年8月1日,嵩阳书院作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子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嵩阳书院感怀 2016年秋</p><p class="ql-block">千载庠门看世尘,高山仰止颂德馨。</p><p class="ql-block">细腻唐碑俱风骨,龙钟汉柏作将军。</p><p class="ql-block">程门立雪游子志,儒学大道圣人心。</p><p class="ql-block">兼容百派文脉远,敦化教育铸师魂。</p> <p class="ql-block">应天书院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史载“州郡置学始于此”。应天府书院前身为睢阳书院,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改升应天书院为府学,称为“应天府书院”,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成为北宋最高学府之一。书院内有:崇圣殿、大成殿、前讲堂、书院大门、御书楼、状元桥、教官宅、明伦堂、廊房等。</p> <p class="ql-block">石鼓书院位于衡阳市石鼓区,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书院主要建筑有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合江亭、禹碑亭、敬业堂、棂星门、朱陵洞等。蒸水出环其右,湘水挹其左,耒水横其前,三水汇合,浩浩荡荡直下洞庭。而石鼓正当其中,横截江流,秦然若素。</p> <p class="ql-block">东坡书院,位于海南省儋州市中和镇,始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年)。坐东北朝西南,院内建筑按三轴线布列,主体建筑均布列于中轴线上,依次为头门、载酒亭、载酒堂、正殿、东西两庑廊,东轴线布列钦帅堂、西轴线布列陈列馆;书院四周构筑围墙,头门前立保护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之一,鹅湖书院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人们为了纪念“鹅湖之会”,在书院后建了“四贤祠”。宋淳熙十年赐名“文宗书院”,后更名为“鹅湖书院”。</p> <p class="ql-block">安定书院创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是江苏省最古老的书院之一。主建筑为蝴蝶厅。书院西侧有960多年的古银杏一株,枝繁叶茂,传为胡瑗手植。高远而博大,精深而亲切,古老而鲜活,泰州诸多遗存中,安定书院最为厚重,最有智性,又最具怀古追圣的震撼。说它精深而亲切,是因为,这里是北宋理学先驱、著名教育家胡瑗的讲学故址,“明体达用”的“湖学”精髓,根系海陵,风行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