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俗人读史之六十六 从原创“金句”看胸襟气度

老拙自乐

<p class="ql-block">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诗词里的“宋祖”,指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此君虽无文人雅士的风流倜傥,却有安邦治国的雄才大略。在古代帝王中,他是名列前茅的政治家和军事家。</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且从赵匡胤待人处事的风格,以及随口迸出的原创“金句”,看看他的胸襟气度。</p> <p class="ql-block">  *赵匡胤是以“黄袍加身”的方式登上帝位的,许多人对此颇有非议,还有的心怀觊觎。一次他乘辇外出,忽然有人暗中放箭,差点射中他的身体。护卫要求立即戒严搜捕。赵匡胤非但没有允许,反倒出得辇来,大声喊道:<b>“即使射杀我,</b>(皇帝)<b>亦未见得便是你做!”</b>这话是对刺客说的,也是讲给所有人听的。从那以后,再未发生此类事件。</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赵匡胤御驾亲征,军校献给他一根手撾(用以防身的手杖),并悄声禀告说,这根手撾的头部就是剑柄,里面藏着一把宝剑,平时可作手杖,出现紧急情况则可当作武器。赵匡胤笑着把它扔到地上说:<b>“使我亲用此物,事将何如?”</b></p> <p class="ql-block">  *汴京的新皇宫落成后,赵匡胤端坐正殿,令将各门敞开,说道:<b>“此如我心,少有邪曲,人皆见之。”</b></p><p class="ql-block"> 不久,雄踞江南的吴越王钱俶入朝觐见,大臣们建议将他羁留京城,逼其交出江南领地。赵匡胤没有采纳,送他归国时说了两句话:<b>“尽我一世,尽你一世。”</b>并将群臣的奏章封签,让他于途中密观。钱俶启视,皆为大臣要求扣留他的奏章。 自是感惧,甘愿俯首称臣,江南遂平。</p> <p class="ql-block">  *宋军平定蜀地后,赵匡胤下诏,令后蜀末代皇帝孟昶入朝觐见。大将曹彬密奏:孟昶在蜀地统治多年,为绝后患,建议杀光孟氏一族,对大臣则予以赦免。赵匡胤阅此奏章,朱笔批注:<b>“你好雀儿肚肠。”</b>(你的心胸太小了)。</p><p class="ql-block">  *南汉后主刘鋹原来在做皇帝时,常用毒酒鸩杀臣下。做了俘虏后,有一次赵匡胤在讲武池设宴,赐酒给他,他怀疑有毒,捧杯哭泣:“臣罪在不赦,陛下既待臣以不死,愿为大梁布衣,观太平之盛,未敢饮此酒。”赵匡胤笑着对他说:</p><p class="ql-block"><b>“朕推赤心于人腹中,宁肯尔耶?”</b>随即取过刘鋹的酒杯一饮而尽。</p><p class="ql-block"> *宋朝大军围困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托病不出,让学士徐铉作为使臣到宋朝斡旋。赵匡胤对徐铉说:<b>“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b>他告诫大将曹彬、潘美:<b>“城陷之日,慎无杀戮。”</b>当金陵久攻不下时,曹、潘上奏:“兵久无功,不杀无以立威。”赵匡胤批复:<b>“朕宁不得江南,不可辄杀人也。”</b></p> <p class="ql-block">  *李煜被俘到了汴京,有一天赵匡胤设宴时,让他举出自己最得意的一联诗来,李煜说了“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两句,赵匡胤一听便说:<b>“满怀之风何足尚。”</b></p><p class="ql-block"> 南汉后主刘鋹是个能工巧匠,归降后亲手用珠子做了一个鞍勒献给赵匡胤,鞍勒外形恰似栩栩如生的猛龙。赵匡胤在大臣面前展示,大家都惊讶刘鋹的手艺,而他却语重心长地说:<b>“移此心以勤民政,不亦善乎?”</b></p><p class="ql-block"> 西蜀后主孟昶用珠宝装饰尿壶,赵匡胤见了,捣碎丢在地上,说:<b>“汝以七宝饰此,当以何器贮食?所为如是,不亡何待?”</b></p> <p class="ql-block">  我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其突出特点之一便是包容与开明。“稍逊风骚”的宋太祖赵匡胤,以他包容万物的气度和仁者爱人的情怀,成为这种优秀文化和良好社会环境的一位杰出开创者。</p><p class="ql-block">注:参见《宋史·太祖本纪》和《资治通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