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漫步:在德基美术馆邂逅艺术的诗意

HuHelen

<p class="ql-block">十月的南京,秋意正浓,梧桐轻摇,桂香浮动。与Daisy同行的第三场德基美术馆之旅,如约在花影斑驳中启程。这一场以“花”为名的艺术漫游,悄然铺展成东西方美学的对话长卷,在静谧展厅里,每一朵花都成为穿越时空的信使,诉说着生命与自然的诗意共鸣。</p> <p class="ql-block">贾科莫·巴拉的《百日菊》以未来主义的笔触定格花瓣的律动,色彩如光之轨迹,在画布上奔涌不息;草间弥生的《花》则将自我消融于无尽的圆点之中,童年的幻象化作永恒的视觉诗行。玛丽·罗兰珊的《花》轻盈如雾,柔粉与淡紫交织出梦境般的低语;而弗朗索瓦·吉洛在九十二岁高龄绘就的《玫瑰花丛》,以浓烈红调燃烧着对生命最后的炽热告白。</p> <p class="ql-block">朱德群的《花之系列二》挥洒东方水墨的空灵意蕴,又融汇西方抽象表现的磅礴气韵,笔走龙蛇间似有风起云涌;安迪·沃霍尔的《花》则以波普语言解构自然之美,机械复制的重复中,透出一种冷峻而奇异的诗意。苏伯德·古普塔画中那七朵凋零之花,静卧于幽暗背景之上,仿佛在低语:美,总在时间的流逝中愈发深邃。</p> <p class="ql-block">雕塑作品如花间奇遇,令人驻足凝神。马克·奎恩的《夜之花园:气泡星云》以晶莹结构构筑宇宙尺度的梦幻场域,仿佛星辰坠入花圃;黑色人头像以食指轻触唇际,静默中蕴藏千言万语的张力;驴形装置与芭蕾舞者并置,荒诞与优雅在光影交错中悄然对话,令人不禁思索:何为美的边界?</p> <p class="ql-block">展厅尽头,“结束语”展板轻声写道:“愿你带走一份对美的觉知。” 当城市喧嚣如潮水般涌动,这一朵花的凝视,便成了灵魂的片刻栖居。我忽而忆起袁宏道《瓶史》所言:“茗赏者上也,谈赏者次也,酒赏者下也。” 若能静对一花,心无旁骛,便是最高雅的赏会,亦是最深沉的诗意栖居。</p> <p class="ql-block">此次观展,不单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沉淀。在花影与艺术交织的长廊中,我们缓步而行,如在时光的缝隙里拾取美的碎片。这一场花间漫步,是与艺术的邂逅,更是与内心的重逢。</p>

诗意

美的

花间

德基

赏者

艺术

花影

低语

邂逅

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