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启新程,智领未来路

Soul W

<p class="ql-block">  怀着满满的期待与一丝敬畏,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25”黑龙江省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开班仪式。当印有“黑龙江省教育厅”、“北京百年树人远程教育”等主办承办单位名称的会标映入眼帘时,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学习热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开班仪式虽简洁,却意义深远。它标志着一段崭新的学习旅程正式开启——这不仅是一次技能的提升,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革新。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今天,作为一线骨干教师,我们深知肩上责任重大。如何将前沿技术融入日常教学?如何让人工智能真正为教育赋能,而非流于形式?这正是我们此行渴望探寻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的学习氛围,已然让我感受到了“未来已来”的紧迫与机遇。</p> <p class="ql-block">📖 晨光·思想启迪: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师行动智慧</p><p class="ql-block"> 在崔瑞老师温润而坚定的讲述中,我们开启了今日的学习之旅。她以两句箴言与我们共勉,点亮了这个清晨:“所有的枝繁叶茂,皆源于坚韧的根系。”</p><p class="ql-block">“一个人,无论你曾经是谁,起点在哪,都会因为学习、读书、思考与责任承担,悄然养成当下的精神长相。”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教育生命的蓬勃,源于对育人事业深切的愛与坚定的信念;教师作为终身学习者,应让读书与思考如呼吸般自然。</p> <p class="ql-block">崔老师的讲座带给我们三大核心启示:</p><p class="ql-block">1. 为何必须“以生为本”?</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真谛在于面向所有学生,好的教育存在于师生的真实体验里,而非表面的口号与论文。</p><p class="ql-block"> 警惕教育异化:若教育只剩下分数与排名,牺牲掉学生的精神志向与品格,将对其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知识唯有融入生命,才能成为真正的素养。</p><p class="ql-block">2. 如何培养高阶思维?</p><p class="ql-block"> 探究性思维:让学习在真实问题情境中发生,如“非洲狼与鹿”的案例所示。</p><p class="ql-block"> 批判性思维:善待课堂上的“不同声音”,像爱因斯坦的老师保护他“一加一可以等于一”的奇思妙想。</p><p class="ql-block"> 创新性思维:创新并非科学家专利,日常教学方法的改进亦是创新。它关乎个人成长,更关乎国家未来。</p><p class="ql-block">3. 如何重塑行动策略?</p><p class="ql-block"> 把方向盘交给学生:教师应是场外教练,而非入场踢球的运动员。</p><p class="ql-block"> 创设自由氛围:陶行知的“公鸡吃米”实验启示我们,强行灌输的知识终将被遗忘。</p><p class="ql-block"> 见识重于知识:龙应台说:“玩,才是天地间学问的根本。”生活实践这本“无字书”赋予孩子的,是书本无法替代的坚韧与适应力。</p><p class="ql-block"> 崔老师以“终生成长,终为长大”作结,勉励我们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求与对教育的热忱。</p> <p class="ql-block">🚀 午后·技术赋能:数字AI赋能研究创新实践</p> <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以其团队深耕十几年的实践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接地气、充满智慧的AI赋能分享。</p><p class="ql-block">李老师的分享刷新了我们的三个认知:</p> <p class="ql-block">1. AI是解决“真问题”的伙伴</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分享了他利用“豆包”处理千份问题调研数据的真实案例。面对近1/3的无效数据和繁杂的计算,他通过“求助-理解-下指令”的方式,让AI在短时间内精准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AI不是炫技的工具,而是当我们遇到“做不完、做不到”的难题时,最可靠高效的帮手。</p> <p class="ql-block">2. 从“攒素材”到“创生资源”的思维升级</p><p class="ql-block">李老师对比了他的备课变迁:</p><p class="ql-block"> 过去:像“攒钱过日子”,四处收藏素材,备课时有啥用啥。</p><p class="ql-block">现在:像“随时下单”,直接对AI说“我需要一个关于什么样的教学视频”,资源便触手可及。</p><p class="ql-block"> 这启示我们:AI让我们从信息的被动收集者,转变为资源的主动创生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未来已来,AI通识教育成为必修</p><p class="ql-block"> 我们观看了关于《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必要指南》的解读视频,这意味着:AI教育从“选修”变“必修”,即将全面进入课堂。个性化学习与智能辅导将成为常态。</p> <p class="ql-block">✨ 一日所学,终身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这两场讲座,从人文关怀到技术赋能,为我们勾勒出未来教育的完整图景,国培一日,受益终生。未来已来,让我们带着思想的光辉与技术的力量,深耕教育的沃土,静待每一朵花儿的绽放。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辑人:吴迪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