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17年6-7月,黎元洪在张勋胁迫下解散国会,出现12天复辟丑剧后,孙中山决定南下护法。</p><p class="ql-block"> 7月14日,段祺瑞抵北京,以“再造民国”功臣自居,继续充任国务总理。8月1日,冯国璋入京,就任代总统。</p><p class="ql-block"> 段祺瑞个性刚愎自用,非常看不起冯国璋。他独揽军政大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下令对德宣战。8月28日,向日本银行团借款1000万日元,之后又向日本政府先后借款达5亿日元,附加了种种丧失主权的政治条件,准备内战。</p><p class="ql-block"> 7月17日,孙中山一行到广州后,号召在粤召集国会。而北京政府声称国会业已明令解散,“断无重行召集之理由”。(团结出版社孙继业著《伟人孙中山》第300页)</p><p class="ql-block"> 至8月18日,到广州的议员已达150余人。孙中山等认为必须尽快组织护法政府。目前议员虽不足法定人数,可先召开非常会议。</p><p class="ql-block"> 8月29 日,非常国会通过《国会非常会议组织大纲》。</p><p class="ql-block"> 9月1日,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选举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p><p class="ql-block"> 陆荣廷原任两广巡阅使,在“府院之争”发生后,他宣布两广“自主”,以“老帅”自居,操纵着陈炳焜、莫荣新等形成桂系集团。陆荣廷虽响应护法,但反对孙中山组织革命政府凌驾于其上,担心军政府取代他在广东的势力,采取了消极排挤的态度。(团结出版社孙继业著《伟人孙中山》第301页,第302页)</p> <p class="ql-block"> 当时,北京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与代总统冯国璋对西南军政各派势力存在着“战”与“和”的不同方针,段祺瑞鹰扬虎视,主张用武力征服南方,消灭敌对势力;冯国璋主张承认和维持西南军阀地位和势力地盘,以取得他们对政府的承认,达到“和平统一”。段祺瑞决定用武力解决问题,准备开战。</p><p class="ql-block"> 9月20日,蒋介石在上海为孙中山的护法政府制订了北伐作战的《对北军作战计划》。蒋介石的这些作战方案得到了孙中山的重视。</p><p class="ql-block"> 10月6日,北洋军向湘南发起进攻,护法战争正式开始。后来,因北洋政府内部的矛盾,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挫败。10月30日,冯国璋提出南北和议建议。</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把国会看成人民执政的标志,认为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决不会妥协。(团结出版社孙继业著《伟人孙中山》第303页,第304页,第305页)</p><p class="ql-block"> 陆荣廷对军政府采取有“联”有“挤”的态度。在与军政府的联合中,又不愿军政府势力坐大。</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为了编练一支军政府直接管辖的军队,以军政府的名义到广东各县征募民军。代理督军莫荣新将招兵人员以“土匪”罪名一律枪决。</p><p class="ql-block"> 鉴于桂系军阀对军政府的蛮横阻挠和莫荣新的倒行逆施,1918年1月3日黄昏,孙中山命令炮轰广东督军署。之后,经过必要的斗争,桂系对军政府曾一度就范,出现了粤军、滇军、桂军同时出师分途讨伐北洋军的形势。</p><p class="ql-block"> 4月底,当桂系的威胁解除后,他们又反过手来,拆孙中山军政府的台,图谋排挤孙中山,派人刺杀了拥护孙中山的海军总长程壁光,并通过议会的手段来颠覆孙中山的政权,取消大元帅制,改为总裁合议制。</p><p class="ql-block"> 5月4日,非常国会通过了“修正军政府组织法案”议案。当天,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去大元帅职。</p><p class="ql-block"> 5月20 日,滇、桂两系操纵下的非常国会,根据所谓军政府组织法修正案,选举唐继尧、陆荣廷、岑春煊、伍廷芳、林葆怿、唐绍仪、孙中山7人为军政府政务总裁,岑春煊为主席总裁。孙中山拒绝就职,于5月21日离开广州赴上海。第一次护法运动遂宣告失败。(团结出版社孙继业著《伟人孙中山》第305页,第306页,第307页,第308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