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编者按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天的阴云低垂,笼罩着原野,草色青青。在这略显昏暗的背景下,不时能看到一两棵开满幽静花朵的树,显得格外明亮醒目。天色已晚,将孤独的小船停靠在古旧祠堂的下面。此时整个河川风雨交加,我就在这舟中,静静地观看春潮汹涌而生。苏舜钦这首诗像一幅对比强烈的画卷。阴沉的天色与明亮的幽花形成对比,停泊的孤舟与满川风雨、汹涌的春潮形成对比。前两句的“静”与后两句的“动”形成对比,透露出诗人一种处变不惊、静观其变、甚至带点孤寂又倔强的意味。那句 “满川风雨看潮生”,把观景人的心境写透了 —— 管它风雨,我自看潮起,多从容。</p> <p class="ql-block">徐宏篆书《淮中晚泊犊头》品鉴赏析:这是徐宏以篆书书写宋代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作品,艺术特质可从三方面解读:1. 书体风格:延续其大篆(金文)笔意,线条苍润朴拙,兼具“锥画沙”的沉实与写意性的灵动感,如“春”“雨”等字,笔画粗细随书写节奏自然变化,既保留篆文的象形韵味,又打破规整束缚,字形奇崛开张,疏密、欹正对比鲜明,古雅中见鲜活意趣。2. 诗与书的意境融合:诗中“春阴垂野”“幽花明树”“风雨看潮”的淡远意境,与篆书的古拙质感形成呼应——书法线条的“重”衬出诗境的“轻”,字形的“拙”映出景致的“秀”,笔墨的厚重与诗意的清寂相互加持,让静态书法传递出晚泊场景的悠然氛围感。3. 章法布局:正文竖排分布,左侧题款(创作信息、诗作出处)与印章形成视觉平衡,字群间疏密错落,既遵循传统书法的章法逻辑,又以篆书字形的个性形态,营造出现代审美的节奏韵律,整体气韵舒缓而贯通。</p><p class="ql-block">品徐宏篆书(同题意境)《和淮中晚泊》</p><p class="ql-block">春阴笼野翠,幽蕊破昏明。</p><p class="ql-block">舟泊荒祠下,潮生风雨声。</p> <p class="ql-block">【徐宏档案】男,重庆市人。中国原创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风水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周易研究院院长、粤港澳文化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澳门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终身荣誉主席。五岁开始书法临贴,犹喜篆书(遍临秦李斯、汉蔡邕、唐李阳冰、宋徐铉、元赵孟頫、明李东阳、清邓石如的篆书贴)。多幅篆书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推崇和收藏。十岁学习《周易》。曾从事教师、记者、编辑、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策划、创业教育、投资等多种职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周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接受过《中国新西部》、《重庆文化》等杂志十多期系列专题采访(被媒体报道为预测大师、风水大师,书法大师)。百度“徐宏书房”,“徐宏周易”,“徐宏风水”,“徐宏篆书”可赏更多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