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收 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培全</span>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莲县松柏中心学校退休教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今年五月,我的小学老师陈奉祯离世一周年之际,我写了一篇怀念陈老师的文章《松柏长青伴园丁》。文中回忆了我上小学至陈老师去世60多年的师生情,表达了对陈老师的无比敬仰、无比尊重和无比思念。文章完稿后,我送给了陈老师的长子陈鸿斧正。陈鸿对我能为老师抒写怀念文章非常感激,进行了认真修改(主要还原事件真实)和图文制作,并在他的公众号——“渔舟唱晚”上发表。让我颇感意外的是,文章见诸公众号不久,引起了陈老师曾教过学生的极大关注,纷纷阅读并发表感言怀念感恩陈老师,一时间阅读量猛增。此前我也写过一些心灵感悟的文章,却因自信不足不敢投,也没发表。这次发稿,是我的文章和及我的名字第一次在公众号上出现。有不少热心读者对我首次发稿给予赞许鼓励,还有的提出了诚恳的指正建议,让我很受鼓舞,也增强了自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初次动笔小试就反响良好,自己产生了自信,也打开了写作思路。我定下了回忆——感恩——感悟人生这条创作路径,此后我每月写一篇随笔,五莲中学韩克义老师制作的“美篇”,松柏镇中心幼儿园何乃华老师的公众号“独处的浅吟”,先后为我发了4篇文章,分别是《一次追忆时光的聚会》、《寨山塔》、《一次求助铭记一生》、《贵人》。文章发表后,效果依然良好,阅读量日日攀升,共鸣者有之,好评者不少,更有感同身受者泣然难眠,在评论区表达发于肺腑的感言评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一次追忆时光的聚会》是我随感随发的文章。七月初,我在东白庙联中教过的学生王云学,他感念在1980年初中毕业后与我及同学们45年来的师生情,选择在绿水青山间一处露营民宿组织师生聚会。这次聚会,我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各有成就,对我敬重感恩有加,心里很受触动,随即文思萌发,不到两天成文,把对学生取得成功的喜悦从内心表达了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王云学、王善全、王善宏等,是东白庙1980年毕业生中的佼佼者。他们一直以来对我表达出来的感恩和尊重,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仅有成就感,还有了新认识,特别是让我坚信:教书育人不仅是教师的事业追求,更寄托了老师对学生取得发展进步的殷殷期望。作为老师最大的欣慰,无不是看到听到自己的学生有长进、有出息、有前途。王云学自强不息,白手起家创办了“日照市自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建成了危险废物回收处置、氧化锌淬取等科技环保生产线,成为日照市乃至全省绿色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标杆企业,获得了多项环保科技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王善全在读高中初期退学去济南钢铁厂工作,凭借初中阶段扎实的学习基础特别是过硬的语文功底,很快被单位列为重点培养青年职工,并通过努力自学和获取山东大学教学培养,先后获得汉语言文学、法律专业大专及本科学历,成为单位公文起草、制度制定主要工作骨干。王善宏在师专毕业后分配回五莲投身教育事业,始终尽心尽责、兢兢业业,教学有特色、有成效,深受同事及学生好评,较早晋升了高级教师职称。不止这三人,这届学生中还有发展很出彩的。同学们取得的成绩,我从内心里感到骄傲和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寨山塔》的随笔形式是讲民间故事。我的出生地东白庙村坐落在寨山前怀里。寨山就像一位慈爱长者,为东白庙村遮挡寒风苦雨。随笔旨在传诵孝道之心,也描绘了寨山风光美景,特别是那种苦行僧般的建塔执着与孝悌执念,令人稀嘘,也令人动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孝悌执念唤醒了我的感恩之心,于是有了《一次求助铭记一生》的写作构思,随后就一气呵成。文中追忆了我在松柏初中教学时一名学生因考中专落榜面临失去读高中资格,我去街头高中求助高昂校长招收这个学生的一段往事。本有忐忑之心怕高校长为难,没成想高校长宽容大度,不仅爽快答应了我的求助,还热情招待了午餐。由此我对高校长的大度胸怀、平易之风钦佩不已,以至36年后,我仍感恩于高校长的为国育才、敢于担当的师德风范。他的可亲形象时常萦绕于我的脑海之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前不久发表的《贵人》,更是贯穿着我浓浓的感恩之情。文中回忆了我高中毕业后回村劳动5年,梦想当兵、升学深造等机会一次也没有眷顾于我。是公社驻村干部李宗本部长在我人生关键时刻,向公社教育组建议推荐我为工农兵学员,让我有了去诸城师范上学读书的机会,毕业后走上教师岗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半个世纪过去,当我在七十多岁的高龄回忆一生走过的路时,深深认识到我人生的转折走向就是李宗本部长对我的关照推荐,他在我心中的形象正如我在《贵人》中描写的那样,正直无私而又高大亲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通过文字与往事对话,那难忘的经历,那些让我感动感恩的情绪,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我常想,尽管岁月匆匆时光流逝,但美好的记忆却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很庆幸一生中会遇到那么多值得感恩的人,他们呵护我、关照我,激励我走出低谷,迈向人生的更高起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感恩的思绪飘散开来。我想到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想起了李宗本部长的举荐之恩,还想到我就读诸城师范时因突生淋巴结核疾病,班主任老师一再联系校方为我报销药费,并经过半年的治疗让我最终痊愈。尤其感恩学校党组织的培养,让我在毕业前夕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让我在感恩的情绪中回眸人生轨迹,是我近期所写文章的最大收获。行文之时,我感悟了人情冷暖,更从一再回味中收获了成功的欣悦,收获了师生情、培育情、荐举情、帮扶情、孝感情。这些情愫,温暖着我的心胸,充溢着我的人生。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自立于天地,热爱生活的人会永远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愿继续融入这个伟大时代,让夕阳灿烂,让晚霞映红,让自己的晚年亦诗亦画、精彩纷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写于2025年10月2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