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随笔】 四王抬棺话沧桑

亦真亦幻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哥伦布的墓位于教堂的王子之门里,故此门又称做“圣•克里斯托弗之门”。我们从教堂北门进入,就看到了眼前这座四王抬棺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这座哥伦布棺椁确实是一件极具故事性的艺术杰作,它不仅是这位伟大航海家的安息之地,更浓缩了复杂的历史情感与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棺椁被四位身着戎装的骑士高高抬起,悬浮于空中,这种设计在世界各国的陵墓中极为罕见。这四位骑士并非具体的国王本人,而是象征着在哥伦布时代构成西班牙的四个古老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p> <p class="ql-block">更为精妙的是,四位骑士神态的不一致:前方的两位抬头挺胸、气宇轩昂,后面的两位则含胸低头,略显沮丧。</p><p class="ql-block">前面抬头者,代表支持哥伦布远航计划的国王,沮丧者则是反对远航。</p> <p class="ql-block">至于棺椁不着地,也有讲究。传说晚年时,哥伦布受到王室不公对待,曾立下“死后再也不愿踏上西班牙的土地”的誓言。据此,1899年,雕塑家阿图罗·梅利达(Arturo Melida)便采用了这种“四王抬棺”的巧妙设计,既让哥伦布安息于西班牙,又使其灵柩悬空,未曾触碰西班牙的土地,在形式上尊重了他的遗愿。</p> <p class="ql-block">除了观察四位骑士不同的神态,留意棺椁底部,刻着铭文:“这里埋葬着新世界的发现者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尸骨”,以及1492-1506年间,西班牙使用的天主教君主纹章,肯定了哥伦布的历史功绩及其与西班牙王室的关联。</p> <p class="ql-block">1506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的巴利亚多利德去世。之后,哥伦布的遗骨数百年间辗转于大西洋两岸,踏上了一条充满传奇的旅程。</p><p class="ql-block">1542年,哥伦布遗骨被迁至当时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多米尼加的圣多明各。1795年,法国占领圣多明各后,遗骨被转移至古巴的哈瓦那。1898年,美西战争后,西班牙失去古巴,哥伦布的遗骨最终被运回西班牙,并于次年(1899年)以“四王抬棺”的形式安放在塞维利亚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关于哥伦布遗骨的真伪,还曾经引发了一桩百年公案。1877年,圣多明各声称发现了哥伦布的遗骨。2003年,西班牙曾经对塞维利亚大教堂墓穴中的遗骨进行科学的检测,试图解开这一历史谜团 。因此,塞维利亚大教堂的哥伦布墓,更准确地应该被视为一座纪念性陵墓。</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而在这座大教堂里的“四王抬棺”,不仅仅是对哥伦布个人的纪念,更凝固了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的辉煌、复杂的历史情感以及对一个时代的深刻记忆。</p><p class="ql-block">本文参考公开资料处,致敬原作者!</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读和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