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微信文字</p><p class="ql-block"> 你发现没有, 使用微信文字沟通,你所表达的意思时常会被误解。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为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麦拉宾法则”揭示一个真像:在人类沟通中,55%的信息通过身体语言(表情、姿态)传递,38%通过语音语调(音调、音量、语速)传递,只有7%通过纯文字内容传递。 </p><p class="ql-block"> 我们看到的只是冰冷的文字,而对方说这句话时的微笑、调侃、犹豫等表情,我们都接收不到,所以就容易误解。</p><p class="ql-block"> 是啊,同样的一段文字,带有情感的读和用微信文字沟通,因表达方式不同,对方的感受有时会是完全相反。例如:“行吧”、“好吧”、“哦”、“嗯” 这类词。如果你是看着对方开心地、轻松地说出来,你收到的信息是表示同意。但如果收到的是简洁或是刻意严谨的冷冰冰的微信文字,就极易被解读为敷衍、冷漠、不耐烦。</p><p class="ql-block"> 有时反问句在微信里就很容易被误解。比如“你难道不明白吗?”“非要这样吗?”类似这样的话,如果是面对面表达,你很容易感受到对方是着急焦虑;而单纯的看微信文字,完全可能被理解成是指责或拒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对方没有立刻回复,我们会生出很多想法:“他是不是生气了?”“我是不是说错话了?”“他不在乎我了?” ……其实只是对方那会儿刚好有事,或者只是单纯的在思考如何回复。</p><p class="ql-block"> 怎样规避这种误解呢:</p><p class="ql-block"> 一是用语音弥补。当感觉文字表达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时,发一条语音。你的语气、语速会更准确的传递你的情绪和态度。</p><p class="ql-block"> 二是表情包有“身体语言”之说。一个准确有趣的表情包,可以瞬间化解文字的生硬,也能直接的感受到对话的真实含义。</p><p class="ql-block"> 三是提前告知:“我接下来一小时会忙一些,可能不能及时回复”。忙完回复时说一声:“不好意思刚给您回复”。</p><p class="ql-block"> 当你的话被误解时,要从善意的角度告诉自己:“他可能只是在忙”,“他打字就是这样简练,没有恶意”。</p><p class="ql-block"> 在维系沟通或加深感情方面,面对面的陪伴、听到彼此声音的电话、看到彼此眼神的视频的效果,是微信文字无法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当感觉告诉我们,误解可能产生时,那就:“让我们打个电话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