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6日</p><p class="ql-block">沿着G331国道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珲春。珲春的地理位置极为独特,是一座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的边境城市。珲春的打卡点是房川风景区——一眼望三国之处。</p> <p class="ql-block">珲春的早晨,4点多天就亮了,从酒店的窗户看出去,虽然看不到日出,但空气清新,金色的阳光给万物穿上了新装,看着令人神清气爽。今天我们要去房川风景区——中国唯一能同时看到中、俄、朝三个国家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房川距离珲春65公里,中间有一段路是完全沿着国境线走。从地图上可以看到,那条最窄的路就是洋馆坪路堤,其实就是图们江的江堤。图们江的对岸是朝鲜豆满江市,陆地公路路基下铁丝网的另一边就是俄罗斯的包得哥尔那亚小镇。</p><p class="ql-block">关于洋馆坪路堤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曾经,这里的土地都是中国的疆土。仅仅几个不平等条约,沙俄就占去中国北方上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苏军又趁“张鼓峰战役”在房川洋馆坪一带,将其控制区向前推进至图们江边,仅给中国留了一条通往房川的小道。</p><p class="ql-block">1957年,洋馆坪地段被图们江水冲断,我国公民必须借道前苏联领土方能进出房川,此时,房川成为我国孤悬在外的一块“飞地”。1960年,我国政府为保护疆域的完整,不再被江水冲毁,修筑了高6至8米不等的、长1860米的江岸护堤。1983年8月8日,我国政府投资五百万元,在图们江中用青石填筑而成的长888米、宽8米的洋馆坪堤路通车,至此这块“飞地”才有了自己坚固的国道,1992年我国政府再次投资,完善了洋馆坪大堤路面,彻底解决了通行困难的问题,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洋馆坪路堤。——以上来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这幅图可以将防川一带的地形看得更清楚一些。</p> <p class="ql-block">站在高高的龙虎阁顶上,一眼望去,脚下是中国的哨所,左边是俄罗斯的山川,右边是图们江和北朝鲜,正是“一眼望三国”。</p> <p class="ql-block">远处俄朝铁路大桥横跨图们江上,桥栏杆高的部分属于俄罗斯,低的部分属于朝鲜。再远15公里处就是日本海,珲春人却只能“望海兴叹”,因为临海却没有出海口。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划走了乌苏里江以东到日本海的海岸线,从此中国东北的出海口被俄朝两国的领土隔断。</p><p class="ql-block">了解了这些情况,心情变得沉重起来,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地震撼。</p> <p class="ql-block">在景区最深处的国境线上,有一块清朝立下的界碑——土字牌(碑上刻有“土字牌”字样)。它曾见证了沙俄侵占我国领土以及吴大澂据理力争收回国土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俄方将本应立于图们江口20华里的界碑私移至46华里处。</p><p class="ql-block">1886年清廷派吴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澂</span>重新勘界,通过外交谈判将界碑南移16华里,并争取到图们江出海权。开创了晚清首次通过谈判收复失地的先例。</p><p class="ql-block">现在,土字牌已经不再作为国界标志,而是作为历史文物永久保留下来,记录着那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吴大澂雕像——当地为了缅怀吴大澂重立土字牌的功绩而立。</p> <p class="ql-block">目前普通游客已经无法近距离参观土字牌了,这张照片依稀可见土字牌的尊容。</p> <p class="ql-block">龙虎阁上远眺,中、俄、朝三国风光尽收眼底。有兴趣可以看下面视频。</p> <p class="ql-block">有美友留言,让我把东北的美食推荐一下。据说到珲春一定要吃一下图中的这个蟹,看看有没有朋友了解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