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早由巴楚县出发,基本沿叶尔羌河走省道到莎车。前五次进疆时路过不少次,但未成落脚,下午到达后立马入住。</p><p class="ql-block">莎车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誉为"西域明珠",不仅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重镇,更是维吾尔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汉代西域三十六国到明代叶尔羌汗国,从丝绸古道的驼铃声声到现代新城的蓬勃发展,莎车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静静地诉说着西域文明的千年传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莎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世纪,当周穆王西游时,就曾携带大批中原精美的丝绸,从王都宗周出发,溯黄河而上,周游西域,由莎车攀登葱岭之巅,这是丝绸传到莎车的最早记录。作为古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莎车东达于阗(今新疆和田),西接龟兹(今新疆库车),西北通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西南可达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一带),是古代东西方陆路交通的枢纽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汉代,莎车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因其"田地肥广、草牧饶衍"而引起了班超的重视 。东汉时期,莎车王延作为质子长期生活在长安,深受汉文化影响。他返回西域继位后,"乐慕中国",依照汉朝典章制度治理莎车国,并告诫儿子们要世世代代侍奉汉家,不可背弃。延死后谥忠武王,其子康继位。在康的保护下,汉在西域尚存的吏卒及其家属千余人免于匈奴人的杀戮。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因莎车王康抗击匈奴有功,汉光武帝封康为汉莎车建功怀德王、西域大都尉,代汉管辖西域诸国。</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莎车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康死后,其弟贤自立为莎车王,开始了长达30年的称霸西域时期。贤攻杀龟兹王,兼并其国,又兼并了于阗,将势力扩张到葱岭以西。直到公元62年贤死后,莎车的霸权才告终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班超与莎车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汉章帝建初九年(公元84年),班超计划调集疏勒和于阗的兵力攻打莎车。龟兹王派遣5万军队救助莎车,而班超只有2.5万人马。面对强敌,班超设下妙计,假装各自散去,于阗军队往东,另一部分人往西。龟兹王中计,亲自率领一万骑兵去西边阻挡班超,派八千骑兵去东边征讨于阗。班超趁机密令各部勒兵,鸡叫时奔赴莎车国大本营,莎车国见来了汉兵即时大乱,四散奔逃,班超斩杀敌人五千多人,获得大量牲畜财物。经过这一仗,班超的名字威震西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叶尔羌汗国是莎车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1514年,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尔汗的三弟赛义德在朵豁剌惕部异密们的拥戴下登上汗位,定都于叶尔羌(今莎车),建立了叶尔羌汗国 。汗国建立后,赛义德汗于1516年与满速尔汗议和,表示承认满速儿汗的最高主权,以取得塔里木形式上的统一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叶尔羌汗国实行独特的分封制度,遵循草原部落的家产观念,将汗国分封给汗族成员,称总督。总督们对封地享有完全的统治权,汗不得干涉,但这一权力并不世袭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汗从中央派出手握军权的阿塔利克担任总督的老师,起监督作用,后又派出阿奇木管理地方军政,派出哈孜负责审理地方法律案件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汗国的疆域十分辽阔,包括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盆地,其版图东至嘉峪关、南至西藏、西南至克什米尔、西方以乌兹别克汗国的费尔干纳谷地为界与蒙兀儿帝国为邻,北方以天山为界与哈萨克相邻 。从1514年建立到1680年被准噶尔汗国所灭,叶尔羌汗国历经6代、11位汗主政,历时166年,是中国明朝新疆建立的伊斯兰教地方政权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叶尔羌汗国的文化史上,有一位女性的名字永远闪耀着光芒——她就是阿曼尼莎罕。阿曼尼莎罕(1526-1560年)生于一个普通的樵夫家庭,她自幼聪慧,13岁便会吟诗奏曲。传说拉失德汗在一次打猎途中,邂逅了这位才华出众的美丽姑娘,姑娘的才情深深打动了拉失德汗,二人一见钟情,喜结良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成为王妃后,阿曼尼莎罕并未一味追求奢华的享受,而是把主要精力用来整理、规范木卡姆。在拉失德汗的大力支持下,她邀请当时著名的玉素甫·喀迪尔汗等一批乐师、歌手和诗人,对木卡姆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改革 。阿曼尼莎罕以其天才的文学禀赋,选取古代诗人的优美篇章,将木卡姆由过去充满宗教色彩、陈旧晦涩的诗词,转变成洋溢着维吾尔族人民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的诗词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阿曼尼莎罕和民间艺人的共同努力下,首次形成规范化的木卡姆套曲16部,后来又演变成十二木卡姆,成为今天十二木卡姆的源头。在形式与内容上,阿曼尼莎罕剔除以前宗教色彩浓厚的陈旧内容,继而吸纳了维吾尔族民间歌舞的精华,曲风随之变得清爽、高雅、动听,歌词与内容也更贴近民众的生活与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然而天妒红颜,34岁时阿曼尼莎罕因难产不幸去世。与她共同生活了二十年的拉失德汗悲痛欲绝,思妻成疾,三年后也随她而去。按照拉失德汗的遗愿,人们将他埋葬在阿曼尼莎墓的旁边。这段爱情故事也随十二木卡姆的流传而为后人传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