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微见著,观课悟道

不爱吃香菜丷

<h3>——知源学校小学部第一届“知微课堂”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数学场)圆满举行<br>  度量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厘米的认识是低年级学生建立量感、开启几何度量学习的关键起点。10月29日,知源学校小学部数学组重磅推出第一届“知微课堂”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以“知微见著,观课悟道”为宗旨,邀请校内名师彭洁琼老师领衔示范,通过《认识厘米》示范课与《超越学科本位:数学教学的素养立意与全景视野》专题讲座,为全体小学部数学教师呈现了一场兼具实操性与思想性的教研盛宴,推动低年级数学教学向“素养落地、视野拓宽”的方向深度发展。<br>一、示范课《认识厘米》:在“做中学”中播撒度量启蒙的种子</h3> <h3> 当二年级的课堂遇上一把小小的尺子,一场兼具知识建构、思维训练与文化浸润的数学探索之旅就此开启。这节《认识厘米》示范课,以清晰的逻辑、丰富的实操和创新的设计,让抽象的长度单位变得可感可触,更让孩子们在探究中学会灵活思考,感受数学的实用与魅力。 <br> 课堂伊始,老师将尺子作为核心探究载体,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描述—总结”的完整认知过程。孩子们捧着尺子仔细端详,有的指着刻度线轻声计数,有的念叨着“0、1、2、3”的数字,还有的发现了“cm”的标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逐步提炼出尺子的三大核心要素:均匀分布的刻度、作为起点的0刻度线、表示长度单位的“cm”(厘米)。直观的观察与主动的表达,让孩子们对测量工具建立了扎实的初始认知,为后续学习筑牢基础。<br> “1厘米到底有多长?”这是量感培养的核心难点。为了让抽象的单位变得具象,课堂上掀起了“寻找身边1厘米”的实操热潮。孩子们纷纷动起手来:摸一摸食指的宽度,发现大约是1厘米;量一量田字格的边长,刚好是1厘米;还有橡皮的厚度、铅笔的直径、字典的棱边……身边的日常物品都成了“厘米参照物”。大家一边比划、一边对比、一边记忆,在亲身体验中把“1厘米”的表象深深印在脑海里,成功突破了抽象概念与生活具象之间的壁垒。<br>  掌握了长度单位,就该动手实践测量了。通过展示典型错误案例——未对准0刻度线,引导学生集体纠错。在“尝试—纠错—规范”的循环中,孩子们明确了测量的基本步骤,在循序渐进中建构知识。<br>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拓展环节的生活化情境设计。“哥哥的尺子被妹妹不小心剪断了,还能用来测量吗?”这个贴近生活的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探究欲。当尺子后面被剪断,0刻度线完好时,孩子们拿着“残缺”的尺子会说:“只要0刻度线和后续刻度完整,依然可以按正常方法从0开始测量,剪断的部分不影响使用。”当尺子前面被剪断,0刻度线不见的时候,大家纷纷表示:可以从“3”刻度开始量,可以以“5”刻度为起点,最后发现只要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就能算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孩子们的思维从“必须从0开始”的单一认知,走向了“任意刻度皆可作为起点”的多元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升。<br>  课堂的尾声,一段生动的古代测量故事视频缓缓播放:古人用“布手为尺”“掬手为升”,用步长、臂长丈量土地、测算器物。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不仅了解了长度单位的起源,更感受到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一设计,让课堂不仅有知识的深度,更有文化的厚度。<br>   这节《认识厘米》示范课,以“认知工具—建立量感—掌握方法—拓展思维—文化浸润”的清晰脉络,让孩子们在循序渐进中建构知识、提升能力。从一把小小的尺子出发,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测量长度,更学会了观察、思考、合作与创新。原来数学从来不是枯燥的公式与规则,而是藏在生活里的智慧,是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奇妙学问~<br>二、分组研讨:凝聚共识,共促教学提质<br></h3> <h3>  示范课结束后,全体数学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分组研讨。各组围绕“《认识厘米》示范课的亮点与借鉴之处”“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落实素养立意”“跨学科融合的具体可行方向”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分享心得。一年级数学教师邵亚老师表示:“精准聚焦“理解厘米的意义、认识尺子的基本特征、掌握用厘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三大核心目标,同时兼顾量感、几何直观、推理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启蒙培养。教学过程中,所有环节都围绕目标展开,没有冗余内容,既符合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又落实了“度量单位教学需立足实践体验”的课标理念。”<br>三、专题讲座:打破学科壁垒,构建素养导向的数学教学新生态</h3> <h3>  研讨结束后,彭洁琼老师围绕《超越学科本位:数学教学的素养立意与全景视野》展开专题分享,从理论高度与实践路径两个层面,为在场教师解码“如何让数学教学跳出知识传授的局限,实现素养全面提升”。<br>   讲座中,彭老师首先剖析了当前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科本位”的常见局限:“很多时候我们教《认识厘米》,只关注学生是否会用直尺测量、是否能读出长度,却忽略了度量背后‘统一单位’的数学思想,以及量感、推理意识、应用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她强调,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立足“全景视野”,既要扎根学科本质,又要打破学科边界,让数学与生活、与其他学科深度融合。 <br>四、活动总结:以研促教,让素养教学落地生根 <br></h3> <h3>  本次“知微课堂”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示范课展示+分组研讨+专题讲座”的闭环形式,实现了“示范引领、理念更新、问题解决、共识凝聚”的核心目标。活动结尾,副校长兼数学教研组长谢永琪老师总结道:第一届“知微课堂”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主题精准、形式务实,既展示了彭洁琼老师的教学风采与教研深度,又为全体数学教师搭建了“观摩—学习—研讨—提升”的平台。他强调,小学部数学教学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素养导向”的教学改革,鼓励教师打破思维定势,探索跨学科融合路径,让数学课堂更具生命力、更能滋养学生成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