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重阳节,阳光洒在校园的每一片叶子上,也洒在我久违的心头。十年前,我曾带着满箱的收藏走进这所校园,如今再次踏进东莞市东城春晖学校的门槛,手中仍是那些泛着岁月光泽的邮票、纪念币、纸钞和奖牌。十年,足以让一批孩子长大,也让另一批孩子睁大眼睛,好奇地望向这些几乎消失在日常里的“老物件”。</p>  <p class="ql-block">长桌铺着红布,像铺开了一段沉静的历史。孩子们穿着绿色校服围拢过来,叽叽喳喳地问:“老师,这个钱还能用吗?”“这枚硬币真的值钱吗?”我笑着摇头又点头——值钱的不是面额,是背后那段被凝固的时光。一位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站在中间,轻声讲解,孩子们的脑袋挤在一起,像一群探头的小鸟,专注得连风声都忘了听。</p>  <p class="ql-block">他们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戴着眼镜,俯身贴近纸币,仿佛要钻进那微缩的图案里;有的用手指轻轻摩挲纪念册的封面,像是怕惊扰了沉睡的故事。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些藏品从不是孤芳自赏的私藏,它们真正的归宿,是落在一双双清澈的眼睛里,被好奇点燃,被疑问唤醒。</p>  <p class="ql-block">一个女孩掏出手机,对着一本打开的纪念册拍照,还小声念出上面的年份:“1980年?”她转头问同伴:“那时候你爷爷都还没出生吧?”旁边男孩笑了,我也笑了。知识就这样在玩笑中悄然传递,比课堂更生动,比课本更真实。</p>  <p class="ql-block">桌上摆着的不只是邮票和钱币,还有三十多年来的点滴积累——一张张泛黄的收藏卡,一枚枚带着编号的纪念章,一本本手写标签的册子。它们曾静静躺在柜子里,如今却在孩子们的指尖下重新活了过来。一个男孩指着一枚航天主题的纪念币说:“我以后也要当宇航员。”他眼里有光,而那枚小小的金属片,或许正是那束光的引信。</p>  <p class="ql-block">是啊,如今这些邮票、纪念币、纸钞,早已淡出生活。电子支付让钱包变薄,二维码让纸币沉默。可正是这份“稀有”,让它们成了穿越时间的信使。孩子们看它们,就像看一封来自过去的信,字迹模糊,却满载温度。</p>  <p class="ql-block">教室外的走廊下,另一组学生围在桌边翻阅资料。他们穿的校服黄绿相间,像春天刚抽出的嫩芽。一位老师站在旁侧,不时指点讲解。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忽然想起十年前也是这样的场景——只是那时的孩子,如今已在远方求学、工作。而教育,就是这样一棒又一棒地传下去。</p>  <p class="ql-block">我收藏了三十多年,从青年到白发初现。有人问我图什么?我说,图的就是今天这一刻:能把这些承载记忆的小东西,分享给愿意静下心来听故事的学生。这不是展览,是一场对话,是过去与未来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几个女生围坐一圈,翻着蓝色的纪念册,手指轻轻翻页,生怕弄皱了纸角。她们讨论着某枚邮票的设计,争论哪一版的色彩更美。那份认真,让我想起自己年轻时在灯下比对藏品的模样。原来热爱,从来不分年龄。</p>  <p class="ql-block">户外的摊位前,三位工作人员正整理资料。风吹起宣传册的边角,他们笑着压住,像守护一场即将开始的仪式。紫色的购物袋静静躺在桌角,仿佛也在等待被注入故事。</p>  <p class="ql-block">摊位上琳琅满目,邮票如花瓣般铺展,纪念币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几位参观者弯腰细看,有人拿起放大镜,有人掏出笔记本记录。这不只是一次展示,更像是一次文化的轻触,温柔地唤醒人们对“慢时光”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和工作人员互动频繁,问题一个接一个:“为什么这枚币是金色的?”“这张钞票上的建筑现在还在吗?”每一个提问,都是一次思维的跃动。我站在一旁,听着,笑着,心里暖暖的——这些藏品,终于完成了它们最该完成的使命:启蒙。</p>  <p class="ql-block">一张长桌,摆满了卡片与书籍。孩子们伸手触摸,像是在确认历史的真实性。有人轻声说:“原来以前的钱长这样。”是啊,时代变了,但好奇心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红色桌布上,奖牌与宣传册并列而放。学生们轮流拿起奖牌,感受它的重量,读着背面的铭文。一枚奖牌,也许曾属于某位默默无闻的匠人,如今却在孩子手中重获荣光。</p>  <p class="ql-block">阳光正好,一群学生和几位老师围着桌子,看邮票上的山河,读纸币上的年份。这场景,像一幅流动的画,题名应是:传承。</p>  <p class="ql-block">走廊下的长桌摆满红色文件夹,里面是泛黄的证书与收藏记录。学生们弯腰查看,有人轻声念出名字和年份,仿佛在与过去的人对话。那一刻,时间不再是直线,而是一个可以触摸的圆环。</p>  <p class="ql-block">两个女孩指着书页讨论,一个男孩在旁记录。黑衣的成年人偶尔提示一句,更多时候只是微笑旁观。这样的画面,让我想起教育最本真的模样:不是灌输,而是点燃。</p>  <p class="ql-block">蓝色纪念册里藏着一个时代的审美与信仰。孩子们翻动页面,惊叹于设计的精巧,也好奇于背后的故事。一枚邮票,不只是邮资凭证,更是一段被压缩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红马甲的身影在桌前忙碌,书写、核对、整理。她们不是主角,却是这场分享得以成真的幕后功臣。没有她们,这些藏品或许仍锁在柜中,静待尘封。</p>  <p class="ql-block">红色桌布上的奖牌熠熠生辉,人们驻足挑选,轻声交谈。热闹中有秩序,专注中有温情。这不仅是展示,更是一场关于记忆与价值的集体重温。</p>  <p class="ql-block">一个男孩低头看卡片,指尖轻触图案,像在抚摸一段遥远的记忆。他的神情专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那一寸纸片。我知道,一颗小小的种子,正在他心里悄悄发芽。</p>  <p class="ql-block">两个孩子共看一本纪念册,邮票与证书在他们眼前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他们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眼神里有惊叹,也有思索。</p>  <p class="ql-block">绿色校服的孩子们围坐桌旁,翻阅纸币与纪念册。他们讨论着图案、年份、材质,像一群小小考古学家,在钱币的纹路里寻找文明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一个男孩指着纪念册中的一页,轻声说:“这个版本我见过!”他眼中的光,是对知识确认的喜悦。原来,收藏的意义,不仅在于拥有,更在于共鸣。</p>  <p class="ql-block">一个女孩低头读书,书页上的图案精美如画。她认真记录,神情专注。桌上的资料整齐排列,像一座微型图书馆,正向好奇的心灵敞开大门。</p>  <p class="ql-block">学生们围看宣传册与纪念品,低声讨论,相互分享发现。这些物品不再是冷冰冰的藏品,而是连接彼此的桥梁,是引发思考的钥匙。</p>  <p class="ql-block">奖牌在阳光下闪耀,色彩斑斓,像凝固的荣耀。孩子们看着,眼里有羡慕,也有向往。或许有一天,他们也会用自己的努力,赢得属于自己的那一枚。</p>  <p class="ql-block">宣传资料前,孩子们认真阅读,成年人在一旁指导。专注的神情,积极的氛围,让这场活动不只是展示,更是一堂生动的社会课。</p>  <p class="ql-block">红色文件夹被轻轻翻开,证书上的字迹清晰可见。孩子们轮流查看,像在阅读一段段人生的高光时刻。这些,都是时间留下的勋章。</p>  <p class="ql-block">两人查看文件,一人阅读,一人旁观。宣传海报在背景中若隐若现,整个场景安静而庄重,仿佛一场关于历史的私语正在展开。</p>  <p class="ql-block">室内展览中,学生们围桌而立,观看书籍与文件。墙上书法作品与标语并列,传统与现代在此刻交融。他们的眼神里,有好奇,也有敬意。</p>  <p class="ql-block">运动服的身影围在桌旁,翻阅宣传册。资料整齐摆放,背景标语模糊却有力。这是一个关于传播与分享的日常瞬间,平凡却动人。</p>  <p class="ql-block">黄绿校服的学生站在红砖楼前,树木葱茏,阳光洒落。他们聚集在此,不是为了热闹,而是为了看见那些被遗忘的细节。</p>  <p class="ql-block">公告栏前,学生们驻足观看“体育专栏”。图文信息吸引着他们,交流声轻轻响起。教育,就藏在这些不经意的停留里。</p>  <p class="ql-block">户外的桌子摆满物品,学生们围拢挑选。他们神情投入,仿佛在从历史中挑选属于自己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