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棉花和爱情》故事的感悟

大宝

<p class="ql-block">昵称/大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706450</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 <p class="ql-block">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年轻人和新婚的妻子经常吵架,他很懊悔自己当初结婚前看走了眼。他觉得日子要是这样过下去实在是没意思,于是打算在征求父亲意见后和妻子离婚。父亲听完他的埋怨之后,问他:儿子,你的妻子有优点吗?年轻人抱怨说:结婚前有,现在没有了。父亲又问:你在她心中有优点吗?儿子迟疑了一会儿说:好像也是结婚前有,现在没有了吧。父亲说:你比我强,我结婚前不知道你母亲优点是什么。年轻人抬头望了望他的父亲,想说什么,最终又咽了下去。父亲走到屋外,拿起了一块瓦片和一团棉花,问他:它们哪样更硬一些呢?年轻人不知道父亲想干什么,于是说:这还用问,当然是瓦片硬了!父亲把瓦片和棉花举到同样的高度松开了手,只见瓦片落地后被摔得四分五裂,棉花则轻飘飘的落了下来。然后父亲又问他:为什么坚硬的碎了,而柔软的丝毫未损呢?年轻人想了想说:软的很轻啊,所以丝毫未损。父亲拍拍他的肩膀,深切的说:孩子啊,你应该像棉花一样谦卑下来,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而不是像瓦片一样有棱有角,遇冷则冰,遇硬而碎,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我这一辈子只明白一个道理,承认另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你一生伤害的是你自己。你应该学习棉花,可以为别人抵御风寒,可以像阳光一样温暖。一句好话可以温暖她一生,一句自私刻薄的话可以让她记恨你一辈子,也会葬送掉你的婚姻。你希望我像你对待你妻子一样去对待你的母亲吗?年轻人低下头对父亲说,绝不!然后默默转过身走向自己家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承认另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盯住别人的缺点,你一生伤害的是你自己。在婚姻当中尤其是这样。多想一想他(她)的好,同时也想想自己的不好。这个故事如同一盏清茶,初品是父子间的寻常对话,细酌却在舌尖泛起关于生命质地的哲思。棉花与瓦片的隐喻,轻盈地揭开了爱情幸福关系的核心密码。</p> <p class="ql-block"> 一、坚硬,是自我建造的牢笼</p><p class="ql-block"> 年轻人带着满腹委屈寻找父亲,言语间尽是对妻子的失望。然而父亲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根源不在对方有没有优点,而在于儿子看待对方的眼光已然凝固。当他说“现在没有了”时,实则是自己的心变成了瓦片——冰冷、坚硬、布满棱角。</p><p class="ql-block"> 瓦片式的处世姿态,看似自我保护,实则是双刃剑。它要求外界完全顺应自己的轮廓,稍有不顺便碎裂伤人。婚姻中的许多痛苦正源于此:我们总希望对方磨平棱角来契合自己,却忘了真正的亲密不是棱角相抵,而是柔软相拥。</p> <p class="ql-block"> 二、柔软,是内在力量的显现</p><p class="ql-block"> 棉花的智慧令人惊叹。它不争不抢,从高处坠落却安然无恙;它蓬松温暖,为穿着者抵御风寒。这恰如理想中的伴侣——既保全自己的完整性,又给予对方温暖的守护。</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箴言道破天机:“承认另一个人的优点会让自己温暖。”这不是道德说教,而是深刻的自我关怀。当我们专注发掘美好,内心便沐浴在阳光下;而执着于挑剔不足,则如同亲手在自己的世界里种满荆棘。伤害最深的,往往是那个紧握怨恨不肯放手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三、转变,从重新看见开始</p><p class="ql-block"> 年轻人的顿悟始于“绝不”二字。当父亲问“你希望我像你对待你妻子一样去对待你的母亲吗”,他瞬间照见了自己行为的荒谬。这种角色互换的思考,打破了自我中心的迷障。</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亲密需要学习的眼光。如同欣赏一幅画,站得太近只能看到斑驳色块,退后几步才能领略整体意境。在长期夫妻关系中,我们常常把对方的优点视为背景墙,却将缺点无限放大。重新调整关注的焦点,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为自己心灵开辟一方更开阔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最终告诉我们:我们对待爱情的方式,决定了爱情温暖的程度。 选择做棉花,不是软弱退让,而是以柔韧的姿态成就爱情关系的韧性,以温暖的胸怀拥抱生命的无常。这既是对他人的慈悲,更是对自我最深切的善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