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京城的最美秋色,藏在何处?</p><p class="ql-block">10月底至11月中旬,是京城最得秋意宠爱的时节。这份美,是皇宫别院飞檐黛瓦间沉淀的秋光,是西山层峦叠嶂上燃遍的枫火,是银杏大道铺展的鎏金长毯,是丹柿小院里槐叶缀霜的清润……</p><p class="ql-block">而在怡然心中,有一种秋色更显恢弘壮阔,足以与之媲美——那便是长城之上的秋!澄澈蓝天为幕,古老城墙蜿蜒,绚烂秋景铺陈,三者相映成趣,舞动着时光的韵律,演绎着穿越千年的对话,让沧桑古韵与鲜活秋意,交融成一段诗意盎然的篇章。</p><p class="ql-block">这一次,火燕与怡然在北京之行的最后一日,赴了正鼓楼楼湾子长城之约。此行不仅饱览了最美的长城秋色,更珍贵的是有挚友相伴——正如票哥所言:“一起行走长城,便是最好的陪伴。”得知怡然火燕报名参加这次活动,票哥、胜行天下老师、清茶姐与微风轻拂也报名——他们特为陪伴而来,于是我们与新朋旧友共赏这份独属于长城的秋之盛景,并在我们的生命旅途中,刻下了一段温暖而难忘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票哥5年前曾经行走过这段长城,写下了《边墙跖旅 || 密云正鼓楼--大安峪楼湾子水关穿越记》,临行前票哥把他写的游记发在活动群里,让大家先了解这段长城情况,于是这篇游记变成了我们最好的行动指南了。在大巴车上,票哥又向大家介绍了这段长城的五大看点,至于这五大看点是什么,走起来慢慢看吧!</p> <p class="ql-block">雾灵山正鼓楼村头,这是我们今天起步的地方。深秋的早晨,感觉极为舒适,“天气不燥,微风正好”,太枯燥了嘛,看看人家老舍是怎么说的吧:“天气正好不冷不热,昼夜的长短也划分得平均。没有冬季从蒙古吹来的黄风,也没有伏天里挟着冰雹的暴雨”,虽然老舍说的是中秋时节,但此时的深秋季节也很适合啊!也许有人会说“天气一点也不通透嘛!”不错,雾灵山,有雾才是正常的呀——今天,轻度雾霾!</p> <p class="ql-block">——正鼓楼遗址</p><p class="ql-block">正鼓楼村因正鼓楼而得名,于是我们在票哥的带领下直奔正鼓楼,这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看点,也是票哥所讲的五大看点之一。</p><p class="ql-block">正鼓楼在哪里?这不就是嘛!此时我们站在正鼓楼自然村李鹤亭家院内,<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见楼子,只见5层巨大规整基座条石,</span>这是正鼓楼仅存的遗迹,其具体形制与作用尚不明确。</p> <p class="ql-block">关于正鼓楼,有人认为是边关重镇曹家路营城前哨鼓楼,作用是击鼓传信,因建楼选择了正南正北的位置,故被称为正鼓楼。也有人说正鼓楼所处位置明代是曹家路统辖的堡寨,名“恶谷寨”,此楼是寨堡核心敌台,俗称“镇谷楼”,因年代久远被叫成了“正鼓楼”。不管怎么说,四百多年前当中原民族与草原民族冲突时,这里是边关重镇的要地……</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正鼓楼,我们寻路上山,老梨树上几个残存的皱了吧唧的老梨竟也会想起“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美好!爬长城的心情总是快乐的,我们的心已经飞到了长城上。</p> <p class="ql-block">——百八十米陡坡</p><p class="ql-block">如果我们会飞就好了,就不用爬这陡峭的山坡了。票哥说过“开始上山的百八十米最难爬,爬上去就没有什么难度了”。票哥说的后半句话可信度不大,对于身手敏捷的票哥来说难度不大,但对于别人来说就未必了。但票哥说的前半句一定是真的,您看这几十米真难爬啊!</p> <p class="ql-block">近乎70度的坡度,跟本没有路,或是陡峭的石壁,爬上去手无处抓扶;或是松软的沙土,蹬下去脚无法着力,上一步退半步……火燕都累到崩溃,怡然更不用说了。</p> <p class="ql-block">爬上陡坡之后还有一段持续上升,终于到了山顶,我们也都松了一口气。于是有闲情纵览山下风光。</p> <p class="ql-block">山下的小山村就是我们寻找到正北楼遗址的正鼓楼村,也许就是明代曹家路统辖的“恶谷寨”吧,那里还真是驻扎士兵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进这片松林,便很有一点闲庭信步的感觉了。这是长城吗?没有墙体,我们只能说这是长城的走向。</p><p class="ql-block">《明长城考实》:长城过避桥峪南沟,经大冀峪、大安峪沟至大沟,只在山上筑有空心教楼,有石砌墙处亦很简单,且坍塌严重。各沟口可通行处皆垒石为墙,以阻其道,今石墻则多圮坍成堆。</p> <p class="ql-block">从《明长城考实》的记载可以看出,我们今天走的这一段长城没有连续的墙体,但有空心敌楼。</p><p class="ql-block">据记载:位于北京密云与河北承德兴隆交界处楼湾子段长城,现存133-143共11座砖石结构空心敌楼。</p> <p class="ql-block">——无编号敌台1</p><p class="ql-block">这是正鼓楼西线第一座敌台,但它不在楼湾子段长城的编号内,票哥他们称之为无编号敌台1。该台已圮坍,砖砌台体完全毁坏,基座仅有两层条石遗存。</p><p class="ql-block">“拍照,拍照”,票哥提议,他是不是要找一找5年前在这里拍照的感觉呢?票哥推测这座敌台为明洪武年的原始敌台,万历年加修此段长城时没有对其包砖,故成废台。</p> <p class="ql-block">再望邈邈雾灵山群峰,峰峰峥嵘,气象万千!</p> <p class="ql-block">半山腰的雾灵山景区道路,如银链缠山,蜿蜒向前。票哥说我们几乎是从雾灵山北门走到西门。</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有时间捕捉雾灵山的秋色。雾灵山的秋天色彩不是那么绚烂多娇,但它沉稳大气,波澜壮阔,它们是大山深处的主宰者,又是长城最美好的点缀!</p> <p class="ql-block">泼猴领队他们在看什么?远处山脊上的长城啊,那是大壮楼~绝壁楼一段,怡然火燕也是走过的!</p> <p class="ql-block">——无编号敌台2</p><p class="ql-block">过了无编号1号敌台,我们行走于密林彩叶间,似乎忘记了长城,在一岔路口,正在踌躇间,同行的毓皇顶果断地说:得上山,山上有一座敌台,票哥游记中写到的。</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人向上攀爬,猛然抬头,发现已经到了一座空心敌台近前,差点撞了头!“林隐楼!”——怡然脱口而出!</p> <p class="ql-block">林隐楼是密云109号敌楼,因它坐落于密林中得名——两座敌台都处于密林深处,给怡然的感觉完全相同,不过这座敌台有点委屈,称为无编号敌台2。此时它就那么笑吟吟地望着前来拜访的人,“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我不过是小隐而已!</p><p class="ql-block">猴队,来一张,您看站在楼下的猴队有点妖娆!</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西南北三面单眼,东立面一门一窗的敌台,这种敌台常被称为特型敌台。</p><p class="ql-block">站在台下仰望,但见台门高悬,在古代上下楼要使用悬梯。现在能到里边看看吗?能!但怡然不敢。“大薇,替姐姐拍两张!”怡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身高腿长的大薇。</p> <p class="ql-block">以下2张照片是大薇拍到的。楼子内部保存完整,并且有楼梯可以登顶。</p> <p class="ql-block">这是火燕航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与编号敌台2,忽然想起怎么没看见走在前面的票哥、卷柏等人呢?他们不会漏过这座敌台吧?</p><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票哥一心奔上次漏掉的无编号石台2,与这座敌台擦肩而过。再后来,当他们看完<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编号石台2,</span>,又重返无编号敌台2,那路程可不近!我们心底油然而生敬意!向两位长城铁粉致敬!</p> <p class="ql-block">——无编号敌台3</p><p class="ql-block">又是一岔路口,右转,寻无编号敌台3。也是走着走着便于这伫立了四五百年的敌台撞了一个满怀!密云的高山峻岭林木太茂密了!</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最美的长城秋色图吧!在斑斓枝叶与澄澈蓝天的映衬下,敌台沧桑尤显巍峨!但是,这座敌台只有这面墙体保存完好,当我们从箭窗进入敌台内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p> <p class="ql-block">一种残缺美!因为这种残破在静美的秋日里变得美轮美奂!不知何年何月,在中室坍塌的土壤中孕育出新的生命,几棵小苗破土而出并茁壮成长,而敌台的断壁残垣,则用自己残破的身躯为它阻挡西北的劲风,这是对新生命的温柔守护,也是古老长城与新生力量的隔空对话,让荒芜的废墟里,长出了生生不息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我们站在这断壁残垣中,心中油然而生感动,还有永远刻进记忆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虽然中室部分坍塌,但从遗存的箭窗和券拱廊柱推测,该台中室是二纵三横结构。</p> <p class="ql-block">从无编号敌台3的残窗望去,雾灵山群峰耸峙,在苍茫巍峨的山巅有一座敌台出世独立,那便是密云143号敌台,是我们此行的一座完美楼!</p> <p class="ql-block">离开无编号敌台3,我们奔密云143号台。泼猴领队站在山脚下大声喊:想看烽火台的上山,不想去看的跟我从半山腰绕过去!抬头望上山之路,山势嵯峨,顶峰遥不可及,于是便打了退堂鼓:我们绕绕过去!</p><p class="ql-block">但是绕过去就容易吗?远不是呢!在坡度有75度的陡坡我们斜插过去,土质松软,脚蹬不住也放不平,蹬一步退半步……</p> <p class="ql-block">——遥望烽火台</p><p class="ql-block">待我们从陡坡斜插过去~再上到山垭口~再攀缘上山,我们终于看到了票哥他们刚刚爬上去的无编号石台2,虽然已残破成碎石堆,但依然残留几层基石,这座烽火台居高临下,是观敌瞭望举烽火的最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密云143号敌台</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奔密云143号敌台,我们前边所遇3个敌台为什么没有编号呢?应该是长城普查的疏漏吧,什么时候能名正言顺收编为正规军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奔密云143号敌台的路可不好走。瞧,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处小断崖,远看没有什么了不起,但下断崖时非常紧张,大家互相帮助着才下了断崖,后队还用上绳降了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清茶姐在对面山坡上拍到的我们下断崖时的照片。由此看来,票哥所说的没难度,应该是对大家的鼓励!</p> <p class="ql-block">下行一段,我们回望无编号敌台3,它临崖而建,矗立山巅,坚守者这一方,四、五百年过去了,它仍然枕戈待旦、毫不懈怠,它不知道世事变迁,现在已是岁月静好了吗?“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p> <p class="ql-block">到了一处山垭口,开饭了!怡然突然想起《明长城考实》中说到:各沟口可通行处皆垒石为墙,以阻其道,今石墻则多圮坍成堆。</p><p class="ql-block">我们所在之处曾经有过石墙吗?明代在长城边防之处的“尺列寸守”的策略,我们是见识过的,在怡然的印象中辽东长城锥子山到椴木冲一段,每一处两山之间都有石墙相连……</p> <p class="ql-block">密云143号敌台已经在我们视野中了。秋意染透层林,古老的敌楼在群山间静默矗立——好完美的一座敌台!</p> <p class="ql-block">一点点容身之地,赶紧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看我们4美女多紧密,实际上是这里的空间太狭小,紧挨着右手就是一处很陡峭的下行。</p> <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今天第二处小断崖吧!</p> <p class="ql-block">到了密云143号敌台的近前。抬头仰望,很是崔嵬!</p> <p class="ql-block">关于密云143号敌台,票哥游记中介绍:东面北面各一箭窗,西立面一窗一门,南立面两箭窗,资料显示该台基座为长方形,东西长8.4米 南北宽8.09米 ,楼高7.38米 。</p> <p class="ql-block">密云143号敌台虽高但可攀,不知谁准备了梯子,而且很牢固!</p> <p class="ql-block">敌台的中室为空心式二横二纵结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敌台,但见中室金碧辉煌,阳光从箭窗透入,照亮了长城敌楼里的千年故事,光阴在</span>砖石拱券间流转,残砖碎瓦诉说着昔日的烽火与坚守……</p> <p class="ql-block">站在箭窗前居高临下瞭望,那一面都是绝美的风景,当“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古角争鸣”,昔日的防守要地,只剩下了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我们好像不是从门进来的,应该是箭窗,我们找找门”,毓璜顶老师说。门,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我们惊喜地发现有好几处保存很好的遗迹:门轴的孔洞、门下边的条石,拱门顶端两侧还有原木的痕迹,请问这是什么木料?历经四五百年一点也没有腐朽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怡然与清茶姐也是看得呆了,来一张吧!毓璜顶老师按下快门。</p> <p class="ql-block">离开密云143号敌台,发现一块旗杆石,它是从敌台顶端跌落下来的吗?看到旗杆石,让人想到旌旗猎猎的壮烈场景,其实大明时期的长城与敌台,在很大程度上是发挥威慑敌人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密云143号楼,是我们此次行程的完美楼,也是此次活动的高潮,离开这座敌台,故事便进入了尾声,但沿途的景色依然很震撼!</p> <p class="ql-block">回望密云143号敌台,在漫山秋色的浪漫簇拥中,也变得柔媚起来!</p> <p class="ql-block">——下行,依然不轻松</p><p class="ql-block">下行的路很陡,依然不容易!有一段几十米的下行,坡度不小于70度,旁边没有树木可抓扶。好在还有一条细绳索可以攀附,就这样一步一步下探,再加上“滑山派”功夫加持,我们终于平安落地!</p> <p class="ql-block">这里又是一处小断崖,比前两次的难度要小一些,怡然、大薇与Andy在毓璜顶老师的帮助下,顺利下行。</p> <p class="ql-block">回望我们刚刚走下来的小断崖。也许会有人问,不下断崖不行吗?回答说:不行,别无它路!</p> <p class="ql-block">哇,眼前又是一幅绚烂的秋景图。“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大自然真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p> <p class="ql-block">——密云142号敌台</p><p class="ql-block">密云142号敌台我们早就看到了,终于又到了它的近前。</p> <p class="ql-block">据不完全统计,竟然有10层整整齐齐的台阶,可以推断它完美的模样一点不会比密云143号敌台逊色!</p> <p class="ql-block">——觅楼湾子水关</p><p class="ql-block">再然后,我们一路下行,终于到了楼湾子水关。</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属于雾灵山风景区,按照票哥的说法我们此次行程是从雾灵山风景区的北门走到了西门。雾灵山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被划为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而封禁了260多年,现如今已经成了寻常百姓的乐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楼湾子水关有密云141号敌台,我们到达水关时看到胜行天下老师已经先行找到了密云141号敌台,我赶紧上去。没找到正路,生切上去太不容易,胡乱拍了一张,这里借用了毓璜顶老师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了楼湾子水关遗址文保碑,看到了水关守关台:密云141号与密云140号敌台(141号敌台对面),那么楼湾子水关在哪里?我们找找看吧!</p><p class="ql-block">是这座景区的母子桥吗?似乎差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安达木河上溯,这是楼湾子古道,楼湾子水关也许在山脚处吧!话说楼湾子之得名,据说因为安达木河在这里拐弯,山上又有敌楼,所以当地老百姓以楼湾子命名。</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景区的人文景点,没有什么意思,看着冷冷清清的,好像处于关闭状态。</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疑似水关了,安达木河已经变成了涓涓细流甚至干涸,水关在这里吗?</p> <p class="ql-block">我们带着疑问又回到了楼湾子村口,我们看到村口安达木河的转弯处,也立着一块文保碑。</p> <p class="ql-block">到近前一看,也是“楼湾子水关遗址”文保碑。火燕灵机一动:这水关遗址也许就在两座文保碑相夹处,右手有密云141号敌台,左手又密云140号敌台与之呼应,正是水关应有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票哥说:在没有更有力的证据之前,我们姑且就这么认为吧!大家一致通过!楼湾子水关就这样被轻松愉快地界定了!</p> <p class="ql-block">合影,合影!虽然人不全,但快乐一点也不少!日落西山红霞飞,是我们回归的时候了!</p> <p class="ql-block">衷心感谢票哥、胜行天下老师、清茶姐、大薇,以及所有新老朋友的一路相伴!与大家共赴长城之约,沉醉于这份独有的秋日盛景,实为幸事。这是火燕怡然2025年的最后一次长城之行,次日我们便将告别京城,但这段同行的美好时光,早已在生命旅途中,刻下了温暖而深刻的难忘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