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堂展风采,同课异构共成长 <p class="ql-block">聚焦核心素养,深耕教学创新。</p><p class="ql-block"> 2025年鹰潭市高新区优质课竞赛暨第四批优秀授课教师评选活动于10月28日至29日在我校圆满举行。十位教师同台竞技,涵盖音乐、美术、物理、化学与体育五大领域,以“同课异构”之形式,展教学智慧之光。同一课题,多元设计,既彰显个性风采,又共促专业成长,在思维碰撞中激荡出教育的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 评委团由区六中校领导、中层干部、学科兼职教研员及小学骨干名师联合组成,全程盲评、独立打分,公平、公正、公开;参赛教师精研课标、巧设任务,以“素养立意”赋能每一分钟,交出一份份“双减”背景下的高质量答卷。</p> <p class="ql-block">音乐课堂:当课堂与音乐相遇,美,自然发生。</p> <p class="ql-block"> 张涵老师以《生活中的音乐》为题,巧妙围绕“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展开教学。一曲“声音盲盒”点燃好奇,悄然开启音乐之旅。课堂化身为“音乐诊断室”,学生分组探讨婚礼、竞技等场景中音乐的情绪功能;通过《猫和老鼠》有声与无声片段的对比,直观感受音乐对氛围的塑造力。从歌曲到音乐剧,从舞蹈到戏曲,多元艺术形式交织中,学生逐步领悟音乐作为情感纽带与叙事载体的深层价值。</p> <p class="ql-block"> 范海云老师以《生活中的音乐》为题,采用“游戏导入+体验探究+实践创造”教学模式,巧妙融合AI技术,引导学生解码音乐与生活的深层联结。课程循“感知—赏析—应用—创造”四步推进:学生先聆听日常声响,感知听觉环境;再赏析不同音乐的情感特质;继而探究音乐在艺术表达与场景适配中的功能;最终以自制创意乐器为载体,实践生活化音乐创作。在“打造适配场景音乐”的任务驱动下,学生通过听辨、讨论与设计,掌握音乐与情境的匹配逻辑,深刻理解其情感传递与氛围营造之妙。</p> <p class="ql-block">美术课堂:教育,本就是一门艺术。而美术课堂,则是这门艺术中最斑斓,最富有想象力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 何煜老师以《城市名片》为主题,立足家乡鹰潭,采用项目式学习与游戏化闯关模式,引导学生用线条描绘城市风貌。课程遵循“感知—欣赏—创造”三阶路径:学生先体会直线之挺拔、曲线之灵动,感知线条的情感语言;再解读粗细虚实如何表现空间层次;最终掌握速写技巧。在“城市名片设计师”任务驱动下,小组合作创作《鹰潭旅游攻略图》,以线条与透视规律生动呈现龙虎山、上清古镇等地标风采,让艺术表达与乡土情怀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 陈慧琳老师的《城市名片》一课,巧妙融合AI技术、审美教育与乡情培育,以“为鹰潭打造城市名片”为核心任务,将美术核心素养贯穿始终。教学设计层层递进:从“建筑扭蛋”游戏激发兴趣,到“线条情感”探究深化理解,再到“透视规律”解析实现应用。AI视频让抽象线条具象可感,本土建筑案例让透视学习贴近生活,吴冠中画作赏析则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以天师府等地标为素材,技能训练悄然升华为文化认同,让美术课成为一场有温度的城市对话。</p> <p class="ql-block">物理课堂:从苹果落地的沉思到电磁宇宙的畅想,物理,是解读万物奥秘的密码。</p> <p class="ql-block">夏尚老师以“光沿直线传播”为课题,以“现象探究—原理推导—生活应用”为主线,用激光水雾直观呈现光路,用小孔成像装置让学生亲手验证规律,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观察、讨论、总结。当他们准确解释“影子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时,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让物理之美在光影间生动绽放。</p> <p class="ql-block"> 祝赛琪老师以皮影戏为引,带领学生步入《光的直线传播》的奇妙世界。从光源出发,以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串联知识脉络,通过趣味实验将碎片化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动手观察中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及其生活应用。课堂更深层地传递:科技的意义不在替代,而在传承与创新。当传统技艺与现代科学交融,非物质文化遗产便有了走进生活的崭新路径。这节物理课,不仅讲清了光的原理,更点亮了文化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化学课堂: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反应容器”,老师们是睿智的“催化剂”,引导学生开启一段探索物质变化的奇妙旅程。</p> <p class="ql-block"> 王根梅老师以“碳氏家族才艺展”为情境,生动演绎《碳单质的多样性》。课堂中,金刚石裁玻璃、石墨导电、活性炭吸附红墨水等实验轮番上演,配合微观结构解析,学生直观掌握金刚石、石墨、活性炭与C60的性质与用途。在实验与观察中,理解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根源,最终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强化“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观念。整节课如一场科学秀,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热情。</p> <p class="ql-block"> 金嘉玉老师以科学研究法为引领,深入讲解《金刚石、石墨和C60》。通过石墨导电、削铅笔芯、活性炭吸附等实验,学生亲手验证物质特性;活性炭防毒面罩与玻璃切割演示,更将知识延伸至实际应用。课堂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在观察、记录、分析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结尾处C60分子模型的展示,如一颗科学种子,悄然埋入学生心田,开启对微观世界的无限遐想。</p> <p class="ql-block">体育课堂:一颗排球,划出青春的抛物线;一方赛场,凝聚团队的无穷力量。</p> <p class="ql-block"> 项婉婷老师以排球正面下手发球为核心,设计层层递进的练习环节。课始以慢跑与球感练习热身,激活身心状态。教师完整示范后,引导学生观察手型与击球点,再分解为原地抛球模仿、击固定球、完整动作练习三步走,逐步夯实技术细节。最后通过“发球比准”游戏提升趣味性,巩固技能,辅以体能训练增强综合素质。课堂强调安全规范与团队协作,在实践与欢笑中实现技能与品格的双重成长。</p> <p class="ql-block">于卓麒老师聚焦排球正面下手发球,致力于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发展身体协调性。课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热身环节以慢跑与徒手操充分激活身体。基本部分先讲解示范预备姿势、抛球与击球动作,重点强调以虎口或掌根击球后下部的技术要点。随后组织原地无球模仿、抛球练习、两人击固定球及完整动作训练,层层突破抛击配合与击球点控制难点。通过分层练习满足不同学情需求,助力学生掌握发力顺序与动作协调。最后以游戏与比赛巩固技能,结合体能训练提升整体素质。结束部分进行放松整理与课堂小结,促进学生身心恢复与学习反思。</p> <p class="ql-block">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课堂,是一方匠心独运的舞台。在这里,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跃动的音符、斑斓的色彩、规律的光影与拼搏的身影。十位教师以同课异构之名,演绎教学百态,既展个人风采,更促集体成长。在思维的碰撞与理念的交融中,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教学创新悄然生长。这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次教育初心的回望与升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