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意大利可玩的地方太多了, 这次的目的地是南部阿马尔菲海岸· 近出门时意大利在大罢工, 刚刚庆幸那边掩旗息鼓, 美國政府又关了门, 结果还是无辜躺中枪. 原订的飞费城航班再三晚点, 当机立断改签飞芝加哥. 正沮丧早订的好位子沒了, 谁料芝加哥航班空座不少, 女士们每人三个座位躺平到那不勒斯, 妥妥接收了老天爷给的延误三个多小时的补偿. 奇怪的是男士们, 他们也是一人三个座, 居然依旧正襟危坐, 为什么?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 </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的形状像个高筒靴, 阿马尔菲海岸大概就在脚背上. 这一行就是在脚背靴底间转悠. 去的地方多, 距离又不远, 所以大多是在两间酒店留宿. </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到坎帕拉尼Castellammare, 那里的斯塔比亚Stabia曾是个港口, 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罗马富人的度假圣地. 当地</span>有三个考古景点:圣马可别墅、阿里安娜别墅和帕斯托雷别墅.</p> <p class="ql-block">别墅遗址与维苏威Vesuvius火山隔海相望, 距离不到10英里. 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大喷发掩埋了这里以及庞贝. </p> <p class="ql-block">圣马可别墅<span style="font-size:18px;">Villa San Marco</span>是斯塔比亚最大最豪华的豪宅之一. 别墅的历史可追溯至奥古斯都时代, 克劳狄王朝时期进行了扩建, 还增加了全景花园和游泳池. </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庭院满院梧桐, 落叶伴着高大的长廊廊柱, 落寞之中掩盖不住昔日的辉煌. </p> <p class="ql-block">1749年罗马別墅先于庞贝古城被发现, 但不幸在1782年又被重新掩埋. 現在的遗址仍在维修中. 残留的壁画、马赛克以及格局处处彰显着人类一世纪的文明与艺术.</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马赛克和彩色壁画填补了我们对一千九百多年前古罗马艺术、建筑和日常生活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人对色彩图案的审美、追求,到今天仍是主流.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敢置信, 令人吃惊又着迷的倒数千年!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我们在残骸中只看到了一角. </span>一斑窥全貌.</p> <p class="ql-block">阿里安娜别墅<span style="font-size:18px;">Villa Arianna则</span>以更细致的壁画和宽敞的布局而闻名. </p> <p class="ql-block">尽管房间里的壁画残缺不全, 气势尽在那里.</p> <p class="ql-block">多元化的图案设计, 故事多以希腊神话为题材.</p> <p class="ql-block">古罗马别墅与庞贝古城有些不一样, 这里的房屋是豪华的代表. 你可以假设自己是主人, 近距离地慢慢欣赏所有文物, 连伸手摸摸都可以. <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人潮涌涌, </span>不会晒爆头, 就像回到离弃已久的老家. </p> <p class="ql-block">小马赛克地板每塊只有指甲盖大小. 想想做成这么小的瓷块并拼接成图案地板, 难度有多高.</p> <p class="ql-block">被评为最具代表性的罗马壁画之一Flora《采花的少女》就出自于阿里安娜别墅. 少女轻盈的背影, 裙皱随风飘逸. 左手抱着花篮, 右手轻採花枝. 朦胧中那片鲜绿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简直不要<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美了!与很多被抢救出来的文物一样, </span>这幅画现在被安置在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在食客评价很高的海鲜餐厅 Le Tre Caravelle Ristorante吃晚餐, 第一次喝大白豆汤就爱上了, 蛤蜊意面不出意料地可口. 每次去意大利对意餐都有满满的期待, 而绝大多数也没有失望.</p> <p class="ql-block">hotel Paradiso位于半山腰, 自挂四星. 庭院泳池看着还行. 可是过了可以下水的季节, 除了窗口正面对维苏威火山, 没有任何值得夸的. WiFi 信号不好不说, 居然离谱到没水冲厕所. 想要找人还得跑下五楼. 唉, 幸亏只有一晚, 咬咬牙挺过去了.</p> <p class="ql-block">马泰拉Matera古城位于意大利的鞋跟处, 这里大片的白色石灰岩被河水冲刷出各种裂缝和洞穴, 成了早期人类天然的居所与避难处. 马泰拉是地中海一带最大、最完整的洞穴居地, 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居所之一. 这个欧洲最古老的城市以石窟建筑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居全球之首, 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p> <p class="ql-block">早在旧石器时代马泰拉就已有人聚居. 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人创建了此城. 中世纪时代马泰拉被伦巴底人征服, 成为贝内文托公国一部分, 以后又是西西里王国一部分. 1927年意大利统一后, 成为马泰拉省首府. 山上有洞穴教堂.</p> <p class="ql-block">马泰拉的石窟民居Sassi di Matera傍山而建, 成行成片非常壮观. 15世纪至16世纪, 许多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逃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来到这里居住. 尽管沒有太阳、空气不流通, <span style="font-size:18px;">住宅条件极为恶劣, 直到</span>50年代洞穴里还有人居住. 后来因为瘟疫, 居民才被强制迁出. </p> <p class="ql-block">再穷也不缺信仰, 教堂建得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因为穷, 这里几乎被世人遗忘. 马泰拉外观的荒凉一度被选为“世界十大鬼城之一”. 后来因拍摄电影又进入了大家的关注. 多部电影包括007的拍摄使原本荒凉的小镇被重新赋予了生命, 成为了意大利南部的知名景点. </p> <p class="ql-block">这些<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是在洞穴里的</span>石灰岩房子与正常房子类似, 有门窗, 但很多也是空宅了.</p> <p class="ql-block">倒是不少石窟装修成了老有格调的酒店. 想必住惯楼房的人钻进去一定觉得有新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一天雨基本就没怎么停过, 收到眼里的景致还是可以的, </span>拍照效果就不尽人意了.</p> <p class="ql-block">著名雕塑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德烈·罗吉</span>Andrea Roggi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生命之树”</span>青銅雕塑. 安德烈·罗吉是出生于托斯卡纳的意大利雕塑家, 托斯卡纳的自然风光、地中海以及古典建筑, 滋养了他根植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理念. 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作品充满人文关怀, 尤其是著名的“生命之树”系列.</span></p> <p class="ql-block">就是我的菜, <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蓝天白云加持又怎么样, </span>站在他的青铜雕塑前有一种深深的感动, 甚至想去拥抱一下. </p> <p class="ql-block">主座教堂前的“生命之树”. 罗吉选择青铜作为材料, 因为青铜密度高、温暖, 能够传达形态、情感和人类的灵魂. 他的每件作品都是凝固在金属中的舞步. </p> <p class="ql-block">马泰拉圣母暨圣欧达奇主教座堂 (cattedrale della Madonna della Bruna e di Sant'Eustachio)位于城市的最高处, 是罗曼式风格. 始建于1203年, 1270年竣工. 钟楼高52米. 买票进去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除了石窟洞穴, 马泰拉另一件出名的是烤面包. 这种大面包看着很诱人, 可惜牙口不争气, 香也嚼不动. 倒是喜欢上了炸窝头, 里面包着米饭、土豆红萝卜, 加热了很可口. 另一个管它叫大盒子, 里面是芝士和番茄. 这些就是我们中午吃的街边食物.</p> <p class="ql-block">那天马泰拉人不多, 就这么湿漉漉, 滑溜溜地逛了这个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海边的度假酒店</span>CICO' BOUTIQUE HOTEL<span style="font-size:18px;">住了三晚, </span>这家休闲酒店享有亚得里亚海的美景, 卡梅里尼海滩就在门前. 但想要去最近的城巴里吃个饭, 打车得三十分钟. 很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 淡季时分小镇上开业的店已经很少了. 好在酒店有餐厅. 这几张小镇之景是趁天晴时照的.</p> <p class="ql-block">晚餐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酒店主店做的四道菜, 意大利肉丸, </span>苦菜猫耳朵意面, 清蒸鱼, 最后是甜点. €30/人, 性价比挺高. 看着不似美国的大碗大盘, 其实非常饱了. 不油不腻挺可口, 只是稍微咸了点.</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我们的住房, 一房一厅都是白灰岩洞穴风格. 窝在里面安全又暖和. 外面的风雨交加, 海浪拍岸似乎都与我无关, 我在我的洞里!🫢🥰😂</p> <p class="ql-block">继续追雨前行, 车窗内拍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奥斯图尼</span>Ostuni雨点依稀可见. 从来没有一次出行这么招风雨😅.奥斯图尼被称为白城, 以白色的建筑和古老的城镇而著称. </p> <p class="ql-block">与希腊、摩洛哥的白城没大区别, 都是希腊风格. 只是意大利的奥斯图尼更大一点, 城里的教堂也更漂亮些. </p> <p class="ql-block">大多数人去奧斯图尼都是休闲打个照相卡. 若是有蓝天白云, 在巴洛克式的小凉台下以白色背景拍照, 必定美美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见到的白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雾中, 好在希腊摩洛哥的白城都去过, 也没多大遗憾.</p> <p class="ql-block">挂在教堂门口的这幅壁画碎片是在1964-1968年修复期间从一座现在用作洗礼堂的小教堂中发现的, 坐在宝座上的加冕人物被认为是亚历山大的圣凯瑟琳. 作品来自十六世纪中叶. </p> <p class="ql-block">斯克帕拱门</p> <p class="ql-block">大概转了有五六个教堂吧, 感觉这个格外静谧. 玻璃花窗里透出蓝色的光, 仿佛就是天堂.</p> <p class="ql-block">老城在制高点, 那里的白房子连成一片, 还有城堡, 了望台.</p> <p class="ql-block">去Martina Franca小镇的主要任务是品尝橄榄油.店主从爷爷手里接下了这份产业. 用收购来的橄榄制作橄榄油. 他详尽介绍了操作. </p> <p class="ql-block">并让大家品尝了各种风味的橄榄油和醋. 有一款醋真是美味至极,无可比拟. </p> <p class="ql-block">不仅学习了橄榄油的榨取, 还知道了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橄榄油. 回家以后烹饪方法要改变了.</p> <p class="ql-block">说是市面上打意大利牌子的橄榄油很多, 实际上真正是意大利的没有那么多. 这家老品牌的产品是可以放心邮购的.</p> <p class="ql-block">又见安德列·罗吉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不一样的作品, 衬在教堂和老建筑之间. </p> <p class="ql-block">能在意大利艺术家洛伦佐·奎因Lorenzo Quinn的杰作"搭建桥樑"下打个卡也是挺美的. 这些手代表着无国界的桥梁, 象征着人类六大普遍价值: 友谊, 智慧, 帮助, 信念, 希望和爱. </p> <p class="ql-block">这种房子叫特鲁洛trullo, 是具有圆锥形屋顶构造的传统普利亚大区干石小屋. 一个多房间的特鲁洛有数个圆顶,每个圆顶代表一个独立的房间. 这家特鲁洛有三个大圆顶,两个壁龛, 两个烟筒, 还有窗户和天台, 大户人家嘛.</p> <p class="ql-block">Alberobello阿尔贝罗贝洛是意大利普利亚大区的一个市镇, 人口约一万一千人.这是镇中心. </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密集的特鲁洛建筑群, 叫蘑菇小鎮特形象. 大多数特鲁洛修建于19世纪时期. 因建筑的独特历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除了阿尔贝罗贝洛区, 很多其他地区也可以看到特鲁洛.</p> <p class="ql-block">据说人们是为了逃税而造的特鲁洛. 收税时把屋顶拆掉, 表示没人居住, 就不用交税了.</p> <p class="ql-block">其实细看这石片屋顶,要拆也不是件简单事. </p> <p class="ql-block">特鲁洛的外墙, 房间内部和拱顶内侧通常用石灰泥粉刷成白色. 作为住房使用的特鲁洛还常有带烟道的壁炉(通常隐藏在砖石中)和一个石制的烟囱(高出屋顶). 蘑菇小屋一定很舒服吧?由于设计原因这种房子保暖不佳, 夏凉冬冷, 在过去住着并不那么舒服. 现在倒是没问题了, 空调暖气解决了所有问题, 很多特鲁洛都改装成了旅店.</p> <p class="ql-block">看着不高的特鲁洛, 进去了其实并不矮. 每个圆锥形屋顶下都有一个房间, 另外拱形壁龛也提供额外的生活空间. 孩子会睡在用帘子分隔出来的壁龛里. </p> <p class="ql-block">特鲁洛的圆顶顶端通常有一个手工制作的砂岩尖顶, 尖顶可有多种设计, 被认为是建造特鲁洛的石匠的标志. 尖顶上也可能会绘有符号, 如基督教符号、简单的十字架、被箭穿过的心形十字架或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树木和象征圣灵的鸽子. </span>现在可见的符号都是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重新翻修屋顶时才绘制上去的. </p> <p class="ql-block">蘑菇小村静悄悄</p> <p class="ql-block">停雨的那一刻心情格外愉悦, 好像中了六合彩.</p> <p class="ql-block">这里一直是个人山人海的大火景点, 雨天造访避开了人流, 也算是小确幸. 不下雨的瞬间拍了点清静照, 也算是可遇不可求了. </p> <p class="ql-block">地区首府巴里Bari. 沿着海边走向巴里老城区. 漫步在狭窄的石板街道, 看隐藏的教堂、小广场和传统的家庭作坊, 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 看到了建于12世纪的巴里城堡. </p> <p class="ql-block">这栋老建筑的钟非常有意思, 现在的六点处是十二点, 然后时间依次逆时针从右往左延伸. 还没弄懂是根据什么布的局.</p> <p class="ql-block">巴里的圣尼古拉教堂 (Basilica di San Nicola)是基督教的重要朝圣地, 收藏着圣尼古拉的遗骨.</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教堂很温馨</p> <p class="ql-block">美仑美奐</p> <p class="ql-block">地下室圣尼古拉圣骨存放处.</p> <p class="ql-block">石刻雕花非常有趣, 咬着兔子的狼, 单头双身狮, 各种鸟都非常生动.</p> <p class="ql-block">当晚酒店分店为大家准备了第二个晚餐:豆汤、意面、茄子、小牛肉.越吃越不对劲, 味道像速食品, 牛肉嚼不动. 饭后甜点就更离谱了, 两片面包夹着黄油?团员大哗, 再不回头. 酒店大慨也自觉离谱, 结帐时没按€30人头收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莱切Lecce, 又称南方的佛罗伦斯La Firenze del Sud.</span> 这个古城拥有2,000余年的历史及众多重要的巴洛克古迹.</p> <p class="ql-block">莱切拥有罗马时代的纪念碑, 十七世纪的非凡建筑, 当地的石头还有自己的特征颜色. 这个方尖碑图案非常美.</p> <p class="ql-block">终于盼来了晴天! </p> <p class="ql-block">满满的巴洛克风格让萊切荣登世界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罗马的影响处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在这三五步就是一个教堂的老城, 想要全看是不可能的. 我们买了套票选看最有代表性的4个教堂.</p> <p class="ql-block">莱切圣母升天主教座堂Duomo di Lecce dell'Assunzione della Vergine是天主教莱切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巴洛克风格, 建于1144年到1230年. </p> <p class="ql-block">金壁輝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洛克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每个小堂都裝饰得满满登登的.</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有“最后的晚餐”画作.</p> <p class="ql-block">主教座堂现存的钟楼建于1661年到1682年, 高度超过72米, 在欧洲名列第17位, 说是在顶部可以看到亚得里亚海,特别晴朗的日子甚至可以看到阿尔巴尼亚的山峰. 买票登顶只能上到第四层塔, 大晴天没看到海也没看到山.</p> <p class="ql-block">钟楼顶最上层是一个八角形的彩陶圆顶, 有一座圣奥龙佐(Sant’Oronzo/Saint Orontius)的铁像. 圣奥龙佐是莱切的主保圣人. 据说圣奥龙佐生活在公元1世纪罗马统治莱切期间, 他因拯救莱切免于瘟疫而受到尊敬. 在地面用苹果手机仰拍钟楼塔尖上的城市守护神, 居然成功, 连叉开的手指也清晰可见. 历害了, 我的🍎!</p> <p class="ql-block">从钟楼顶俯瞰广场, 左边就是主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神学院</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风格就是极尽所能地裝饰与描绘. 仔細看看, 有多么详尽, 多么复杂, 多么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圣十字教堂Basilica of the Holy Cross更是彻底将巴洛克风演绎得淋漓尽致. 麻麻点点没有一丝空间与留白.</p> <p class="ql-block">必须得承认非常精致, 也许这就是把所有都呈现给上帝的心情与表达.</p> <p class="ql-block">精雕细琢, 密密麻麻;.眼花撩乱, 目不暇接. </p> <p class="ql-block">让人在赞叹之余不免也有几分不知所措, 尤其对我这种恐密集的人, 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倒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能欣赏</span>巴洛克式的屋顶装饰, 大气不繁.</p> <p class="ql-block">这个天花是另一家教堂的, 说是original. 看来巴洛克式不往天花板堆砌.</p> <p class="ql-block">在教堂博物馆看了些有趣的画.</p> <p class="ql-block">当天正值有老爷车活动,拥有名牌老爷车的人在警车开路下驶入老城. 开车的和坐车上的都是老钱风打扮,眼神里透着一股🐮气.</p> <p class="ql-block">小城广场的铜雕</p> <p class="ql-block">结婚的新人</p> <p class="ql-block">莱切古罗马剧场.</p> <p class="ql-block">本应跟团去品尝这个当地特色点心, 不想为吃耽误时间, 临门脱队先开逛了.</p> <p class="ql-block">阳光照耀下的莱切格外美丽, 心情也格外美. 告别了这个巴洛克城市, 对巴洛克风格有了更深的印象与理解. 期盼阳光继续跟着我们探索阿玛菲海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