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10.22从南京出发早8:30乘吉祥航空,11:30到达成都,车接至东高铁站3:45 一5:30达黄龙九寨站,车接:2:30小时达九寨沟口千古情酒店。</p><p class="ql-block">应急1 司机感冒严重,态度不好。晚上紧急联系李丹要求换司机。</p><p class="ql-block">10.23早7点出发前往九寨沟景区捡票口,排队入园半小时,8:00乘景交车,直达日则沟的箭竹海,天气不冷,有蒙蒙细雨。然后到熊猫海,五花海,珍珠滩,镜海。中午在诺日朗中心休息用餐后乘景交前往则查洁沟的长海,步行至五彩池,乘车到诺日朗中心。一路沿树正沟返回,途游。诺日朗瀑布,犀牛海,老虎海,树立瀑布,火花海,盆景滩。车观芦苇海。整个步行2万多步。每个景点之间都有景交车边观景编程车。出景区后,乘大巴车方向坐反,司机打的来接。</p><p class="ql-block">10:24 7:00从九寨沟口出发,走到半路上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薄的积雪挂在了树技,10:00到达索道站。10分钟之后换乘景交车,到达黄龙最高峰3500米海拨,山上的景色,更添了冬日的银装素裹,有人说一日玩两季,享受着冬天之美。黄龙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绝于世。</p><p class="ql-block">上山索道8分钟,景交5分钟,徒步到五彩池10分钟。这一段景观一路都是雪景最漂亮。五彩池是黄龙的最佳观赏地。欣赏了半小时徒步下山,下半段一路景色,认为不输于五彩池。争艳彩池,金沙铺地,菠萝映彩池,明镜倒映池 盆景池,莲台飞瀑,飞瀑流辉,迎宾彩池,出景区。</p><p class="ql-block">3:30车接到黄龙九寨站,晚上乘18:19高铁至成都汇云栖酒店。</p><p class="ql-block">应急2 早8:00收到航班延迟的消息由18:25改为20:45。当即联系司机和旅行社重新规划行程,上午安排自由活动,</p><p class="ql-block">下午1:00点乘车前往三星堆。有的人去了宽窄巷子,我们4人人去了锦里。</p><p class="ql-block">下午1:00准时车接至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拍照留影3小时。</p><p class="ql-block">下午5:00送机6:30到机场,乘8:45航班回宁。</p><p class="ql-block">应急3 在机场王玲手机丢失。帮助电话查找,第5天寄回。</p><p class="ql-block">4天处理三件应急事务,老天有眼,天天给了好天气。</p> <p class="ql-block">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满是震撼。青铜神树的恢弘、纵目面具的诡谲、大立人像的庄严,瞬间拉人入古蜀秘境。那些黄金面具、龙形构件,藏着独特的祭祀密码,既显古蜀工艺巅峰,又证文明多元交融,仿佛穿越三千年,触摸到一个鲜活又神秘的古蜀世界。记住哦,重点一定要去找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博物馆基本概况 </p><p class="ql-block">位于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三星堆镇西安路133号,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占地面积约1000亩。博物馆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正式开放,2023年7月新馆落成开放,与一、二号馆共同组成三星堆博物馆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建筑设计 </p><p class="ql-block">综合馆为半弧形斜坡生态式建筑,青铜馆为三部一体的变形螺旋式建筑,新馆则以“堆列三星,古蜀之眼”为设计理念,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和青铜遮阳板,屋顶为斜坡覆土形态,呈现“馆园合一”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 </p><p class="ql-block">主要展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金银器与陶器等,共展出1500余件文物,有青铜神树、金杖、黄金面具等国宝级文物,其中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祭山玉璋、金杖为禁止出境展示文物。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陈列展览 </p><p class="ql-block">分为综合馆和青铜馆两大展馆。综合馆展线长逾800米,面积4000平方米,设8个陈列单元,以《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主体内容;青铜馆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设一厅五展区,主要展示三星堆青铜器。此外,馆内还会举办临时展览,如鄂尔多斯青铜器精品文物展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荣誉称号 </p><p class="ql-block">获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这次拍摄到了9个)</p> <p class="ql-block">金杖:直径 2.3 厘米,长 143 厘米,重约 463 克,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包卷在木杖上,一端有雕刻图案,可能是蜀王的权杖或通神法器。</p> <p class="ql-block">祭山图玉璋:通长 54.2 厘米,射宽 8.8 厘米,厚 0.8 厘米,出土于二号祭祀坑,两面阴刻相同的图案,表现的是隆重的祭祀场景,2001 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树:高 396 厘米,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是我国迄今为止形体最大的一件青铜文物,可能是古代传说中扶桑、建木等神树的复合型产物,具有 “通天” 功能。</p> <p class="ql-block">青铜立人像:通高 260.8 厘米,其中人像高 180 厘米,重约 180 千克,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像,可能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领袖人物。</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铜顶尊跪坐人像组合器,为商代晚期青铜器,由人像、尊、神兽等构件组成,造型融合古蜀神巫元素与中原礼器特征。它是古蜀祭祀体系的实物体现,既反映了三星堆独特的宗教信仰,也印证了商周时期中原与古蜀的文化交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物证,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属商代晚期文物,是古蜀祭祀中象征权力与神权的核心器物,造型庄严、工艺精湛,体现了古蜀青铜文明的巅峰水平。它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是古蜀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对研究古蜀社会结构与宗教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汉青铜摇钱树,由陶座与青铜树身组成,树身饰方孔圆钱、西王母等纹饰,陶座浮雕神兽。它是汉代四川明器,融合财富祈愿与升仙信仰,既体现世俗追求,也反映当时神仙文化,是东汉青铜工艺与民俗研究的珍贵实物。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神树(残件),为商代晚期青铜器,以树干为核心,枝杈曲折伸展,枝端饰有神兽等构件,整体造型奇幻,充满古蜀巫祭色彩,是三星堆“神树崇拜”的核心文物之一,体现了古蜀人对天地、生命的想象,也是商周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高 66 厘米,宽 138 厘米,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 16 厘米,造型奇特,可能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p> <p class="ql-block">未拍到来自网络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青铜神坛:高 53.3 厘米,由兽形座、立人座、山形座和盝顶建筑、立鸟等构成,分三层,体现出古蜀人的神话宇宙观。</p><p class="ql-block">image</p> <p class="ql-block">金面铜人头像:高 42.5 厘米,平顶,发辫垂于脑后,面部饰以黄金,是常设于宗庙的祭祀神像</p> <p class="ql-block">陶三足炊器:口径 18.4 厘米,高 39.2 厘米,三足成鼎立之势,足下可生火加温,袋状足中空,与口部相通,盘面宽大,是古蜀人蒸煮食物的炊器。</p> <p class="ql-block">陶盉:高 34.1 厘米,宽 21 厘米,器顶有一半圆形口,器身微束,一侧有一宽銴,三个中空的袋状足与器身相通,是一种温酒器。</p> <p class="ql-block">非镇馆之宝,仍有较高价值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金面具,属商代晚期文物,以金箔捶揲而成,造型呼应青铜纵目面具,是古蜀神权祭祀的重要器物,体现了古蜀黄金工艺与宗教审美。它是三星堆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虽未列入传统“镇馆之宝”核心清单,但因黄金材质与独特造型,是三星堆博物馆的标志性展品,具有极高展示与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具,属商代晚期文物,以超现实的纵目、宽耳造型为核心特征。它是古蜀“神权信仰”的具象载体,既体现了三星堆独特的艺术审美与青铜铸造技艺,也反映了古蜀人对“通神”的精神追求,是研究古蜀宗教文化与文明特质的标志性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属商代晚期文物,造型独特,是古蜀祭祀中代表神权或族群的器物,体现了古蜀青铜造像的艺术风格。它是三星堆重要文物之一,但并非镇馆之宝(镇馆之宝为青铜大立人像、纵目面具等),对研究古蜀社会的身份体系有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人头像(带角造型),属商代晚期文物,以独特的角状头饰体现古蜀祭祀中的神异形象,是古蜀青铜造像的典型器物之一。它是三星堆重要文物,但并非镇馆之宝(镇馆之宝为青铜大立人像、纵目面具等重器),对研究古蜀宗教中的神格形象有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陶高柄豆,属商代晚期陶器,造型为高柄敞口,是古蜀日常或祭祀用的盛食器,体现了古蜀制陶工艺水平。它是三星堆陶器类代表性文物之一,但并非镇馆之宝(镇馆之宝以青铜重器为主),对研究古蜀生活与祭祀器具类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跪坐人像,属商代晚期文物,以跪坐捧物的造型呈现,饰有精细纹饰,是古蜀祭祀场景中的仪典类器物,体现了古蜀青铜工艺与祭祀制度。它是三星堆特色文物之一,但并非镇馆之宝(镇馆之宝多为青铜大立人像、神树等重器),对研究古蜀祭祀礼仪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玉璋,属商代晚期玉器,器形修长、饰有简化纹饰,是古蜀祭祀中沟通天地的礼器,体现了古蜀玉器工艺与礼仪制度。它是三星堆玉器类代表性文物之一,但并非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镇馆之宝多为青铜重器),仍对研究古蜀礼制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铜兽形器(带顶人),属商代晚期文物,以神兽驮顶人的造型呈现,融合古蜀祭祀元素与青铜工艺,是研究古蜀信仰的实物资料。它是三星堆特色文物之一,但并非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镇馆之宝多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仍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铜兽驮尊组合器,属商代晚期文物,以神兽驮尊、嵌人像的造型展现古蜀祭祀特色,融合青铜工艺与巫祭信仰,是研究古蜀文明的重要实物。它是三星堆代表性文物之一,但三星堆镇馆之宝通常指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此器虽非头号镇馆之宝,仍具极高历史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铜神坛(残件),属商代晚期文物,由尊、神像、神兽等构件组成,是古蜀祭祀场景的具象化器物。它融合古蜀巫祭元素与青铜工艺,是研究古蜀宗教体系的核心文物,也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重要展品之一(三星堆镇馆之宝多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此器亦属标志性文物),实证了古蜀文明的独特性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铜持龙顶尊人像组合器,属商代晚期文物,由人像、尊、龙形构件等组成,人像持龙、顶尊的造型极具古蜀巫祭特色。它融合古蜀信仰与中原礼器元素,既展现了三星堆青铜工艺的精湛,也实证了商周时期长江上游与中原文明的交流,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物佐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龙形构件,属商代晚期文物,造型蜷曲灵动,饰有精细纹饰,还伴小兽形象。它是古蜀“龙崇拜”的重要物证,既体现了三星堆独特的神话审美与青铜铸造技艺,也反映了早期龙形象在中华文明圈的多元发展,对研究古蜀祭祀文化与区域文明关联具有关键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青铜龙形器(残件),属商代晚期文物,器身饰龙形构件与卷曲纹饰,造型奇诡。它是古蜀“龙崇拜”的实物体现,既反映了古蜀独特的宗教审美,也印证了早期中华文明中龙形象的多元传播,对研究古蜀祭祀文化、青铜工艺及区域文明交流具有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这是三星堆铜顶尊跪坐人像组合器,为商代晚期文物,由尊、人像等构件组成,人像造型独特,饰有古蜀风格纹饰。它融合了古蜀祭祀元素与中原礼器特征,既体现了古蜀的宗教信仰,也印证了商周时期区域文明的交流互鉴,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场馆建筑</p> <p class="ql-block">人像合影</p> <p class="ql-block">上午9点至12点锦里古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