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顶山下我的家(之二)勤劳和善的家庭

高枕无忧

<p class="ql-block">  我祖父这辈兄妹 4 人,祖父在壮年时就因病离世了。 二爷年轻时闯关东,在那兵荒马乱的年月,一去便杳无音信,人就这样没了。 我记事起,仅有我的三爷和外嫁壶关邬集头村的姑奶奶在世,当然健在的还有我的祖母和我的三奶奶。 到了我的父辈,也是兄妹 4 人,姑姑排行老大,嫁于壶关南凰村,以次排下来是我大爹、我爸和我小爸弟兄仨。其中, 我小爸从小过继给了我三爷, 住在村北头沟边几孔土窑洞里。 对于我三爷是怎样去村北头沟边住的,前些年还与我姐、我哥聊起过,结果他们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不过,后代也不会再去关注祖辈人的这段历史了。</p> <p class="ql-block"><b><i>二爷闯关东情景(资料图片)</i></b></p> <p class="ql-block">  老辈人都是以农为生,靠种几亩薄地养家糊口,日子过得非常艰辛。 到了“大跃进”和“学大寨”集体化时期,更是终日忙活,就连下雪天,也要出去深翻土地、沤粪积肥,一年到头没见个闲的时候。那时的人,有的也在学点手艺和技能,挣得几个小钱补贴家用。 比如我大爹,他有烧制陶缸的技术,年轻时到晋南洪洞闯荡过,60 年代人民公社化时期,还曾到长治西门外崔家坟烧过窑。 烧窑是个苦力活,要经受高温炙烤,要运煤、出渣,体力消耗大,所以大爹不到60 岁时就累弯了腰,走路迈不开个步子,常见劳作一天的大爹,端着饭碗来到奶奶住的南屋前,“咚”的一声蹲在拦阶石上,不由自主地叹出一声“好 shiying 呀! ”幼年的我真还不懂得,接着向大爹反问了一句,什么叫 shiying 呀? 大爹不屑一顾地说:“大了你就知道了! ”稍大些才悟到,大爹所说的 shiying,就是人们常说的“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i>父亲曾经当小伙计的车马店(资料图片)</i></b></p> <p class="ql-block">  父亲十多岁时,就到长治西关一车马店做小伙计,为店家饲养骡马,为店掌柜叠被子撑炕,也可能从那时起,父亲学会了打算盘,1955 年实行初级社集体化时,凭借这一技之长,当上了生产队里的会计。 父亲从小就勤奋好学,学知识、学文化、学养家糊口的本领,他身边常放有一本旧体字典和旧体线装《呼延庆打擂》《金镯玉环记》等说唱本,闲时躺在炕上边看、边有节律地哼哈起来,遇上不认识的生字就拿过字典查找。 记得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他还给我讲“还”字也念个“huan”字,弟弟名字的“鸿”就是天上飞的大雁等等。 父亲不仅爱学习,算盘打得利利索索,字写得也很流畅,还靠耐心、悟性和吃苦精神,学会了瓦木匠活、手工编艺、锻造修理等,农家人的活儿他无所不会。 在学木工时,他从做小木凳或钉个小木箱开始,慢慢地就成了行家里手,有的还做得非常精致,像为家里做得那几款风门、仿古椅子,就是父亲的得意之作。 八十年代村里实行责任田后,人们再不受生产队约束了,父亲仅靠他这点手艺, 有时一年也能做百十天瓦木工活计, 手头比在集体时宽裕多了。 父亲的手工编艺,在村里也是独树一帜,早年在生产队做会计时,为节省集体开支,骑车到市里买回竹条,为队里编竹箍、修粪桶、补筛子,其事迹曾登过报纸,上过广播。 家里用的笸箩,是父亲将选好的柳条浸泡、去皮,技术处理后编制而成的,一抹白色,美观、经济、适用,不花一分钱的成本。 父亲还用树枝编制成连枷,用于捶打谷物豆类;将竹条裁成竹丝,编制成遮阳帽,一用就是好多年;将废旧包装带编制成菜篮,赠送给亲戚、朋友和四邻。</p> <p class="ql-block"><b><i>父亲曾制作的编织用品(资料图片)</i></b></p> <p class="ql-block">  祖辈人视勤劳为本和荣耀。 我的三爷 70 多岁人了,但他经常挑着两个大箩头,沿公路去拾牛马粪,有时会走到大偏桥村口,来回足有十多里地,见他挑着一担粪路过我家大门口时,已有点一步一缓、步履艰难的样子。 再后来他还挑起了货郎担,附近村里有个庙会或唱戏了,赶去买个针头线脑、花生瓜子,挣个几几毛毛。 在我姥姥家集店村庙会上,每遇见三爷,他便会招手让我过去,捏几颗瓜子或两块糖给我吃。 三爷是勤恳劳作的一生,直到实在动不了的那天,才蜗居在仅有两个炕大的土窑洞里。</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人都很和善、热心、人缘好。 父亲是个种地能手,耧摇得好。 集体化时期,政策规定每人都有二分自留地,有种谷户需要帮忙时,父亲总是起早搭晌去帮衬一把,用他的话说“就是一袋烟工夫”;父亲是个瓦木匠,有锛、斧、锯、铇等工具,只要周围的人家用到的时候,尽管拿上去用;春种秋收季节,有的找上门让父亲帮其镶锄把、磨刀磨镰,父亲都是有求必应。 大爹有烧窑的手艺,会掌握“火候”,炸油果、馓子很拿手,有人家找他去帮忙时,他从不推辞。大爹还擅长剪纸,有几年把队里正月十五扎灯笼、裱糊旱船的事张罗到家里来,忙前忙后,尽其所能,整个院子里充满了欢喜气氛。(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