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寺买卖街

XqD

<p class="ql-block">我站在香山寺买卖街的石碑前,阳光斜斜地洒在青石板上,斑驳的树影与刻痕交错,仿佛时光在此刻重叠。这块碑静静立着,像一位不言不语的老者,守着一段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历史。乾隆年间的买卖街,原是皇家园林里的一处市井缩影,既有庙堂之高,也有人间烟火。插图上那些挑担的商贩、往来的人影,虽只是浅浅几笔,却让我听见了百年前的吆喝声,闻到了油酥饼刚出炉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不远,一棵老树撑开浓荫,像一把撑了百年的绿伞,静静俯视着这条街的变迁。树干粗得要两人合抱,支撑杆轻轻托住伸展的枝干,像是怕它一个不小心,就把往事抖落下来。阳光穿过叶隙,在草地上跳动,像碎金,也像记忆的碎片。我坐在树下的长椅上,恍惚听见马蹄声远去,又仿佛有宫女提着灯笼走过,低声说着哪家的点心最地道。</p> <p class="ql-block">这棵树,或许曾见过当年买卖街最热闹的光景。那时节,各色铺子鳞次栉比,卖香料的、卖绣品的、卖茶点的,皆是精心挑选的商户,专为皇室与贵客服务。如今虽换了人间,可树还在,根还深,连风拂过叶尖的声音,都带着旧时的韵律。它不说话,却比任何碑文都更懂得记录。</p> <p class="ql-block">街角那家“家常菜·大馅水饺”的铺子前,一位老人拉着行李箱缓缓走过,像是刚从远方归来。门帘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灶台上腾起的热气。这场景让我忽然明白,买卖街从未真正消失——它只是从皇家的园林,走到了百姓的生活里。那些曾经仅供观赏的“市井”,如今真的成了市井,热腾腾、活生生。</p> <p class="ql-block">整条街像一幅缓缓展开的卷轴,两旁是灰砖黛瓦的老屋,门楣上挂着红灯笼,窗台摆着绿植,有茉莉,也有不知名的野花。行人三三两两,有人驻足看招牌,有人倚着墙根晒太阳。大树的枝叶在头顶交织,形成一条绿色的廊道,走在这下面,脚步也不自觉地慢了下来。这里没有喧嚣的打卡潮,只有日子本身在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街口立着一块黄底红字的广告牌,写着“秋日红叶嘉年华”,卡通人物咧着嘴笑,气球飞向天空。这现代的节日气息,并未冲淡老街的韵味,反倒像给旧书添了枚书签,提醒人们:历史不是封存的标本,而是可以被不断打开、重新阅读的故事。电动车停在树影下,外卖箱上贴着贴纸,骑手匆匆走过,仿佛与百年前那个送御膳的差役,在某个瞬间悄然擦肩。</p> <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