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的顿悟:从“遥控”到“陪伴”》

思瑜

<p class="ql-block">  大家好,我是深圳智杰妈,挑战2000天微笑早起第 1 5 5 4天我成功了。</p><p class="ql-block">今天豪颖妈妈育儿早课收获:为了改正孩子的一些错误行为用冷暴力,这种方法可行吗?</p><p class="ql-block">通过一部电视单元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妈妈的遥控器》:一位母亲得到了一个可以操控孩子人生的神奇遥控器,试图借此“修正”孩子的一切。</p><p class="ql-block">那么得出的答案是:规则内可以,规则外可以不管,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父母要做的是,有求必应,不求不应。</p><p class="ql-block">孩子最好的成长是在试错中成长,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p><p class="ql-block">孩子要在碰壁中成长才能找到生活的技能。事中训练,正面强化,及时欣赏。</p><p class="ql-block">感恩遇见圣贤智慧,感恩大爱的贺喜老师创建高能量学,习平台[合十][合十]🙏</p> <p class="ql-block">2025.10.29. 晴</p><p class="ql-block">清晨五点,窗外还是一片静谧的深蓝色,我已经在书桌前坐定,开始了今天的经典诵读,坤卦7遍。在诵读的过程中,内心的力量也在逐渐变大变强,这种与圣贤智慧相遇的宁静与喜悦。直达身心。</p><p class="ql-block">今天豪颖妈妈在早课上提出的问题,像一颗石子投入我心湖,漾开了层层涟漪:为了改正孩子的错误而使用“冷暴力”,真的可行吗?</p><p class="ql-block">豪颖妈在早课中用那部单元剧《妈妈的遥控器》。那位手握能重置孩子人生遥控器的母亲,引用到现实中不就是我们许多父母的缩影吗?我们多么渴望孩子能走一条“正确”的、没有弯路的坦途,以至于有时会不自觉地拿起“情感遥控器”——用冷漠、疏离和拒绝,试图“修正”孩子偏离我们预设轨道的行为。我们以为这是爱的鞭策,却未曾想,这冰冷的控制,切断的可能是亲子间最珍贵的温暖联结。</p><p class="ql-block">今天的早课,给了我一个清晰的答案。规则之内,我们需要温柔而坚定地执行。这个“规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是家庭共同约定的原则。在这里,没有妥协,但执行的方式可以是沟通与引导,而非冰冷的惩罚。而规则之外,那片更广阔的天空,我们应该放手,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尝试,甚至自己的错误。这正如那句触动我心的话:“有求必应,不求不应。”当孩子需要时,我们永远是那个最坚实的后盾;当他们想要独立探索时,我们则退后一步,给予信任和守望的空间。</p><p class="ql-block">我深深地认同“孩子最好的成长是在试错中成长”。回想我自己养育四个孩子的历程,不也是一部与孩子们共同试错、共同碰壁、共同爬起的成长史吗?我曾经也焦虑,也用过自以为是的方法,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是学习让我明白,“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我们苦口婆心的千言万语,或许比不上他亲身经历一次自然结果带来的领悟。</p><p class="ql-block">比如,孩子因为拖延未能完成作业,第二天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所获得的关于“责任”和“规划”的教育,远比我们唠叨一百遍都来得深刻。我们要做的,不是替他避免这个后果,而是在他经历之后,与他一起进行“事中训练”,帮助他分析原因,找到方法。更重要的是,当他有了一点点进步时,给予“正面强化,及时欣赏”,让他在成就感中,将好习惯内化于心。</p><p class="ql-block">这个过程,改变的何止是孩子?更是我自己。我从一个希望掌控一切的妈妈,学着成为一个懂得“放手”的陪伴者。我明白了,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规则是用来保护和支持成长的,而不是用来束缚生命的。规则内的坚定与规则外的包容,从不矛盾,它们共同构成了爱的两翼,托举着孩子飞得更高更稳。</p><p class="ql-block">感恩遇见圣贤智慧,感恩贺喜老师创建的这个高能量平台。它让我这样的普通妈妈,也能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与反思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育儿宝典。如今,我看着我的四个孩子,最让我欣慰的,不是他们取得了多少成绩,而是他们在沟通中学会了反思,在遇到困难时,能先“忍静”下来,去寻找问题的根源,再用正确的方法去调整和分析。这种面对生活的从容与智慧,远比任何暂时的分数都来得珍贵。</p><p class="ql-block">育儿之路,道阻且长。但我深知,我不再是那个手握“遥控器”、焦虑不安的母亲。我愿做一棵大树,在他们需要时提供荫蔽,更在他们想要眺望远方时,默默地看着他们展翅高飞。我们都在试错中成长,而最好的教育,就是与孩子一同成为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