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当熟悉的旋律在向阳班教室响起,10月25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便有了更厚重的意义。为缅怀抗美援朝志愿军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三年级向阳班以“致敬最可爱的人”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浸润心灵的爱国教育活动。</h3> <h3>活动现场,处处是打动人心的细节。英雄故事分享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讲解员”,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先烈事迹:有的孩子捧着资料,细致还原杨根思“抱起炸药包守阵地”的壮烈,说到“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时,眼眶泛红;有的孩子结合上甘岭战役背景,生动描述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的瞬间,让在场师生仿佛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有孩子聚焦邱少云,着重讲他“烈火焚身仍不动”的坚守,轻声问“要是我,能像他一样勇敢吗”,稚嫩的提问里满是对英雄的崇敬。</h3> <h3>孩子们用彩笔勾勒出抗美援朝的关键节点: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背影、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订的场景、2014年首批志愿军遗骸归国的画面,还有“183108名烈士为国捐躯”的数字被格外加粗——每一笔色彩、每一段文字,都是孩子们对历史的铭记。</h3> <h3>最让人动容的是活动尾声的集体致敬。全班同学挺直腰板,齐声诵读“战则存,牺牲在我,国有殇,山河无恙!致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声音虽不洪亮,却字字铿锵。有孩子悄悄说:“原来现在的和平,是他们用生命换来的。”</h3> <h3>这场活动,没有枯燥的讲解,却让红色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发芽。向阳班的孩子们在听故事、做手抄报、齐致敬的过程中,读懂了“英雄”二字的重量,也明白了“铭记”的意义。山河已无恙,那些为和平牺牲的先烈,永远是我们心中最亮的光;而这份记忆,也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力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