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重阳节这天,斗湖堤镇农村福利院里暖意融融。活动刚一开始,吴霜霜院长便站上台前,声音温和却有力:“今天,我们不只过节,更要让爱落地。”她手持话筒,身后电子屏上“孝亲敬老 爱暖桑榆”几个字熠熠生辉,红底横幅在灯光下格外醒目。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所谓敬老,并非一句口号,而是有人默默把心意铺成一条路,让温暖一步步走进老人心里。</p> <p class="ql-block"> 多功能大厅的会议室里坐满了人,老人们穿着整齐,有的还戴上了围巾和帽子,像是赴一场重要的约会。墙上那句“敬老 爱暖榆 孝亲敬老 让爱传递”静静悬挂,却仿佛在低声诉说。没有人喧哗,大家都安静地等待着,眼神里透着期待。这不只是一场活动,更像是一次久违的团聚,一场属于岁月的仪式。</p> <p class="ql-block"> 人医退休干部王应静(原护士长)弯着腰,轻轻扶正轮椅上的老人,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自己的亲人。她和另一位医护人员合力调整老人的坐姿,窗外绿意盎然,阳光洒进来,落在她们白大褂的袖口上。那一刻,我看见的不只是医疗援助,更是一种无声的尊重——对年迈者的体面,对生命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义诊区早已忙碌起来。身穿白大褂的医生们围在桌前,有的翻看病历,有的低声询问病情。老年医学科的几年青年专家(黄威主任)他们带来的不只是听诊器和血压计,更是从医以耒沉淀下来的耐心与仁心。一位老奶奶握着医生的手说:“你们来了,我就安心了。”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 老人们排着队,安静地坐在椅子上等候检查。深色的衣服衬出他们的沉静,蓝围裙像是统一的“节日制服”。有人低声聊天,有人望着窗外发呆,更多人只是微笑着,任时光缓缓流淌。这场景没有喧嚣,却有一种深沉的安宁,仿佛时间也放慢了脚步。在这群人中,虽大多数是失能人,但在这种氛围中依然能看到他们们快乐!因为有这么多自愿者陪他们一起过节。</p> <p class="ql-block"> 杨振兰医生专注地为一位老人做眼部检查,手中的仪器轻巧移动,眼神始终不离患者。她说话声音不大,但每句都清晰温和。老人们常说“眼睛花了”,可在这里,有人愿意一寸一寸帮他们重新看清世界。那一刻,我看见的不只是医术,更是守护。</p> <p class="ql-block"> 苏传清医生(原感染科主任)坐在桌旁,脸上挂着熟悉的笑容。桌上摆满了药品和记录本,旁边的护士正整理资料。他一边开药方,一边叮嘱注意事项,语气像极了家里的长辈。有位老人听不清,他便凑近了些,重复一遍又一遍,直到对方点头。这样的细节,藏满了温情。</p> <p class="ql-block"> 老年医学科的一位年青护士蹲下身,为穿红毛衣的老奶奶采血。动作轻巧,语气柔和:“阿姨,马上就好,不疼的。”墙上的横幅写着“让爱陪伴老人共度重阳佳节”,而这一幕,正是这句话最真实的注解。排队的人静静等着,没有人催促,仿佛大家都懂得——慢一点,才是对年华最好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退休干部王应静和候义琼两位轮流为老人测血压,一边记录一边提醒:“天凉了,药不能停。”她们不再是医院里的主任,而是邻里间最贴心的“老姐妹”。一位老爷爷笑着说:“你们年年都来,比亲闺女还勤快。”引来一阵笑声,暖意也随之荡开。</p> <p class="ql-block"> 血压计的气囊被缓缓充气,医护人员低头读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蓝色塑料袋里装着检查单和药品,桌上零星散落着棉签和手套。这不是什么大型医院的门诊,却有着最纯粹的医者之心。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健康”二字最踏实的守护。</p> <p class="ql-block"> 医者仁心暖福利院!人民医院主动走进福利院开展义诊,不仅带来专业诊疗,更送上近2000元药品。把健康守护送到身边,用贴心服务化解顾虑,每一份行动,都藏着对特殊群体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 作者带着满满心意走进福利院,亲手将10余件衣物送到老人手中。每件衣物都透着细心整理的暖意,不为别的,就想为老人们添份贴身的温暖,这份实实在在的关怀,藏着对他们的真诚惦念。</p> <p class="ql-block"> 义诊结束,大家站在一起合影。有人整理衣领,有人悄悄站到后排,笑容却都一样真诚。没有刻意摆拍,也没有华丽背景,只有七个人并肩而立,像一支小小的队伍,完成了属于他们的使命。这张照片,记录的不只是瞬间,更是一段共同走过的路。</p> <p class="ql-block"> 活动间隙,人医和司法公证处的工作人员也聚在一起留影。横幅上写着“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他们站在下面,神情庄重又带着笑意。法律与医疗,看似不同领域,却在这一天交汇于“敬老”二字。原来,守护老人,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p> <p class="ql-block"> 民政局伍副局长走上讲台,声音沉稳:“关爱老人,是社会文明的温度计。”台下掌声轻轻响起,老人们抬头望着,眼里有光。他讲的不是官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政策与关怀。那一刻,我感受到,这份温暖背后,有制度的支撑,更有无数人的坚持。</p> <p class="ql-block"> 公正处的潘晓主任一走上台,开始讲解老年人权益保护的知识。她语速平缓,用词通俗,生怕台下老人听不懂。台下有人点头,有人记笔记,还有人小声问邻居:“这事儿我之前真不知道。”法律不再是冰冷条文,而成了护老的盾牌。</p> <p class="ql-block"> 人医精神科主任(在职)周华医生站在台上,讲授《与失眠说再见》。他穿着中式黑衫,语气亲切得像在拉家常。“睡不着,别硬扛,也别乱吃药。”他一句句说着,老人们频频点头。在这个容易被焦虑裹挟的年纪,有人愿意教他们如何安睡,本身就是一种温柔。</p> <p class="ql-block"> 文艺演出开始前,易先斌同志拿着文件夹走上台,神情认真。他是这场节目的主持人,也是退休干部(原急诊科主任)。他一开口,全场安静。没有华丽辞藻,只有朴实的串词和真诚的祝福。他说:“我们退休了,但心没退休。”台下响起热烈掌声,那是对同行者最深的认同。</p> <p class="ql-block"> 民乐响起,《洪湖水浪打浪》的旋律在厅内回荡。周林、易先斌、于自梅、陈礼英这四位都是人医退休干部,他(她)们手持二胡、杨琴,中阮,萨克斯,笛子,指尖流淌出熟悉的乡音。老人们闭眼聆听,有人轻轻跟着哼唱。那不只是音乐,是记忆的钥匙,打开了尘封多年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 退休干部(原药剂科主任)田小元戴上帽子,拿起萨克斯,一曲《浪漫夕阳》缓缓吹响。音符在空中流转,像晚霞般温柔。台下有人举起手机录像,有人轻拍手掌打节拍。他吹得专注,仿佛在用音乐告诉所有人:老了,也可以很浪漫。</p> <p class="ql-block"> 人医退休干部田静,一身黑衣长裙,舞动《梅花赋》。裙摆如花瓣般展开,动作柔中带刚。她不年轻了,但每一个转身都带着风骨。台下有人轻声赞叹:“这气质,真像梅花。”是啊,愈冷愈开花,愈老愈风华。</p> <p class="ql-block"> 易先斌同志再次登台,这次是独唱《我是一条小河》。他声音略带沙哑,却格外真挚。台下有人跟着轻轻哼唱,像是回应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过岁月,流进人心。</p> <p class="ql-block"> 人医退休干部杨晓梅一开嗓,京剧《光辉照儿永向前》的铿锵旋律便震住全场。她穿着红外套,眼神坚定,唱腔里全是力量。老人们听得入神,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人医退休干部刘青凤唱起《江姐》选段:“不要用眼泪告别。”她的声音清亮,情感饱满。那一刻,舞台不再只是表演区,而成了精神的高地。老一辈的故事,在这一刻被重新唤醒。</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前,伍副局长与樊英书记在桌前合影。桌上摆着法律咨询牌,红幅依旧高挂。他们笑着握手,像两位并肩作战的战友。这张合照,定格的不只是瞬间,更是一种承诺:敬老之路,有人一直在走。</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人医纪检书记樊英带着团队出发慰问老干部。她们走在停车场,阳光洒在肩头,脚步轻快。格子外套、米色风衣,像一群老友出门访亲。没有车队前呼后拥,只有真诚的脚步,一步步走向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 她们走进离休干部刘汉波家中,两人手牵手站着,像久别重逢的亲人。墙上挂着合影和红灯笼,摄影师按下快门,记录下这份温情。她代表医院,也代表牵挂,轻轻说:“您辛苦了一辈子,该好好歇歇了。”</p> <p class="ql-block"> 在退休干部陈荣贵同志家中,樊英书记一行人围坐一起,手里拿着红色礼品。冰箱贴着便利贴,桌上摆着</p> <p class="ql-block"> 郑成和代忠兰同志来到钟克如老人家中,三人站在一起,手里拿着慰问卡,笑容温暖。没有多余的话,只有彼此眼神里的理解与尊重。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同行的开始。</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后 作者与公安县斗湖堤镇农村福利院吴院长合影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