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刚开学的时候,一个同样热爱心理学的朋友借给了我一本书:《父母的觉醒》,超级喜欢这本书,可惜这个学期实在忙得没空翻阅。上班时间根本没空,回家后依旧没空。只能偶尔等儿子睡下后,我又了无睡意时,一个人偷偷摸摸去客厅看会儿,但疲倦的身体经常不受控制,没看几页就开始犯困,将近两个月了,一本书才看了大约四分之一不到,真是惭愧。</p><p class="ql-block">上周末,儿子写作业时,我捧着此书在旁边静心看了一小时左右,非常惬意。我的目光被里面的一段文字吸引:从内心真实地接纳自己的孩子,这是迈出改变的第一步。我扪心自问,我真的接纳眼前的这个孩子了吗?如果我真的接纳了,那我时常控制不住的负面情绪从何而来?我怒气冲冲的脾气又从何而来?两年前,我就懂得了接纳孩子的重要性,但这两年,我依旧困在想要控制孩子,改变孩子的泥潭里出不来。我深深的彷徨与焦虑其实都是来自于我内心深处的深深的执念:我要帮助儿子改变,我想把他改变成我希望的模样。其实,我内心深处隐藏着极强的控制欲,而我小小的儿子,之所以一直跟我对抗就是因为他敏锐地感觉到了来自母亲的那股想要试图控制他的力量,所以他本能地用他自己的方式屏蔽我的教育。做了教师二十五年,控制欲已经深深地植入了我的脑海,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做老师的孩子通常都特别累,因为老师们都自带职业病。很多家长潜意识里都喜欢去控制孩子,总是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于是不知不觉被焦虑裹挟,负面情绪升华,就会忍不住吼孩子,骂孩子。</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儿子中午自习时间不认真写作业,又在折腾他的画,到放学前,又留下一大堆的作业没完成。我本能地想发作,想骂他。心里埋怨:其他的孩子都知道写作业,他又开始拖拉作业了,是不是懒劲又出来了......当我这样想时,火气蹭蹭蹭往上只窜,但骂了这么多次,发了那么多火,对这个孩子有用吗?可以说,效果甚微。当我想发作时,我想起了那句话:你真的接纳自己的孩子了吗?你看到了那个真实的孩子了吗?还是带着自己希望看到的样子在衡量和评价孩子所做的事?我的心突然紧紧揪了一下,是啊!我根本没看见儿子真实的需求,我只是本能地站在一个老师的角度在习惯性地评价儿子。他或许累了,需要休息一下。他或许没有时间观念,本来只想稍作休息结果一画就停不下来了。他或许觉得作业对他来说有点多,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遇到了不会做的题,下不了笔......我真的去用心了解原因了吗?还是只是施展我的控制欲,只希望孩子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进?当我这样问自己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之前对儿子的所作所为真的有点过分。从今天起,我想立下一个誓言:当孩子下次没完成作业时不一上来就各种指责批评,而是先心平气和地看见孩子,站在他的角度帮助孩子想问题解决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