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自退休后,每年雷打不动的旅游和自驾旅行均有好几次。今年蛇年正是孙子考大学的时候,全家人的心思重点都放在孙子身上,顾不上外面的山山水水……。直到9月孙子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后,我们才去考虑出去走走看看。经过儿子推荐,我选择去云南弥勒。因为去过的朋友们反映那里很不错。结果经过8天的自驾游行程,游完了弥勒的大大小小景点。总的影响还是不错也是值得关注的地方。特与亲朋好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车子刚驶入弥勒,远远就望见“中国·沐勒 东风韵国际康养旅游度假区”的白色大字立在山脚前,像一道迎宾的门帘。阴云低垂,群山在雾气中若隐若现,绿意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仿佛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我们停下车拍了张照,心里头那份久违的轻松,也随着这山风悄然苏醒。</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东风水库的大坝。站在栏杆前,望着那厚重的混凝土结构横卧于山谷之间,背靠青山,面朝平湖,心里竟生出几分肃穆。云层压得低,却不让人压抑,反倒衬得这人工与自然的结合更显壮阔。我靠在栏杆上,深吸一口气,仿佛把这几年的牵挂都留在了身后。</p> <p class="ql-block">沿着湖边的木质栈桥慢慢走,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在回应湖水的低语。远处一艘蓝色游船静静停泊,湖面如镜,倒映着灰白的天色。妻子走在前面,黑色长外套在风中轻轻摆动,她回头一笑,那一刻,仿佛时光也放慢了脚步。</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开阔的田野边,我们找到一张长椅坐下。花田正开得斑斓,紫的、黄的、红的,在阴云下依然鲜活。远处山丘起伏,像被谁轻轻揉过的绿绸。我们没说话,只是并肩坐着,看云走,看风动,看这片土地的静谧与温柔。多年相伴的默契,就藏在这无言的风景里。</p> <p class="ql-block">走进东风韵景区深处,一堵红砖墙突然撞进视线。墙上有许多圆孔,像凝视的眼睛,又像呼吸的鼻孔。一对年轻人站在墙前拍照,深蓝连衣裙的女子轻轻倚着墙,男子在一旁笑着调整角度。我也走近,伸手摸了摸那粗糙的砖面,岁月的温度竟从指尖传来。</p> <p class="ql-block">一位戴白帽的老人倚在红砖墙边,身影与那些圆顶建筑融在一起,像一幅老照片里走出来的人。我忽然明白,这些建筑不是为了炫目而存在,它们是时间的容器,装着旧日的风、旧日的光,还有像我们这样,想在晚年里找点诗意的人。</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游客三三两两,红砖铺地,圆顶错落,像走进了一个南美小镇的梦境。孩子们在空地上奔跑,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踱步,绿植从砖缝里探出头来,生机悄然蔓延。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慢下来的节奏,让人愿意多待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一座由红砖砌成的奇特建筑立在前方,多个圆顶连成一片,像一群伏地而眠的巨兽。天空依旧阴沉,却让这建筑显得更加神秘。我站在它面前,忽然觉得,旅行的意义,或许就是寻找这些“不像别处”的地方,让心重新被陌生感唤醒。</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黑裙的女子张开双臂,轻轻贴上那堵古老的砖墙,像在拥抱一段被遗忘的时光。阳光难得地从云缝中洒下,照在她身上,也照亮了墙上的纹理。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自己——不是游客,而是一个在岁月里跋涉后,终于找到片刻安宁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石板路上,一位穿黑外套的女子独自前行,身影被红砖墙夹在中间,像一首缓缓展开的诗。我跟在不远处,听着脚步声回荡在巷间,四周绿植静默,天空依旧阴云密布,可心里却莫名晴朗起来。</p> <p class="ql-block">两个巨大的金属鸟头雕塑立在空地前,冷峻又神秘。一位深蓝连衣裙的女士坐在它们之间,神情安然。我走近细看,那雕塑表面布满纹理,像羽毛,也像年轮。它们不飞,却让人想起飞翔的梦。</p> <p class="ql-block">建筑前的锥形结构像从地底生长出来的塔,黑色雕塑立在眼前,一男一女站在中间,笑容自然。我忽然想起儿子说过:“爸,你们也该有自己的风景了。”是啊,孙子上了大学,我们的生活不该只剩下等待。</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驻足的是那对鲸鱼雕塑,巨大、沉默,却充满力量。一对男女站在鲸腹之间,仰头笑着,仿佛正乘着巨鲸游向远方。我拍下这一幕,心想:这不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吗?走过半生,依然愿意相信诗意与远方。</p> <p class="ql-block">一台老旧的黄色拖拉机静静停在红砖墙前,锈迹斑斑,却仍挺立着。车灯蒙尘,花却开在它脚边。我蹲下拍了一张,心里感慨:时代向前奔,可总有些东西,不该被遗忘。</p> <p class="ql-block">蓝色拖拉机也停在不远处,更旧,更沉默。阴云之下,它像一位退役的老兵,静静守着这片土地的记忆。我不知它曾耕过多少田,拉过多少货,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段无声的讲述。</p> <p class="ql-block">在一条小径旁,我看见一张马赛克装饰的长椅,色彩斑斓,像从童话里搬出来的。一位男子坐在上面,背靠绿树,望着远处的现代建筑出神。我也坐了一会儿,风吹过,树叶沙沙响,像在替我们诉说那些没说出口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走进弥勒古城门,红灯笼高挂,飞檐翘角,写着“弥勒”二字的红旗在风中轻扬。几位游客在门前拍照,我站在石阶上,抬头望那古老的屋脊,仿佛听见了时光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打卡弥勒非物美食</p> <p class="ql-block">旅行不忘锻练</p> <p class="ql-block">一座现代感十足的锥形建筑入口静静矗立,拱门如洞穴,通向未知的美。游客来来往往,像在穿越过去与未来的交界。我站在门口,忽然觉得,这趟旅行,不只是看风景,更是一次与自己的重逢。</p> <p class="ql-block">湖边,我站在栏杆旁,手里拎着刚晒好的外套。远处山峦连绵,湖面停着几艘彩色小船,绿植环绕,静谧得让人心安。风吹起衣角,我忽然明白: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生活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锦屏山入口的牌坊上,“锦屏山”三个大字赫然在目,红灯笼在风中轻晃。我们沿着指示牌向上走,绿树成荫,脚步轻快。山不在高,有心则灵。</p> <p class="ql-block">山顶的金色大佛面带微笑,手持念珠,俯瞰众生。香炉青烟袅袅,游客虔诚合十。我站在广场中央,仰头望着那慈悲的面容,心里默默许愿:愿家人平安,愿岁月静好,愿我们还能走得更远。</p> <p class="ql-block">下山途中,路过一片宁静的公园。绿树浓荫,水面如镜,云影在池中缓缓移动。几盏路灯静静立着,像守夜的老人。我停下脚步,拍了一张,心想:这样的地方,值得再来。</p> <p class="ql-block">在可邑村,一块巨石上刻着“可邑村”三个红字,一位穿豹纹裙的女子坐在上面,墨镜遮面,姿态潇洒。红砖地、绿植、老屋,一切都透着古朴的韵味。我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听见风穿过巷口,像在低语。</p> <p class="ql-block">椐说抚仙湖是雲南打卡的好地方。我们驱车前往。抚仙湖因湖底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玻璃万顷”。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体系,位于雲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距昆明70多公里。抚仙湖湖面海拔1722. 5米,湖面面积216.6平方公里,水最深处158.9米平均水深95.2米。被国家纳入15个重点扶持范围。</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天,我们走进一间小屋,几位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围坐在火炉旁,有人拿着竹筒,轻声说着什么。墙上有介绍文字,讲述着这里的传统。我静静看了一会儿,没打扰,只把这份温暖记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这次弥勒之行,没有惊心动魄的奇遇,却有细水长流的感动。蛇年的第一次出游,走得慢,却走得踏实。山河依旧,岁月如歌,而我们,还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