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钢笔寄深情

蜀州春晓

<p class="ql-block">美篇号:99085012</p><p class="ql-block">图片/文字原创:蜀州春晓</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三月十六日早上天刚刚亮,我参加工作即将离开渡口市红泥公社大花地(父亲工作的单位一四一地质队机关驻地),前往邻水县一六九地质队去报到。临走之前,父亲送给我一支钢笔。这支钢笔,是父亲一九五六年底在西南地质局五三一地质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时,所获得的奖品。父亲一直都舍不得用,就在我参加工作要和他分别时,父亲把他获奖的这支钢笔送给了我。一支钢笔在今天看来算不了什么,也并不值钱。但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初期,这不仅仅是父亲送给儿子的一份礼物,更是父亲对儿子的一份寄托和希望。父亲希望我参加工作以后,不要忘记继续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父亲相信,读书学习终究是可以改变人生的境遇,而且,也是会有许多实实在在的用处。</p> <p class="ql-block">  那时候,这座城市的名字叫做渡口市,攀枝花是后来才更改的名字。我坐上父亲单位里拉货的汽车,走了将近两个小时才到达渡口市。好心的驾驶员叔叔听说我是到新单位去参加工作,就把我直接送到了金江火车站,我当时挺感动的对驾驶员叔叔连声说谢谢。到了火车站,那位叔叔帮我把行李从车上拿下来,才开车离去。我背着行李背包,然后去售票处买当天下午三点钟到成都的火车票。经过一天一夜的旅行,我顺利抵达成都。出站以后,我马上又去售票处买了第二天早上九点钟成都直达重庆的火车票。</p> <p class="ql-block">  到达重庆以后,我在重庆市中心的川江旅馆找到了我们单位驻重庆的办事处。安排好住宿以后,我得知第二天单位有汽车来重庆拉货。于是,我听从办事处王主任的安排搭乘单位的汽车前往单位报到。到达单位在劳资科报到以后,我被分配到炊事班去当炊事员,炊事班的师傅们基本上年龄都比较大,和我同住一个宿舍的董师傅已满六十岁面临即将退休。而且大多数人都没有文化,那个年代人们和远方的亲人联系方式就是写信,平时他们给远方的亲人写信要去求其他部门的同事。我的到来他们非常高兴,从此写信再也不用去求别人了。就这样,工作之余我担负起义务给炊事班的师傅们写家信。师傅们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通过信件往来联系了解的,我在炊事班锻炼的两年多时间里,给师傅们所写的家信无计其数。他们把家里的事情毫无保留的都告诉了我,这是对我的一种特别的信任。</p> <p class="ql-block">  两年以后,我被调往华蓥山钻探机场,工作之余,还是有师傅们找我给他们写家信。每次单位的采购员下山去采购东西,我都要请采购员帮我带信纸信封……后来工作调动了无数次,在以后的岁月里,我逐渐养成了爱读书学习的习惯。用父亲给我的这支钢笔,写读书笔记,给报刊杂志写消息、简报、通讯报道。虽没有写出宏篇大作,但小“豆腐块”还是偶尔隔三岔五被采用。</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人们使用钢笔写字的机会不多了,一般写文章都是使用电脑和手机,但我依然还是在继续使用钢笔写日记。我总感觉,写在纸上和本子里的文字格外亲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9日于成都.崇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谢谢阅读关注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