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婺源-24年4月篁岭古村(一)

贵阳张老者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江西婺源-2024年4月篁岭古村(一)</b></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4年4月19日</b></h5> 篁岭古村景区 ,又称婺源篁岭古村景区,是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境内的旅游景区,景区面积7.8平方千米。<div> 篁岭古村景区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近600年历史徽派古村落。背倚石耳山,周边千棵古树环抱,万亩梯田簇拥,篁岭村“地无三尺平”的独特地貌造就了其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村落布局。</div> 篁岭古村景区内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被称为“梯云人家”。篁岭还是“晒秋”文化起源地,晒秋景观随着四季更迭而变换,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色彩和风情。景区内景物以名木古树、梯田花海、梯云人家、屋顶晒秋等为主要特色。 篁岭水库碧波连天,湖畔茶坊清香四溢。山、林、水、岩共同构筑出一片广袤的湖光山色。湖光潋滟,山色空蒙,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篁岭古村景区广场的园林,在设计上巧夺天工,曲径通幽,步步皆景。每一个亭,每一处石、每一片水、每一朵花都经过精心安排,与自然和谐共存,让人陶醉其中。 篁岭古村景区售票中心前,游人如织,欢声笑语,缤纷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为这人间仙境添上了一抹绚烂的色彩。 篁岭古村的缆车,让你置身空中,俯瞰山下,带给你别样的视觉盛宴。在朦胧阳光斑驳地洒在石梯上,一级级台阶在微光中泛着淡淡的光泽。这是一条通往山顶的石梯,仿佛是自然之力刻画出的古老诗篇,沉默而充满力量。的天空下,田园绿意盎然,山脉蜿蜒,云雾缭绕,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而祥和。随着缆车的上升,景色逐渐展开,美不胜收。 每年春天,婺源的油菜花海吸引数十万游客纷至沓来,篁岭的水墨梯田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 三月,篁岭油菜花海进入观赏期。 阳光斑驳地洒在石梯上,一级级台阶在微光中泛着淡淡的光泽。这是一条通往山顶的石梯,仿佛是自然之力刻画出的古老诗篇,沉默而充满力量。 篁岭古村的五凤门楼(又称“五凤楼”)是篁岭村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约1542年)。五凤楼为五门六柱牌坊,采用木制结构,造型典雅,具有五重飞檐,形似凤凰展翅,得名“五凤朝阳”。其雕刻工艺精湛,梁枋、斗拱等构件保留了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 五凤门楼雕刻有“五子登科”“高中及第”等图案,寄托了古人对功名和家族兴旺的期许。作为徽州古村落的典型代表,五凤楼体现了徽派建筑“门当户对”的文化内涵和宗族观念。 位于婺源篁岭景区梯田索道上站的二期高岭梯田花海,面积有千亩左右,由于海拔落差大、温度低,加上晚熟油菜花品种,使得花期较晚,二期花海可持续至4月上旬。 前往篁岭古村的平坦大道,青石铺就,两旁古木参天,被称之为“森林隧道”。森林隧道如同一幅画卷,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构成了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让人心旷神怡。 篁岭古村,属典型山居村落,周边千棵古树环绕,万亩梯田簇拥,造就了世外桃源般的山居田园生活。 这里自然环境优美,历史人文厚重,是古徽州历史文化名村。 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数百年来,村民早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交流。 “森林隧道”旁的这两座小庙虽然简朴,但却是篁岭村民们敬仰自然的象征。尽管时代更迭,但小庙始终屹立不倒,继续守护着村民们的信仰与希望。 漫步在“森林隧道”里,感受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绿意盎然的景色,仿佛置身于一个天然的氧吧。 “森林隧道”旁的树木形态各异,有的笔直如剑,有的弯曲如弓,有的枝叶茂盛,有的树干粗壮。这些自然的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忍不住驻足欣赏。此外,道上的花朵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在路边绽放着灿烂的笑容,为大地增添了一抹抹色彩。 篁岭古村曹氏宗祠是婺源篁岭古村的核心历史建筑,具有重要文化价值。曹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约1530-1566年),由曹全晸率族人迁居至此后修建,现为婺源民俗文化展览馆,展示当地宗族历史和传统民俗。 ‌ 曹氏宗祠挂有“金殿传胪”的牌匾,旁边的小字记载了乾隆年间二甲第一名的荣誉,这位考生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全国第四名的优异成绩。 曹氏宗祠采用徽派建筑风格,砖雕装饰精美,现存太史汪思题写的“上蔡世家”匾额,记录了曹氏源自河南上蔡的迁徙历史。内部陈列花轿、纸龙、农具等传统物品,反映徽州地区的宗族文化与农耕习俗。 曹氏宗祠最初为曹氏祭祖、集会场所,后因村落搬迁改造为展览馆,既保留了历史建筑风貌,又通过旅游开发焕发新生机。 篁岭古村,百幢徽派老屋沿陡峭山脊攀爬,青瓦层叠如鳞,恰似一条苍龙游弋于海拔500米的云雾线之上。百个乌檀木晒匾从马头墙畔探出,将整座山村熔炼成淬火的琉璃。 当你第一眼看见篁岭古村的远景,仿佛时光倒流,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在眼前展现。这里的传统建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让您感受古村落的韵味与魅力。 篁岭古村的美,不仅仅是风景,更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传承,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充满了故事。让人恍若穿越千年时光,古朴风情醉心房。古色古香,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篁岭美景令人陶醉。 篁岭曹氏宗祠,是一处徽式建筑,房梁上的木雕栩栩如生,展现了徽派建筑的独特魅力。这里不仅是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是体验婺源民俗风情的好去处。 篁岭竹山书院是清代徽派建筑,由歙县籍篁岭人曹文埴之子曹振镛捐资创建,位于篁岭景区天街访古内,建于曹氏宗祠侧畔,寓意“仰承祖宗以绵世泽”。 竹山书院采用三进三天井两层结构,规模宏大,前堂和后堂为主要教学区,楼上设藏书阁。门楼砖雕为典型的徽州五凤楼格式,雕刻内容包含“喜上梅梢”“兄弟登科”等寓意读书仕途的图案。 竹山书院的“惜字炉”,静静地伫立书院大门左侧的大树下,它见证着岁月的流转。这座惜字炉,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更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惜字炉”,见证了人们对文字的敬畏与珍视,传承了深厚的文化情感。 竹山书院的徽派建筑,在岁月的长河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那精美的雕刻、别致的造型,诠释着古老文明的智慧与魅力。 竹山书院内设“百世经师”匾额,悬挂朱熹画像,两侧楹联“集大成而续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体现理学思想。 竹山书院,黑白灰的建筑色彩,流线型的建筑线条,轻灵秀美的飞檐翘角,让人沉醉于徽派建筑的简约美。 竹山书院的徽派建筑都如同一本开卷的书,一砖一瓦,一梁一檐都承载着古老的故事和文化,似乎在诉说着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滴滴。 竹山书院,作为篁岭的文化地标,侧面反映了徽州耕读传家的传统。其周边环境清幽,与山水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是游客体验徽州古建与理学文化融合的重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