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

無言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你更清晰地掌握中国56项世界遗产全貌,以下是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分类整理的完整目录,补充了此前遗漏的2024年新增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世界文化遗产(40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长城(1987年,东起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莫高窟(1987年,甘肃敦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明清皇宫(1987年北京故宫入选,2004年沈阳故宫扩展,北京、辽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年,陕西西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1987年,北京房山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 布达拉宫历史群建筑(1994年布达拉宫,2000年大昭寺,2001年罗布林卡,西藏拉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1994年,河北承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1994年,山东曲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 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湖北丹江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 丽江古城(1997年,云南丽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 平遥古城(1997年,山西平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 苏州古典园林(1997年,江苏苏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 北京皇家祭坛 - 天坛(1998年,北京东城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 北京皇家园林 - 颐和园(1998年,北京海淀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5. 大足石刻(1999年,重庆大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6. 龙门石窟(2000年,河南洛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7. 明清皇家陵寝(2000年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2003年明孝陵、十三陵;2004年盛京三陵,湖北、河北、江苏、北京、辽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8. 青城山 - 都江堰(2000年,四川都江堰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 皖南古村落 - 西递、宏村(2000年,安徽黄山黟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 云冈石窟(2001年,山西大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1.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2004年,辽宁恒仁、吉林集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2. 澳门历史城区(2005年,澳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3. 安阳殷墟(2006年,河南安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4. 开平碉楼与村落(2007年,广东开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5. 福建土楼(2008年,福建龙岩、漳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6.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2010年,河南登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7. 元上都遗址(2012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8. 中国大运河(2014年,流经北京、天津2直辖市及河北、山东等6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9. 丝绸之路“长安 - 天山廊道路网”(2014年,中国部分含河南、陕西、甘肃、新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0. 土司遗址(2015年,湖南永顺、湖北咸丰、贵州遵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1. 花山岩画(2016年,广西崇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2. 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2017年,福建厦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3. 良渚古城遗址(2019年,浙江杭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4.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2021年,福建泉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5. 庐山国家公园(1996年,江西九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6. 五台山(2009年,山西忻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7. 杭州西湖(2011年,浙江杭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8.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2013年,云南红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9. 巴丹吉林沙漠 - 沙山湖泊群(2024年,内蒙古阿拉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0.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2024年,北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世界自然遗产(14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黄龙风景名胜区(1992年,四川阿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1992年,四川阿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1992年,湖南张家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2003年,云南丽江、迪庆、怒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2006年,四川成都、雅安、阿坝、甘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 中国南方喀斯特(2007年一期: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2014年二期:广西桂林、贵州施秉等,云南、贵州、重庆、广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 三清山国家公园(2008年,江西上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 中国丹霞(2010年,广东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龙虎山等,粤、浙、赣、闽、湘、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 澄江化石地(2012年,云南玉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 新疆天山(2013年,新疆昌吉、伊犁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1. 湖北神农架(2016年,湖北神农架林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 青海可可西里(2017年,青海玉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3. 贵州梵净山(2018年,贵州铜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4.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一期)(2019年,江苏盐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泰山(1987年,山东泰安,中国首个双重遗产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黄山(1990年,安徽黄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峨眉山 - 乐山大佛(1996年,四川峨眉山、乐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武夷山(1999年,江西武夷山、福建武夷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年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西周:周宣王时期(前827年—前782年),尹吉甫北伐猃狁,驻兵于境域东北,因隘不能容,展筑西北二面,始建古平遥城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春秋:境域置中都邑,属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战国:境域属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秦汉:置平陶县,属太原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三国:归魏,属西河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西晋:属太原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因避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名讳,将平陶县改为平遥县,平陶城随之改为平遥城。后因西羌内侵,平遥县从文水县西南徙置汾河以东京陵县境,废京陵县入平遥县,平遥城亦迁至此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唐:武德二年(619年),属介州,后平遥县城被刘武周引突厥兵攻陷。贞观元年(627年),属汾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宋: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遣将李继勋率军进攻北汉,焚毁平遥县城,后重建。靖康元年(1126年),金左副元帅率军6万进攻平遥县城,城被攻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大水成灾,冲垮西城墙。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扩修平遥古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至清朝,平遥县一直属汾州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地震使城垣塌毁,民房圮坏,人畜伤亡。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知县黄汝钰重修古城市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西巡路经平遥,知县王绶修四方大城楼迎驾。嘉庆十八年(1813年),平遥城有商号700余家。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在古城西大街成立,此后,票号增至20多家,平遥古城成为全国金融中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平遥县衙改为县公署,古城内出现新式学校和现代工业。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平遥县公署改为县政府。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9日,日军侵占平遥城,半月后撤离。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13日,日军第二十师团包围平遥城,炮轰开太和门南一段城墙,占领全城,杀害城内外军民近千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阎锡山派军盘踞古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13日,平遥城和平解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中华人民共和国:1965年,文庙大成殿、城墙、双林寺、镇国寺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古城遭受特大洪水灾害,全城被淹。1979年,国家文物局开始投资修葺平遥城墙。1986年,平遥古城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5年7月20日,平遥古城获批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21年10月,平遥古城城墙发生局部坍塌,10月25日,古城城墙抢险修缮工作正式开始。2022年11月4日,平遥古城因持续降雨受损的61处城墙修缮完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一座活着的明清金融史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太行山与吕梁山的环抱间,汾河之畔的平遥古城,以完整的城墙为界,将六百年的时光封存。它不是博物馆里静止的展品,而是3000余处明清建筑与7万居民共生的“活化石”,更是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华尔街”的诞生地。从夯土城墙到票号密押,从市井烟火到晋商传奇,每一块青砖都镌刻着文明的密码,每一条街巷都流淌着历史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筑城:山河之间的防御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的骨架,是周长6.16公里的明代城墙,它如一条青色巨龙,将古城圈成规整的方形,印证着“天圆地方”的传统哲学。这座城墙并非一蹴而就,其历史可追溯至西周,周宣王时期尹吉甫北伐猃狁后在此筑城,奠定“古陶”之地的根基;北魏时为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陶”为“遥”,“平遥”之名自此沿用千年;现存城墙则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旧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历经明清两代26次修葺,终成今日模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墙的设计处处藏着防御智慧。墙高12米,顶宽3-6米,可容车马并行,外侧陡直如削,内侧缓坡可登,既抵御外敌,又方便城内军民上城防守。城墙上的72座敌楼与3000个垛口,对应着孔子“七十二贤人”与“三千弟子”,将儒家文化与军事防御巧妙融合——这种“文治武功”的隐喻,正是平遥作为中原文化重镇的独特气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墙四角各有一座角楼,其中东南角楼为三重檐十字歇山顶,其余三座为二重檐,飞檐翘角如振翅欲飞的猛禽,既增强了视野,又添建筑之美。而城墙外的护城河,宽5米、深3米,与城墙形成“城壕相依”的格局,曾是古城的第一道防线。如今,护城河两岸已植满垂柳,春日柳丝拂水,秋日落叶满堤,昔日的军事屏障,化作了古城最温柔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城的城门是防御体系的核心,六座城门分别对应“迎薰”(南门,取“南风和煦”之意)、“拱极”(北门,喻“拱卫北极”)、“太和”(东门,表“天下太平”)、“永定”(西门,寄“长治久安”),另有两座偏门“亲翰”“凤仪”,均设内外二重门,形成“瓮城”——敌军若攻破外门,进入瓮城后,守军可从四周居高临下射击,“瓮中捉鳖”的战术由此得名。如今,南门迎薰门是古城的正门,每日清晨,城门缓缓开启,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仿佛六百年间的朝朝暮暮,从未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街巷:棋盘格局里的市井烟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迎薰门,便踏入了平遥古城的街巷肌理。整座古城以“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棋盘式格局,纵横交错的街巷均以青石板铺就,历经数百年踩踏,石板表面光滑如镜,缝隙间长出的青苔,成了时光的印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大街是古城的中轴线,也是明清时期的“黄金商业街”,北起城隍庙,南至迎薰门,全长750米,宽5-8米。这条街上曾商铺林立,票号、钱庄、当铺、绸缎庄、药材行鳞次栉比,如今仍保留着“协同庆”“百川通”等票号旧址,门楣上的砖雕、木雕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漫步南大街,脚下的青石板会发出“咚咚”的回响,那是因为部分路段的石板下设有“地窨子”——明清时商铺储存货物的地下仓库,如今虽已封闭,却仍能让人想象当年商贾往来、货物吞吐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南大街垂直的东西大街,分别连接着太和门与永定门,街上多为民居与小型商铺,更具生活气息。清晨,街边的早点铺飘出小米粥的香气,老人提着菜篮在巷口寒暄;午后,阳光透过四合院的天井,洒在晾晒的被褥上;傍晚,孩童在巷子里追逐嬉戏,商贩的叫卖声与归家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这里没有过度商业化的喧嚣,只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市井日常,是平遥“活着”的最好证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那些名为“蚰蜒巷”的窄巷,更是古城的精髓。它们宽仅1-2米,曲曲折折如蚰蜒爬行,两侧是高墙黛瓦,墙头探出的海棠花或石榴枝,为幽深的小巷增添了几分生机。走在蚰蜒巷里,抬头可见“一线天”,耳边只有自己的脚步声,仿佛能隔绝外界的所有纷扰。这些小巷不仅是民居的通道,更是当年晋商家族“深宅大院”的延伸,许多巷子尽头都藏着三进或四进的四合院,门楼上的“耕读传家”“紫气东来”等题字,诉说着主人的志向与家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票号:中国近代金融的“第一缕曙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城墙是平遥的骨架,街巷是平遥的血脉,那么票号就是平遥的灵魂。19世纪初,平遥人雷履泰在“西裕成”颜料庄的基础上,创立了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从此改写了中国金融史。在此之前,商人异地贸易需携带大量银两,不仅笨重,还易遭劫匪,而票号的出现,以“一纸汇票”代替了现银流通,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升昌票号的旧址位于南大街西侧,是一座三进四合院,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前院为柜房,是接待客户、办理业务的地方,柜台高1.2米,便于客户递银两、取汇票,柜台后的墙上挂着“汇通天下”的匾额,字体苍劲有力,彰显着票号的底气。中院为账房与经理室,账房内摆放着当年的算盘与账簿,账簿上密密麻麻的数字,记录着南北贸易的资金往来;经理室则陈设简洁,只有一张书桌、一把椅子和一个书柜,当年雷履泰就是在这里制定了票号的经营制度,开启了中国金融专业化的先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院为员工宿舍与库房,库房内曾存放着大量银两与汇票,墙壁为双层设计,中间填充着沙土,既防潮又防盗。而票号最核心的“密押制度”,则藏在汇票的文字里——票号用“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等12个字对应12个月,用“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30个字对应30天,再加上金额的密码,形成了一套复杂的加密系统,这套系统在当时没有任何破译的可能,确保了汇票的安全。据记载,日升昌票号从创立到歇业的近百年间,从未发生过一起假票冒领事件,其严谨的制度令人叹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升昌的成功,引发了平遥票号的“井喷式”发展。鼎盛时期,平遥共有22家票号,占全国票号总数的近一半,分支机构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甚至在日本东京、朝鲜仁川、俄罗斯莫斯科设有分号,形成了一张庞大的金融网络。当时,全国的白银流通,有三分之一通过平遥票号完成,平遥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金融的中心,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如今,在平遥古城里,除了日升昌,协同庆、百川通、蔚泰厚等票号旧址仍保存完好,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票号博物馆群”,让人们得以窥见中国近代金融的“第一缕曙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建筑:明清民居的“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的建筑,是明清时期北方民居的典范,3000余处古建筑中,有400余处为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这些四合院不仅是居住空间,更是建筑艺术与文化内涵的结合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四合院多为“日”字形或“目”字形布局,坐北朝南,注重采光与通风。大门多设在东南角,遵循“八卦”中的“巽位”,象征“紫气东来”;大门两侧设有门墩石,石上雕刻着狮子、麒麟、牡丹、梅花等图案,既显气派,又寓意吉祥——狮子象征威严,麒麟象征祥瑞,牡丹象征富贵,梅花象征坚韧。门楣上则有砖雕或木雕,题材多为“二龙戏珠”“福禄寿三星”“二十四孝”等,将传统文化融入建筑细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进入四合院,首先看到的是影壁,影壁上通常刻有“福”字或吉祥图案,既能遮挡视线,保护隐私,又有“挡煞聚气”的寓意。影壁两侧是厢房,多为晚辈居住;正面是正房,为长辈居住,正房的屋顶高于厢房,体现了“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正房内的陈设讲究对称,八仙桌、太师椅、条案依次摆放,条案上通常放着钟表、花瓶、镜子,取“钟声(终生)平安”之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民居的建筑材料以青砖、灰瓦、土坯为主,外墙厚实,冬暖夏凉,适应北方的气候特点。而建筑装饰则以砖雕、木雕、石雕为“三绝”,尤其是砖雕,工艺精湛,题材丰富。在古城的“马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民居中,砖雕遍布屋脊、屋檐、影壁、墙垛,如“百鸟朝凤”“松鼠葡萄”“岁寒三友”等,每一幅砖雕都是一件艺术品,不仅展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更反映了晋商家族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民居,平遥古城的寺庙建筑也极具特色。城隍庙位于古城东北隅,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其建筑格局为“前庙后寝”,前殿供奉城隍爷,后殿为城隍爷与夫人的寝宫,这种布局在全国罕见。城隍庙的戏台更是一绝,戏台为三重檐歇山顶,台面宽敞,音响效果极佳,当年台上唱戏,台下千人聆听,声音清晰无杂音,堪称古代的“声学建筑奇迹”。此外,古城内的文庙、清虚观、双林寺等寺庙,也各有特色,共同构成了平遥古建筑的“艺术宝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传承:从历史深处走向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平遥古城,早已不是一座封闭的“古城”,而是一座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创新的“活态文化遗产”。1997年,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为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县城原型,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建筑艺术和文化历史的珍贵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保护古城的风貌,平遥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措施:禁止古城内新建高层建筑,所有建筑的高度、风格必须与古城协调;对古建筑进行“修旧如旧”的修缮,使用传统工艺与材料,确保古建筑的原真性;将古城内的工业企业全部迁出,减少污染与噪音——这些措施,让古城的历史风貌得以完整保存,也让“活着的平遥”成为可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保护的基础上,平遥也在积极探索文化传承的新方式。每年9月,“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古城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师汇聚于此,用镜头记录古城的美,也让古城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春节期间,古城内会举办“平遥中国年”活动,贴春联、挂灯笼、舞龙舞狮、晋剧表演等传统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吸引着游客前来体验“地道的中国年”;而“平遥古城国际电影展”则让古城与电影艺术相遇,古老的城墙下,露天影院放映着中外佳片,传统与现代在此碰撞出奇妙的火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平遥也在努力让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古城内开设了许多非遗体验店,游客可以亲手制作平遥推光漆器、平遥牛肉、剪纸等非遗产品,感受传统工艺的魅力;当地的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参观古城、学习晋商文化,让年轻一代从小了解家乡的历史;许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古城创业,开起了民宿、咖啡馆、文创店,他们用现代的理念经营着传统的空间,让古城焕发出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的故事,远不止六百年。它从西周走来,在明清鼎盛,在当代重生。它是一座城,也是一部书,记录着中国古代城市的智慧、晋商的传奇与传统文化的魅力。当你站在平遥的城墙上,看着夕阳下的古城,青瓦连绵,炊烟袅袅,你会明白:平遥不是一座静止的“标本”,而是一条流动的“长河”,它从历史深处走来,也必将走向更遥远的未来,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记:六百年的金融诗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太行与吕梁的臂弯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汾河淘洗着一块青色的印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百年时光,被城墙轻轻框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是标本,是7万声烟火在明清瓦檐上生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砖缝里藏着明代的城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米高墙,垛口数着孔子的三千弟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瓮城是冷兵器时代的陷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迎薰门的晨光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客的脚步与当年的马蹄,在青石板上叠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大街的地窨子还留着商帮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票号的密押写在汇票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谨防假票冒取”,十二个字锁住白银的流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升昌的匾额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算盘声曾比汾河的浪,更懂天下的商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合院的影壁挡着北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门墩石上,麒麟驮着晋商的家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房的条案摆着钟与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生平安”的念想,比青砖更绵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城隍庙的戏台还醒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旧戏文里,藏着古城未凉的过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摄影展的镜头对准飞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电影节的光,落在斑驳的票号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轻人把咖啡馆开在蚰蜒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光漆器的光泽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的故事,正沿着六百年的街巷,慢慢生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食住行记:在六百年古城里,把日子过成明清旧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站在平遥南门迎薰门的城楼下,看晨光漫过12米高的青砖城墙,将“拱极”“太和”的门额染成暖金色——这座被太行、吕梁山环抱的古城,从西周的夯土城垣到明清的金融中心,从“汇通天下”的票号传奇到如今的活态遗产,从来不是冰冷的历史标本。若想真正读懂平遥,不必急着打卡景点,不如放慢脚步,在古城的食、住、行里,沉浸式触摸那些藏在青石板缝、四合院瓦檐里的烟火气与旧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食在平遥:一口千年晋味,藏着北方的醇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人的餐桌,是一部浓缩的山西饮食史。这里没有精致雕琢的摆盘,却有代代相传的古法手艺,每一口都裹着黄土高原的厚重与汾河两岸的温润。若问平遥人“早餐吃什么”,十个有九个会指向“平遥牛肉配碗托”——这对黄金搭档,是古城人刻在骨子里的味觉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牛肉的名气,早在清代就随着晋商的马队传遍南北。正宗的平遥牛肉讲究“相、屠、腌、卤、修”五道工序,选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黄牛,用盐卤腌制数月,再以老汤慢炖一整天。炖好的牛肉色泽红亮,切开来纹理清晰,不柴不塞牙,空口吃就有淡淡的肉香,蘸一点本地的老陈醋,酸香解腻,更能衬出肉的鲜甜。古城里卖牛肉的店铺不少,但若想找最地道的老味道,不妨去西大街的“步升牛肉”或城隍庙街的“洪武记”,都是传承了几代人的老字号,柜台后挂着的整块牛肉,还带着刚出锅的热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配牛肉的碗托,是平遥独有的小吃。用荞麦面和水调成糊状,在特制的瓦碗里蒸熟,脱模后切成条状,浇上醋、蒜水、辣椒油,再撒一把香菜、花生碎,口感筋道爽滑,酸辣开胃。清晨的古城街巷里,总能看到推着小推车的摊主,瓦碗在煤炉上一字排开,蒸汽袅袅中,一碗热乎的碗托下肚,浑身都暖了。若是夏天,冰镇过的碗托更解暑,嚼起来带着荞麦的清香,是古城人对抗酷暑的良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正餐,平遥的“八碗八碟”不可不尝。这是当地宴席的传统菜式,“八碗”是蒸菜,“八碟”是凉菜,荤素搭配,丰俭由人。最经典的要数“平遥扣肉”,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先炸后蒸,油都渗进了底下的梅干菜里,肉皮软糯,入口即化,梅干菜吸满了肉香,配着白米饭能吃两大碗。还有“过油肉”,山西菜的代表之作,里脊肉裹着淀粉过油,再配着木耳、青椒翻炒,外酥里嫩,酸甜适口,古城里的“晋升炉食铺”做这道菜最地道,老板说秘诀是用本地的胡麻油,香得独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想体验市井烟火,傍晚的城隍庙街夜市是必去之地。街道两旁摆满了小吃摊,烤栳栳、平遥月饼、石头饼、黄米凉糕……香气能飘出半条街。烤栳栳是用莜麦面做成的卷状面食,放在铁板上烤得焦香,刷上酱料,咬一口外脆里软;平遥月饼和南方的不同,是用胡麻油和面,夹着红糖、芝麻、花生碎的馅料,烤得油润香甜,保质期长,不少游客会买几盒当伴手礼;黄米凉糕则是软糯的黄米裹着红豆沙,蘸着桂花酱,甜而不腻,是解腻的好选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吃平遥菜离不开山西老陈醋。古城里的“东湖醋园”可以参观酿醋过程,还能免费品尝不同年份的醋。新酿的醋酸涩,陈放三年以上的老醋酸中带甜,蘸饺子、拌凉菜都绝佳。不少游客会带一壶老陈醋回家,这口酸香,是平遥留给味蕾的余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住在平遥:睡进明清四合院,做一场古城旧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平遥住宿,最不能错过的就是明清四合院客栈。这些客栈多是由晋商旧宅改造而来,保留了“日”字形或“目”字形的布局,影壁、门墩石、雕花窗棂一应俱全,住进这里,仿佛穿越回明清时期的古城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城里的四合院客栈,各有各的韵味。若是喜欢热闹,可住在南大街附近,出门就是“日升昌”票号、协同庆钱庄,逛景点方便;若是偏爱清静,城隍庙街或北大街的客栈更合适,推开窗就是青瓦屋顶,夜晚能听到巷子里的虫鸣。我曾住过一家名为“锦宅”的客栈,原是清代一位票号掌柜的私宅,三进院落,前院是接待厅,中院有一方天井,后院种着海棠和石榴树。客房里的陈设都是老物件,木质的拔步床、雕花的梳妆台、手写的毛笔字对联,连台灯都是仿明清的宫灯样式。清晨醒来,听到院子里的扫地声和远处的鸟鸣,推开窗,阳光透过天井洒在青石板上,恍惚间以为自己是这院里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少四合院客栈还保留着传统的生活习惯。比如“一得客栈”,每天早上会给客人端上小米粥、馒头、咸菜,是地道的平遥早餐;“德居源客栈”有自己的厨房,客人可以点家常菜,老板的母亲会用柴火灶做饭,味道和家里的一样亲切;若是赶上节日,有些客栈还会组织贴春联、包饺子、看晋剧的活动,让客人体验平遥的民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传统四合院,古城里也有不少现代风格的民宿,适合喜欢简约舒适的游客。这些民宿大多保留了古建筑的外观,内部则是现代化的设施,空调、热水器、投影仪一应俱全,有的还带有小露台,晚上可以坐在露台上喝喝茶,看古城的夜景。比如“平遥驿”民宿,位于古城东门附近,外观是青砖灰瓦的老建筑,内部却是工业风的设计,老木梁搭配水泥墙,反差感十足,深受年轻人喜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住古城客栈,还有一个好处是能体验“夜平遥”的静谧。白天的古城游客熙攘,到了晚上,大部分游客离开后,古城会恢复它本来的模样。沿着青石板路漫步,看家家户户挂着的红灯笼,听客栈里传来的晋剧唱段,偶尔遇到晚归的居民,笑着打声招呼,心里满是踏实。若是住在带院子的客栈,晚上可以在院子里摆张桌子,泡一壶山西老茶,看月亮从屋顶升起,那一刻,仿佛所有的喧嚣都被隔绝在巷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过,住古城客栈也有一些小提醒:大部分四合院客栈没有电梯,行李多的话需要自己搬上楼;古城里的老房子隔音效果可能不太好,尽量选择远离街道的房间;旺季时客栈房源紧张,最好提前预订,尤其是“平遥中国年”“国际摄影大展”期间,价格会上涨,且一房难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行在平遥:用脚步丈量古城,把时光走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遥古城不大,周长只有6.16公里,最适合的出行方式就是步行。穿着舒适的鞋子,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看街巷两旁的明清建筑,听路边摊主的叫卖声,偶尔走进一条不知名的蚰蜒巷,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惊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城的街巷是棋盘式布局,“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纵横交错,不用担心迷路——只要记住南大街是中轴线,北连城隍庙,南接迎薰门,沿着南大街走,总能找到想去的地方。清晨的南大街最舒服,游客还不多,阳光洒在青石板上,反射出柔和的光,街边的店铺陆续开门,店员忙着打扫卫生,偶尔有老人提着菜篮走过,慢悠悠的,像是在和古城打招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是想俯瞰古城全景,登城墙是最好的选择。平遥城墙是明代洪武三年扩建的,有六个城门,其中南门迎薰门、北门拱极门、东门太和门可以登城。城墙顶部宽3-6米,能容车马并行,沿着城墙漫步,一边是古城里的青瓦屋顶,一边是城外的现代建筑,新旧对比鲜明。我最喜欢在傍晚登城墙,看夕阳把城墙染成金黄色,远处的汾河波光粼粼,古城里的红灯笼一盏盏亮起,慢慢连成一片红海,那一刻,仿佛能看到明清时期的古城,也是这样热闹又温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步行和登城墙,古城里还有两种特色的交通工具:人力三轮车和观光电瓶车。人力三轮车是古城的“活化石”,车夫多是本地老人,穿着传统的蓝布褂子,蹬着三轮车,一边走一边给游客讲解古城的历史。从南大街到城隍庙街,再到县衙署,车夫会指着路边的建筑说:“这是当年的票号掌柜住的院子,那是清代的当铺旧址……”坐在三轮车上,听着老故事,看着两旁的建筑缓缓后退,像是在看一部流动的古城纪录片。不过,坐人力三轮车要提前和车夫谈好价格,避免纠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光电瓶车适合不想走路的游客,古城里有固定的线路,串联起主要景点,招手即停,票价也不贵。但若是想感受古城的烟火气,还是建议步行——只有用脚步丈量过青石板路,才能感受到蚰蜒巷的幽深,才能发现四合院门楣上的砖雕,才能在转角遇到一家藏在巷子里的老茶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城外的景点,比如双林寺、镇国寺,距离古城有一定距离,适合打车或坐公交。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寺里的彩塑栩栩如生,尤其是千佛殿的韦陀像,肌肉线条流畅,神态威严,被称为“东方维纳斯”;镇国寺的万佛殿是五代时期的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殿里的彩塑也是五代时期的原作,非常珍贵。从古城打车到双林寺大约20分钟,到镇国寺大约30分钟,也可以在古城北门坐公交,虽然慢一点,但能看到沿途的乡村风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平遥出行,还有一个小细节:古城里的路多是青石板铺成的,下雨天会比较滑,要注意安全;夏天阳光强烈,记得戴帽子、涂防晒霜;冬天天气寒冷,要穿厚衣服,尤其是登城墙时,风很大,容易着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结语:平遥不是目的地,是一场不愿醒来的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平遥待了三天,每天吃着牛肉碗托,住着四合院,走着青石板路,渐渐明白为什么有人说“平遥会让人上瘾”——这里的日子很慢,慢到可以坐在院子里看一下午的云;这里的时光很旧,旧到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藏着故事;这里的人很暖,暖到摊主会多给你一勺辣椒油,客栈老板会帮你寄存行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平遥的那天,我又去了南大街,看“日升昌”票号的匾额,听青石板路传来的脚步声,买了一包平遥牛肉和几盒月饼。坐在车上,回头看迎薰门慢慢变小,心里突然有点舍不得——舍不得这里的晋味,舍不得这里的四合院,舍不得这里的慢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或许,平遥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目的地,而是一场关于明清旧梦的邀约。当你走进这座古城,吃着这里的饭,住着这里的房,走着这里的路,你就不再是游客,而是成了古城故事里的一部分。下次再来平遥,我想住得更久一点,在蚰蜒巷里找一家老茶馆,泡一壶老茶,听老人讲晋商的传奇,把日子过成一首明清时期的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律·平遥怀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行西枕护平遥,六百年光筑旧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票号曾通天下利,城墙犹锁晋商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街石映红灯笼,古院砖雕紫燕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碗牛肉醅醋暖,此心安处是前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