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直听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于我而言诗词向来是遥远的浮云。</p><p class="ql-block"> 直到上了朗诵课,听老师逐字拆解、自己反复揣摩,才猛然惊觉:原来诗词是如此之妙!</p><p class="ql-block"> 胡乐民老师:《定风波》本是曲牌名,自带固定的平仄韵律,而这节课的重点,是把朗诵的重音融入到固有的音韵之中。</p><p class="ql-block"> 即便曲牌有固定韵律,我们仍能通过重音的拿捏,让朗诵有起伏、有层次。每个人对词句的理解不同,重音也会不一样,吟唱出来的韵味自然各有千秋——有的侧重“莫听”的决绝,有的凸显“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从容,重音的落点,恰是朗读者对作者情绪最直观的表达。</p><p class="ql-block"> 而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更添厚重——彼时苏轼历经官场风波,罢官后的他心境已然沉淀,这首词正是他风波平定后所作,字字皆是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中也有期许。</p><p class="ql-block"> 标题更是妙不可言:何谓穿林打叶声?穿过林子打到枝叶上,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响呢?</p><p class="ql-block"> 不就是下雨了?就是这么直白、朴素又生动,而“莫听”二字藏着大大的智慧——不是真的听不到雨声,而是主动选择不在意,别管它下不下雨,这点风雨本就没什么了不起。哇塞,这样一想,是不是特别妙!往深了想,这风雨又何尝不是世事的纷扰、人生的坎坷?苏轼用这般洒脱的笔触,将人生困境轻描淡写,那份通透与豁达,实在让人惊叹。</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朗诵,果觉这首《定风波》不愧千古名篇,魅力十足,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反复吟唱,才能交作业✍️,哈哈哈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