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光对话</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记曲仁煤矿开采110周年纪念活动中的寻根之旅</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花坪、云顶:亚珍</font></h1><div><br><h1><font color="#ed2308">一、启程:带着岁月的重量出发</font></h1><div><br><h1> 2025年10月24日清晨,我们一早从深圳出发,第一站到广州接上85岁的母亲(甘玉兰,1959年3月师范班毕业,分配到曲仁矿本部花坪子弟学校工作,1964年暑假,马校长和我妈妈一起前往刚新建成的云顶小学工作,6年后调入广州市海珠区教育系统直至退休)和92岁的父亲(广州某企业高级工程师),踏上了前往韶关的旅程,这次是我们家人阔别曲仁煤矿五十五年第一次回归,太激动了!我们要参加规模盛大的“曲仁煤矿开采 110 周年纪念活动”。</h1></div><div><br></div><h1> 一路上85岁的母亲毫无倦意,不断的说着当年是怎样到曲仁煤矿花坪子弟学校报到,当上一名人民教师的过程。当年校舍和教室都不够,因为其他矿区还没学校,学生只能寄宿。妈妈和学生们一起睡大通铺,学生分两批制,上午一批学生,下午又另一批学生上课。当时都去饭堂打饭吃,在那个温饱未能完全解决的年代,这是件很高兴的事。</h1><h1><br></h1><h1> 我的爸爸在广州工作,当时广州到韶关花坪交通可想是多么的艰难,距离没挡住爱情的脚步,爱情的力量任何困难都能够克服,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h1><div><br></div><h1> 白天念,梦里见,曲仁矿山是妈妈几十年魂牵梦萦的地方,是我们五十五年回忆的方向,当天我们在韶关休息一宿,期间矿山兄弟微信群里好多未曾见面的矿山群友,不断伸出援手,积极出招,指引我们怎样导航去到目的地,在此甚表谢意。最为欣慰的是联系到了妈妈当年在花坪子弟学校的同事,相约一起前往学校寻根,我们一行寻根之旅终于有了向导,大家都兴奋得难于入睡,为了第二天能够有体力,爸爸还服了片安眠药。</h1><div><br></div><h1> 第二天一早,急急忙忙吃完早餐,我们就紧急前往花坪,与妈妈55年前的同事相约花坪镇政府见面。</h1></div> <h1><font color="#ed2308"> 二、曲仁矿花坪学校</font></h1><h1><br></h1><h1> 一到花坪镇政府,打开车门,两位老人五十多年未见面了,青丝已成白发,昔日青春正年华,如今岁月留痕迹,自是感概一番。我们一行不断的向路人打听,正好问到伍家村的村民,还打听到了几个伍家村学生的情况,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花坪学校的旧址,可是花坪小学的教室、操场已拆除推平,不见踪影。</h1> <h1> 我们住的局本部家属区二巷的房子也无处可寻,据说平房拆除后又原地重建为楼房。</h1> <h1><font color="#ed2308">三、曲仁矿云顶学校</font></h1><br><h1> 然后我们又一路不断打听,寻找妈妈工作了六年的曲仁矿云顶学校。</h1><h1><br></h1><h1> 功夫不负苦心人,汽车穿过一条狭窄的小道,楼顶招牌显示为国鱼渔集团所在地,进入眼帘的像是一个农场,曲仁矿云顶小学已成为了企业仓库、宿舍、办公楼。</h1> <h1> 我们走进农场大门,进入里面,学校操场、教室还在,母亲指着一排小平房告诉我们,这间是曾经的教室,那间是老师的办公室,操场还在,但领操台已经拆了,学校后面有一条小溪,已经封盖了,只能听到一丝丝潺潺流水的音声。黑板轮廓尚在,妈妈站在讲台边,仿佛回到过去挥舞教鞭的情景,感概万千。</h1> <h1> 时光飞逝,五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曲仁煤矿曾经是广东省重点企业,随着时代的潮流,经历了兴旺、衰落、关闭、破产的过程。</h1> <h1></h1><h1><font color="#ed2308">四、我们家的葡萄树</font></h1><h1><br></h1><h1> 我们家搬到了云顶矿的宿舍区,住在第一排西边的第一间房子,房子的旁边有一条水渠,有小片空地。有一年在韶关马坝当大队干部的阿姨来矿山看我们,阿姨带来了一根葡萄藤,我们欣喜万分,把它栽种在家门口,想不到这棵葡萄苗真的活了下来,而且还枝叶茂盛,它是我们家的宝贝,我外婆经常给它施肥料,爸爸用竹子和木棍搭了一个牢固的棚子,夏天遮挡西晒的太阳当作凉棚,等着它开花结果,有一天终于等来了丰硕的果实,我们争先恐后的尝了尝葡萄,酸极了!印象十分深刻,多少年了,妈妈总是唠叨她的葡萄树。 </h1><br><h1> 今天,我们找到了我们曾经住过的那一片房子,房子已经东倒西歪破旧不堪,残垣断壁一片荒凉,想到曾经的热闹繁盛,如今的静谧清冷,这可能是藏在每个矿山子弟内心深处不愿提起的痛楚。我们的房子也在杂草丛中难以辨认,我们找了很久,心心念念的葡萄树无影无踪。<br></h1> <h1><font color="#ed2308">五、回忆当年</font><br><br> 妈妈记忆力超棒,讲了很多在曲仁煤矿工作时的有趣故事:<br><br></h1><h1> 有一次她去伍家村学生伍某福、伍某禄家进行家访,离开的时候,被他们家的狗咬了,伍家长赶紧拿来肥皂、清水清洗伤口,并说没事的,是生了狗崽的狗。<br><br></h1><h1> 有一年著名粤剧大师马师曾、红线女来到云顶矿,在露天的电影院演出《搜书院》,其中的一段唱词“一轮明月照海南”,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露天电影院的围墙是妈妈参加义务劳动和职工们一起用泥,沙,石灰混合砌成。<br><br></h1><h1> 当时矿里经常组织义务劳动,男老师下井;女老师去食堂帮忙,包饺子、做包子、馒头,我还记得妈妈带我一起包饺子的情景。<br><br></h1><h1> 矿里的领导、同事、邻居、学生和家长,大家都像一家人,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风气蔚然成风,大家相处很融洽,很温暖。有一次我外婆挑着箩筐去花坪买了米、油和日用品,还要带着小孩,路上遇到了妈妈同事黄雍发老师,他二话不说,连忙帮忙挑着箩筐送我们回家。<br><br></h1><h1> 有一次我发高烧,邻居在路上遇到医生,叫上医生,立即一起到到我家里进行诊治,及时得到了治疗,很快就康复,真正感受到了邻里之间家庭般的温暖。<br><br></h1><h1> 还有一次我们家电路着火了,邻居陈嫂立即叫儿子亚狗,及时赶来帮忙维修,避免了安全事故发生……<br><br></h1><h1> 特别记得矿里,“竖井”移交剪彩仪式,当时来了很多人,放了很多鞭炮,整个矿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矿工是最辛苦最危险的职业,天天在暗无天日的井下作业,难得有这么隆重的庆典活动。<br><br></h1><h1> 我家有两张小木凳子,其中一张写着“红工二矿”,这张已经用坏了,还有另一张保留至今。<br><br></h1><h1> 妈妈还能讲出很多以前的事例,或许能勾起矿山兄弟姐妹们的回忆,或许可以重现当年矿山生活的场景。<br><br></h1><h1> 正所谓人生到处充满惊喜,今天在一位矿友的小视频里,不经意间发现了我家的葡萄树,如下面图,葡萄藤环绕的就是我们曾经的家,感谢“在路上之行路人”这位矿友,拍下我们家带有葡萄树的视频,蓝天白云葡萄藤下人们闲话家常,拍得很美!很唯美!原来我们离开矿山后,葡萄树长得挺好的。</h1> <h1> 矿山对我们来说有着重大意义的地方,我们兄妹三人出生的地方,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童年的玩伴都是湖南人,只会说湖南话、客家话,到了广州怕影响学习,就推迟了一年上小学。外婆也在这照料我们三人,外婆离开矿山到广州后,几十年也是经常唠叨着花坪,虽然没有回过矿区,但花坪这个名词是经常提起,在我们心里留下永不磨灭的烙印,这也许就是一种矿山情结,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曲仁精神。</h1> <h1><font color="#ed2308">六、纪念活动</font></h1><br><h1> 下午,我们午饭也来不及吃,匆匆忙忙赶回韶关莱斯酒店,来自四面八方五百多名矿山兄弟姐妹一起拍摄全家福,一起高呼<font color="#ed2308">"百年曲仁,精神永存"</font>,场面高潮起伏,甚为壮观。在酒店国际厅,矿领导的讲话,高度评价了曲仁矿工所取得的成绩和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矿工代表的讲话,重温了当时热火朝天的劳动情景;矿山兄弟姐妹们台上的表演,活灵活现,彷佛又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h1> <h1> 活动现场,妈妈见到了以前的学生,听到学生很有成就,作为老师的妈妈,能看出是多么的自豪和快乐,了解了很多同事和学生的情况,收获满满,学生也佩服老师的记忆,能够讲出以前学生姓名和家庭情况。</h1><div><br></div><h1> 在活动现场,不管是哪个矿的,都感觉到兄弟姐妹间的温暖,举办”曲仁煤矿开采110周年纪念活动“,这么盛大活动,十分及时,十分难得,十分圆满。老矿工先辈们传递的"曲仁精神",是后辈们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财富。《家园之歌》气势恢宏,唱出矿工们精气神,纪念活动现场的歌声与鲜花,仿佛运煤火车铁轨从矿山延伸向远方。</h1> <h1><font color="#ed2308">七、后记</font></h1><br><h1> 当《山稔花又开》的旋律响起,打动了多少矿山兄弟姐妹的心,妈妈手捧曲仁吉祥物,念念不舍当年矿山生活,矿脉永续,记忆不朽。 </h1> <h1></h1><h1> 风有约,花不误,年年岁岁不相负,落日与晚风,朝朝又暮暮。时光会流逝,但记忆不会,“曲仁精神”如同陈年老酒愈加醇厚浓郁,是我们一生永远的精神食粮,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正能量。百年曲仁,精神永存!</h1><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甘玉兰女儿亚珍写于深圳</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inherit;">2025年10月30日</span></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