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同志“离退休干部网上专题报告会”心得体会

黄加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党支部的精心组织下,我于10月29日上午在手机上认真收看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同志主讲的“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专题报告。这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需求,令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退休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也对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服务社会、赋能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高文院士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切入,系统阐述了其在医疗、交通、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他提到,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例如,在医疗领域,AI辅助诊断能提高疾病筛查效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交通系统可优化资。这些案例让我联想到教育领域——若能利用AI技术分析学生学习行为,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必将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作为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我们虽已离开讲台,但仍应关注科技与教育的融合,为年轻教师提供经验参考。</p><p class="ql-block"> 报告中,高文院士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普及化的重要性。他提到“技术不应成为代沟,而应是连接不同年龄群体的桥梁”。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退休不是学习的终点,面对新兴技术,我们老党员更需主动拥抱变化。通过手机观看报告时,我操作虽显生疏,但支部群内互帮互助的氛围让我倍感温暖。陈永光书记提前发布学习通知,同志们积极交流感悟,正是这种集体学习的力量,让我克服了技术门槛,实现了“线上不掉队”。</p><p class="ql-block"> 高文院士在报告中展示了AI在养老、健康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实例。例如,智能设备可实时监测老年人心率、活动轨迹,及时预警健康风险。这让我联想到自身生活:若能将此类技术融入社区服务,独居老人的安全便能多一重保障。同时,AI也能助力传统文化传承,如通过数字化复原古籍、方言保护等。这些内容让我看到,科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这与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p><p class="ql-block"> 作为退休党员,我们虽不能像年轻科研人员一样投身技术前沿,但依然可以发挥余热。例如,学习AI知识后,我可向社区群众普及防网络诈骗技巧,或协助学校开展科普活动。党支部组织的这次学习,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更激发了“老骥伏枥”的责任感。今后,我将继续关注新技术发展,结合自身经验,在社区治理、青少年教育等领域贡献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