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茅坦杜举办第四届重阳节敬老宴

金戈铁马

<p class="ql-block">10月29号,池州市贵池区茅坦杜氏,在杜氏宗祠内举办第四届敬老宴,来自贵池、青阳和铜陵等地杜氏八十岁以上一百多位宗亲欢聚一堂,共叙亲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重阳节。</p> <p class="ql-block">来自池州的戏曲爱好者为老人们献上了一出精彩的文艺节目。</p> <p class="ql-block">戏曲的旋律在古祠堂的屋檐下悠悠回荡,台上的表演者身着粉裳,水袖轻扬,一颦一笑皆是故事。台下坐着的,是满头银发却眼神明亮的长辈们,他们静静地看着,仿佛在戏里看见了自己的年少时光。没有喧哗,只有偶尔的轻叹与会心一笑,整场演出像是一封写给岁月的情书,温柔而庄重。</p> <p class="ql-block">茅坦杜氏剪纸非遗传人杜小红,为老人赠送精心准备的祝福。寿字高悬,红联映壁,仪式感扑面而来。一位长者被请上来,接过象征福寿的红布包裹的剪纸作品,那是杜小红亲手创作的“百寿图”,每一笔都带着温度。她站在老人身旁,笑意温润,像极了儿时围在祖母膝前听故事的模样。这一刻,非遗不只是技艺,更是血脉的延续</p> <p class="ql-block">彩旗轻舞,两位表演者在地毯上缓缓起舞,男角黑帽长衫,女角粉裙曳地,手中的扇子开合有致,像是在讲述一段久远的家风往事。围坐的族人中,不少老人微微点头,有人轻声跟着哼唱,那调子早已刻进血脉里,是童年夏夜乘凉时听过的老腔。</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戏台上的光影交错,男角执扇踱步,女角轻移莲步,两人对视一笑,台下顿时响起掌声。这不只是表演,更像是一场与祖先的对话。老人们看得入神,有的悄悄抹了眼角——那是属于他们的时代记忆,在今日被重新点亮。</p> <p class="ql-block">庭堂深处,戏音袅袅。表演者手中的道具在空中划出弧线,仿佛牵起了过去与现在。柱上悬挂的书法作品写着“孝亲敬老”,字迹苍劲,与台上婉转的唱腔形成奇妙的和鸣。老人们坐在前排,手中握着刚发的水果,一边看戏,一边低声交谈,像极了从前节庆时的光景。</p> <p class="ql-block">宗祠内,木椅排开,人们安静落座。彩旗从梁间垂下,石狮静立一旁,墙上墨迹未干的书法写着“敬老传家”。这里没有喧嚣的电子音乐,只有最朴素的布置和最真挚的情感。一场仪式尚未开始,气氛却已庄重得让人屏息。</p> <p class="ql-block">八仙桌早已摆满佳肴,热气腾腾的火锅咕嘟作响,炖肉的香气随风飘散。老人们围坐一圈,举杯相敬,笑声在秋阳下格外清亮。有人夹起一筷红烧肉放进邻座碗里,说:“你小时候最爱这口。”一句话,把几十年的光阴都炖进了这一锅里。</p> <p class="ql-block">长桌两侧,族人共食,筷子起落间,是家的味道。一盘盘热菜端上,有家乡的腊味,有山间的野菜,更有儿时记忆里的糯米藕。大家边吃边聊,谁家孙子考上大学,谁家老屋翻了新瓦,琐碎却温暖。这顿饭,吃的不是宴席,是团圆。</p> <p class="ql-block">火锅翻滚,几位老人手中各握着一个桃子,笑得像个孩子。桃子寓意长寿,也像极了童年时长辈塞进手心的那份甜。有人提议合影,大家便凑近些,把桃子高高举起,仿佛在向岁月宣告:我们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老人们陆续走出宗祠,冬衣鲜艳,步履虽缓却坚定。有人拄着拐杖,有人互相搀扶,背影在秋阳下拉得很长。门楣上的彩旗仍在飘动,像在挥手送别。他们带走的,不只是祝福,更是一份被珍视的归属感——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他们,是主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