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当秋意渐浓,寒霜初降,那一抹艳丽的菊黄便在枝头悄然绽放,向人们宣告着重阳节的到来。这是一个被岁月深情眷顾的节日,它宛如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卷,承载着古老的传说与文化的密码,在时光长河中缓缓铺展。重阳节的由来,宛如一首悠扬的古曲,在历史的琴弦上弹奏出动人的旋律。它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那时的人们在季秋时节举行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的仪式。秋,是收获的季节,田野里金浪翻滚,果实挂满枝头,人们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在这特定的日子里,以庄重的仪式向天地神明献上丰收的果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袅袅的香烟,那虔诚的祈祷,仿佛穿越了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 而在民间,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相传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青年恒景在与瘟魔的抗争中父母双亡,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病愈后的恒景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他四处打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翻山越岭,找到了那座高山,求仙长收留他,仙长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地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这年九月初九,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便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这个传说,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它更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精神的象征。恒景为了拯救乡亲们于水火之中,不畏艰难险阻,拜师学艺,最终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战胜了瘟魔。这种精神,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民族的历史天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屈不挠,奋勇前行。</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i>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长寿之意,所以重阳节又被赋予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美好寓意。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日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会佩戴茱萸,饮菊花酒,祈求身体健康、平安顺遂;会陪伴家中的老人,为他们送上温暖的祝福和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和社会的关爱。如今,当我们在重阳节这一天登高望远,看着那漫山遍野的红叶,闻着那淡雅的菊香,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在岁月中沉淀。重阳节,它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精神纽带。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追溯重阳节的由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份岁月的沉香在时光中永远散发着迷人的芬芳。</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