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重阳节安康!

阿了凡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前,单位领导重视、关心我们这些退休的老同志,组成了三辆大巴车百余人,去了嘉善西塘古镇游。阿了自说自话:退休后是玩玩摄影,拍拍照,不亦乐乎。今朝当然是业余摄影师了。为大家记录美好的瞬间。祝愿大家: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享受每一天······明年重阳节再相聚啊!</p> <p class="ql-block"> 重阳节到啦,一群退休的老警察相约来到嘉善的西塘古镇。秋阳正好,风也温柔,走在青石板路上,仿佛踩在了岁月的节拍上。白墙黑瓦的老屋静静伫立,河面泛着细碎的光,红灯笼一串串挂在檐下,随风轻轻晃动,像是在向我们招手。多年警队生涯里并肩作战的情谊,此刻化作慢悠悠的脚步和闲适的谈笑,走着走着,心也静了。</p> <p class="ql-block"> 只见一位穿红外套的女士站在水边拍照,她戴着墨镜,举着手机,神情专注。那一抹红,像极了我们当年出警时肩上的反光条,在记忆里闪着光。我不由得停下来看了看,她拍完转身一笑,那笑容干净利落,让我想起年轻时那些并肩作战的女同事——她们也曾这样利落果敢,如今也该在某个角落,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清闲。</p> <p class="ql-block">  老魏站在树下,手举相机对着河面那座石桥。他戴着红帽子,专注得像个采风的学生。河水静静流着,桥影倒映如画,他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仿佛把整个秋天都收进了镜头。</p> <p class="ql-block"> 街上红灯笼一串串挂着,风一吹,轻轻晃动,像是在跟我们这些“老小孩”打招呼。几位同伴穿着亮色外套,帽子戴得俏皮,一个戴白帽,一个顶着红帽还架着墨镜,活像要去拍旅游宣传片。路上行人来来往往,有年轻人举着相机,也有本地人提着菜篮子穿行其间,节日的气氛不只属于我们,也属于这整座活着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 走到一处临水长椅,几位老姐妹坐下来合影。她们穿得颜色鲜亮,像秋日里不凋的花,笑声落在水面,荡开一圈圈涟漪。我站在为她们拍照留影,觉得这画面格外暖人——不是因为风景,而是那份熟稔于心的默契。几十年前她们在各自的岗位,值班室守夜,在街头巡逻,如今换了一身便装,依旧能这样笑着聚在一起,便是最好的重阳礼。</p> <p class="ql-block"> 走过一座小桥时,几位老伙计停下脚步。桥下流水潺潺,对岸的酒旗在风里轻摆,有人掏出相机,说要给这景致留个影。我们不赶时间,也不争先后,只是随意地站着,任秋光洒在肩头。有人打趣:“以前抓人跑得快,现在拍照抢镜头也不慢。”大家哄笑起来,那笑声惊起了檐角一只麻雀,扑棱棱飞向远处的屋脊。</p> <p class="ql-block"> 他独自看那灰瓦叠成的屋檐,像极了我们老单位的门楼。一位老同事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发什么呆呢?”我没说话,只是笑了笑。那一刻,我不是在看一座古镇,而是在看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路——有风雨,有坚守,也有此刻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殳女士突然转身挥手,红围巾在风里飘了一下,像团火。她笑得热情,黑外套衬得她干练依旧。里几位老人正散步聊天,阳光洒在石板路上,整个画面热闹又温馨。那一刻,我觉得我们不是“老干部”,而是一群正享受生活的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 老周朝我们挥手,手机举在手里,笑容灿烂。他身后是红灯笼和老屋,还有三三两两交谈的人。那笑容太有感染力,我也忍不住扬了扬手——原来快乐真的会传染,尤其在这样晴好的日子里。</p> <p class="ql-block"> 老章戴着黑棒球帽,帽上有白标,穿灰夹克配格子衬衫,站在绿植前微笑。他身后灯笼高挂,植物葱茏,他笑得像个刚钓到大鱼的老顽童。我走近拍他肩膀:“精神头不错啊。”他回:“重阳不登高,哪来这身劲儿?”</p> <p class="ql-block">“不是兄弟,胜似兄弟;既是同事,更如挚友。重阳佳节,愿我们岁岁常相伴,共赏秋光,岁岁安康。”</p> <p class="ql-block">  老戴和老王并肩走着,他穿了件灰色格子外套,戴着红渔夫帽,笑得像个刚退休的大学生。我俩在桥头站定,身后绿树成荫,远处人影模糊,阳光透过叶隙洒在肩头。他说:“这地方,比会议室舒服多了。”点点头,心里想,这才是生活该有的模样——不必正襟危坐,只需并肩而行。</p> <p class="ql-block"> 老潘与老蒋两位老友在古建前低声交谈,一个戴格子渔夫帽,一个戴红边帽,蓝夹克配蓝外套,像一对老兄弟。他们神情认真,不知在聊什么大事,但那份专注,让我想起当年一起熬夜写报告的日子。如今话题变了,情谊却没变。</p> <p class="ql-block"> 沿着河岸的小路往前,树影斑驳,几位老兄弟并肩走着。中间那位边走边挥手,像是在跟谁打招呼,又像是在跟这秋日致意。我们不再穿制服,也不再有警笛相伴,但那份挺直的背影,依旧透着一股子精气神。这股劲儿,是几十年纪律刻进骨子里的印记,藏都藏不住。</p> <p class="ql-block"> 老陈夫妇在亭前合影,两人戴着同款红帽和墨镜,一个背灰包,一个拿相机,默契得像年轻时拍结婚照那会儿。背景是古建飞檐,近处有石桥流水,远处现代化的拱桥若隐若现。他们笑着比出“V”字手势,岁月在他们脸上刻了纹路,却没带走眼里的光。</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上人不多,我们几个穿着夹克的老头儿走在一起,倒成了一道风景。蓝夹克的老蒋肩上挎着包,黑棒球帽的老王话不多,格子帽的老章最爱拍照。我们走过灯笼高挂的巷口,绿树掩映着斑驳的墙,脚步轻缓,却走得踏实。有人问:“你们是旅游团?”我笑着摇头:“我们是回家的路上歇个脚。”</p> <p class="ql-block"> 老张走在前头,蓝外套衬得他精神抖擞。他不说话,只是时不时停下看看屋檐雕花,或是摸摸石栏。他那副轻松自在的样子,让我想起他当年在会上发言时的沉稳。如今卸了担子,反倒更像个真正的“人”了,而不是某个“职务”。</p> <p class="ql-block"> 河边有位老人站着喝水,穿灰外套,戴蓝帽子,脸上是岁月雕琢出的沟壑,可眼神清亮。他望着河水,像在看一段往事。我走近几步,和他并肩站了会儿。没说话,也不必说话。这水乡的静,最适合安放回忆。我们这一代人,习惯了忙碌,如今终于学会停下来,看一条河怎么慢悠悠地流。</p> <p class="ql-block">  又遇见两位老哥在树荫下站着,一个戴黑帽,一个戴红帽,一个挎包,一个穿格子衫。他们不急着赶路,也不刻意摆拍,就那么自然地站着,像两棵老树扎根在秋光里。我走过去搭了句话,他们笑着应了,语气熟络得仿佛昨天还在同一个值班室里泡茶。</p> <p class="ql-block"> 一位中年男子站在广场上,穿深蓝外套,脸上挂着笑,周围人来人往,他却不显孤单。那笑容让我想起我们年轻时——哪怕任务再重,只要完成,脸上就有这样的光。如今我们老了,笑容却更从容了。</p> <p class="ql-block"> 两位摄影师站在树下,一个戴眼镜的正说着什么,另一个端着相机,像在等一个好角度。他们站得很近,像从前出警时那样彼此照应。几十年的交情,不用多言,一个眼神就懂。我悄悄退后一步,让他们留在画面中央——有些情谊,值得被镜头记住。</p> <p class="ql-block">  一位老同事站在人群里挥手,深色外套裹着挺拔的身姿,像一面不倒的旗。我们围上去,七嘴八舌地说“拍张合照吧”,他摆摆手:“你们拍,我看着就好。”可我知道,他心里是欢喜的。我们这群人,从不说“想”,但每一次相聚,都是“想”在说话。</p> <p class="ql-block"> 路过一家“农家特色”的小店,有人提议进去坐坐。一位老哥站在门口,西装笔挺,笑得像个过节的孩子。我们打趣他:“穿这么正式,是要接受采访?”他哈哈一笑:“退休了,也要活得精神!”这话惹得大家直点头。</p> <p class="ql-block"> 一位戴浅色帽子的老人站在绿植前,神情平静,像是在等什么,又像是在想什么。我走过时放慢了脚步。那样的平静,是我们这代人用半生风雨换来的。年轻时冲锋陷阵,老了,终于能安静地站一会儿,看一片叶子怎么在风里轻轻摇。</p> <p class="ql-block"> 戴棒球帽的老陈站在古建筑前,手机在手,保温杯搁在栏边。他调整着镜头,嘴里念叨:“这灯笼得拍出年味来。”我笑了。我们这群人,连拍照都带着股认真劲儿,像当年做笔录一样一丝不苟。</p> <p class="ql-block">  石阶上坐着一位白发老人,低头看着手机,蓝外套,黑鞋,花白的头发被风吹得微微乱。他看得专注,像在读一封远方的信。我认得那种神情——那是牵挂,是惦记,是藏在屏幕背后的家常话。我们老了,可心还连着那些人,那些事。</p> <p class="ql-block"> 最后回望那条古街,他坐在石阶上独自专注地在看手机,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我忽然明白,重阳不只是登高望远,更是停下脚步,回望来路。我们走过风雨,穿过喧嚣,如今在西塘的秋光里,找到了最安静的归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