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上的今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9年 “希望工程”设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出决定:设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会。“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片“我要上学”让中国人记住了那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6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田水利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沙玉清逝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沙玉清,字叔明,1907年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书香之家,中学时代从江阴南菁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当时在江南颇有盛名的河海工科大学。为沙玉清以后从事农田水利事业和农田水利教育打开了大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7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0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逝世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亨利·杜南(1828年5月8日—1910年10月30日),男,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瑞士商人、人道主义者、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创办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0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国剧作家夏衍出生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原名沈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选自中华万年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月30日历史印记:从人道之光到民族希望的精神启示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的长河奔涌不息,每一个平凡的日期都镌刻着不平凡的记忆。10月30日,这一天既有对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承,也有对民族发展的深耕;既有学科奠基人的陨落,也有文化巨匠的诞生。这些跨越时空的事件,如同散落的星辰,共同构成照亮当下、指引未来的精神光谱,为我们带来深刻的时代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道之光:跨越世纪的生命守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道主义,是人类文明最温暖的底色,10月30日的历史,两次为这一底色添上厚重一笔。1910年的这一天,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亨利·杜南在瑞士逝世,这位“红十字之父”用一生践行着对生命的敬畏。1859年索尔费里诺战役的惨状,让他毅然放下商业事业,发起成立“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后更名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并推动《日内瓦公约》诞生——这份公约至今仍是保护战争中平民与战俘的“国际法基石”。1901年,杜南成为首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的理念早已超越国界,化作“保护生命与健康”的全球共识,如今红十字标志在灾难现场的每一次出现,都是对他精神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半个多世纪后,1947年10月30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正式成立。看似与“人道主义”无关的贸易规则,实则暗藏对“发展权”这一人道核心的追求。在二战后百废待兴的背景下,GATT以“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为目标,通过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帮助各国恢复经济、缓解贫困——当商品跨越国界流动时,资源得以优化配置,无数人的就业与生计得到保障,这正是“发展为人道主义赋能”的生动实践。后来GATT演进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其核心精神始终未变:用规则守护公平,用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让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个体都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共享机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民生之基:田野间的学科坚守与教育希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说人道主义是文明的温度,那么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便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1966年10月30日,中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创始人沙玉清逝世,这位一生扎根田野的科学家,用学识为中国农业筑起“水的屏障”。出身书香之家的沙玉清,从河海工科大学毕业后,便将毕生精力投入农田水利研究——在那个农业“靠天吃饭”的年代,他不仅系统构建了中国农田水利学科体系,还深入农村实地勘察,为灌溉工程、防洪减灾提供科学方案。他的研究,让“水”从无情的灾害,变成滋养庄稼的“甘霖”,也为后世农业现代化奠定了重要基础。沙玉清的坚守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从来不是象牙塔里的空谈,而是能落地生根、惠及民生的实用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样着眼于民族未来的,还有1989年10月30日“希望工程”的设立。当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会”时,或许没人想到,这个项目会成为改变数百万中国孩子命运的“灯塔”。其中,宣传照片里那双“我要上学”的大眼睛,更是刺痛了无数国人的心——它让人们看到,在贫困地区,有太多孩子因家境贫寒被迫放弃学业。“希望工程”通过社会捐赠,为失学儿童提供学费、建设希望小学,截至近年已资助超590万名学生、援建超2万所希望小学。它的意义,早已超越“助学”本身:它唤醒了全社会对教育公平的关注,让“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偏远山区生根发芽;它也证明,当整个社会凝聚起向善的力量,便能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化之魂:笔尖下的时代担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物质的积累,更需要文化的滋养。1900年10月30日,中国剧作家夏衍出生,这位文学巨匠用笔尖记录时代、唤醒民众,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之一。原名沈乃熙的夏衍,从浙江杭州走出后,始终将个人创作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的剧本《上海屋檐下》,以普通市民的生活折射社会现实;《法西斯细菌》则在抗战时期揭露侵略本质、鼓舞民众斗志;作为左翼电影运动的开拓者,他还创作了《狂流》《春蚕》等经典影片,将“电影为大众”的理念付诸实践。夏衍的一生,诠释了“文化人”的担当:真正的文艺作品,不应是逃避现实的“象牙塔”,而应是反映时代、引领思潮、凝聚人心的“精神号角”。他的作品,至今仍是研究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史料,也为当代文艺工作者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标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跨越时空的精神回响:照亮当下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1900年夏衍出生,到1910年杜南逝世,再到1947年GATT成立、1966年沙玉清离世、1989年“希望工程”设立——10月30日的历史事件,虽跨越不同领域、不同时代,却共同指向三个核心启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一,人道主义是永恒的文明底色。杜南的红十字精神、GATT对发展权的守护,告诉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尊重生命、追求公平”都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在当下,从全球抗疫中的国际援助,到对弱势群体的帮扶,这些精神仍在指引我们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二,民生事业是民族发展的根本。沙玉清深耕农田水利、“希望工程”助力教育公平,印证了“国之根本,在于民生”。无论是科技研发还是社会公益,只有聚焦民众需求、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为国家发展筑牢根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三,文化担当是复兴的精神动力。夏衍用文艺唤醒时代,提醒我们文化不仅是“审美享受”,更是“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力量。在今天,传承优秀文化、创作时代精品,仍是推动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历史不会重复,但精神永远传承。10月30日的这些印记,早已融入民族发展的血脉,成为我们面对当下、走向未来的精神财富。当我们回望这些事件时,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信念:以人道之心待人,以务实之举利民,以文化之魂铸魂,方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润千田:沙玉清与中国农田水利事业的拓荒之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6年10月30日,西安的秋意已浓,西北农学院(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校园里,一场无声的送别在悄然进行。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癯的学者永远闭上了眼睛,他便是中国现代农田水利学科的创始人——沙玉清。彼时,他倾注毕生心血搭建的学科体系,正如同他曾勘察过的灌溉渠道,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静静流淌,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农业科研者与耕耘者。从江苏江阴的书香门第到黄土高原的田间地头,从河海工科大学的课堂到西北农学院的实验室,沙玉清用60年的人生,书写了一段“以水为笔,以田为卷”的拓荒史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江南书香里的“治水萌芽”:从南菁到河海的初心觉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07年,沙玉清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江阴自古便是“水网密布”之地,长江穿城而过,运河蜿蜒其间,水乡的灵秀与水患的隐患,在沙玉清的童年记忆里交织成独特的印记。每当汛期来临,他总能看到乡亲们扛着锄头、背着沙袋奔向河堤,浑浊的江水漫过田埂时,农户们脸上的焦虑与无助,像一颗种子,悄悄埋进了他的心里。“水既能养人,也能害人,若能懂水、治⽔,便能保一方丰收。”童年时的朴素想法,日后成了他毕生追逐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学时代的沙玉清,考入了江阴南菁中学——这所由清末状元张謇创办的学堂,以“实学救国”为校训,培养了无数实干型人才。在这里,沙玉清不仅打下了扎实的数理基础,更在老师的引导下接触到西方近代水利工程知识。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荷兰的围海造田、埃及的尼罗河灌溉工程时,他总是格外专注,手中的笔记本上写满了计算公式与工程草图。课余时间,他常常跑到学校附近的运河边,观察船只航行与水闸运作,有时还会向看管水闸的老人请教“如何调节水位”,那些看似琐碎的问答,成了他水利知识的“启蒙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26年,19岁的沙玉清从南菁中学毕业,怀着“治水救农”的初心,考入了当时江南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海工科大学(今河海大学)。这所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府,汇聚了一批留洋归来的水利专家,也为沙玉清打开了通往现代水利科学的大门。在河海的四年里,沙玉清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课堂与实验室:上午跟着老师学习水文计算、土力学,下午在实验室里做渠道渗漏实验,晚上则在图书馆查阅国外水利工程文献。他的笔记本上,不仅记录着严谨的公式推导,还贴着一张张手绘的工程图纸,从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到德国的莱茵河防洪工程,每一个细节都标注得清晰明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河海工科大学组织学生前往苏北地区考察灌溉工程,沙玉清主动报名参加。当他看到苏北平原上,因灌溉系统落后,大片农田只能“靠天吃饭”,遇到干旱便颗粒无收时,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中国的农民太苦了,若不解决水利问题,农业永远没有出路。”考察结束后,沙玉清在日记中写下这句话,也更加坚定了他“专攻农田水利”的方向。大学毕业时,他的毕业论文《江南圩区水利规划研究》,因结合实际、方案可行,被评为校级优秀论文,而这篇论文里的许多观点,后来都成了他投身农田水利事业的实践指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火中的“学科拓荒”:在颠沛中搭建农田水利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0年,沙玉清从河海工科大学毕业,受聘于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担任水利系讲师。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交织,水利事业百废待兴,农田水利更是一片空白——既没有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专业的技术人才,农民灌溉仍沿用“挖沟引水”的原始方式。面对这样的现状,沙玉清暗下决心:“要在中国建立一门属于自己的农田水利学科,培养能扎根田间的技术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江苏省立教育学院的五年里,沙玉清一边授课,一边编写教材。当时国内没有一本专门的农田水利教材,他便参考国外文献,结合中国农村实际,夜以继日地撰写《农田水利学》讲义。为了让教材更贴合实际,他常常利用周末跑到郊区的农田,观察农民的灌溉习惯,测量土壤的含水量,甚至跟着老农一起挖渠、修坝,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一一写进教材。这本讲义后来被多所院校采用,成为中国第一本系统阐述农田水利理论的教材,而沙玉清也因此被同行称为“农田水利教育的播种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的铁蹄逼近江苏,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被迫西迁。沙玉清带着他的教材与实验仪器,跟着学校一路辗转,从江苏到安徽,再到湖北、四川。颠沛流离的岁月里,他从未放弃过教学与研究。在四川重庆的简陋校舍里,没有实验室,他便带着学生在田间搭建临时实验场,用木桶、竹竿制作简易的灌溉设备,演示水流在不同坡度、不同土壤中的运动规律;没有图书馆,他便把自己珍藏的外文书籍拿出来,供学生借阅,还常常在油灯下为学生讲解难题,直到深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0年,沙玉清受聘于西北农学院,担任水利系教授。西北高原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农田水利问题比江南地区更为严峻。在这里,他看到了更令人揪心的景象:黄土高坡上,农民们靠人力挑水灌溉,一亩地要挑几十担水,却依然难解旱情;有些村庄因河水泛滥,每年都要遭遇一次洪灾,肥沃的土地被冲得沟壑纵横。“西北的水利问题,不仅是灌溉,更是防洪、保土、节水的综合工程。”沙玉清深知,要解决这里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更全面、更贴合当地实际的农田水利体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西北农学院的日子里,沙玉清开启了“田野调查+理论研究”的模式。每年春秋两季,他都会带着学生深入陕西、甘肃、宁夏等地的农村,进行实地勘察。白天,他顶着烈日测量地形、绘制水文地图,鞋子磨破了就用布条裹着,皮肤晒脱了皮就涂一层凡士林;晚上,他住在农民的土窑洞里,借着煤油灯的光整理数据,分析当地的水资源分布与土壤特性。有一次,为了考察一条灌溉渠道的渗漏情况,他带着学生沿着渠道步行了三天三夜,饿了就啃干粮,渴了就喝渠水,最终摸清了渠道渗漏的原因,并提出了“水泥勾缝+黏土夯实”的防渗方案,这个方案后来在西北多省推广,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实地勘察,沙玉清还在西北农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田水利实验室。实验室里,他设计了一系列模拟实验装置:有模拟不同降雨强度的“人工降雨器”,有研究土壤透水性的“渗压仪”,还有模拟河流泥沙运动的“泥沙水槽”。这些装置虽然简陋,却为农田水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支撑。他还首创了“土壤水分常数测定法”,通过测量土壤的最大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数据,精准判断农田的需水量,为科学灌溉提供了依据。这套方法后来被纳入中国农田水利行业标准,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沙玉清的努力下,西北农学院水利系逐渐成为中国农田水利人才培养的“摇篮”。他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扎根在农村与水利一线,有的参与了黄河流域的防洪工程,有的主持了西北地区的灌溉项目,还有的成为了高校的水利学科带头人。“沙先生常说,农田水利是‘接地气’的学问,要把论文写在田埂上。”他的学生后来回忆道,正是这句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农田水利工作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黄土高原上的“民生答卷”:从实验室到田间的实践坚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沙玉清始终坚信,农田水利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农民、惠及民生。在西北农学院任教期间,他不仅注重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更积极投身于实际的水利工程建设,用科学技术为农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陕西泾阳县是著名的“关中粮仓”,但这里的灌溉问题却困扰了当地农民多年。泾河水流湍急,泥沙含量高,传统的灌溉渠道常常被泥沙淤积,导致水流不畅;而到了汛期,河水又容易漫过渠道,淹没农田。1952年,泾阳县政府邀请沙玉清主持灌溉渠道的改造工程。接到邀请后,沙玉清立刻带着团队前往泾阳,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地勘察。他发现,渠道淤积的主要原因是“进水口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泥沙沉降”,而洪水漫溢则是因为“渠道堤岸坡度不够,防洪标准太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这些问题,沙玉清提出了“分层取水+弯道排沙”的设计方案:在泾河岸边修建一座进水闸,将进水口分为三层,表层取清水灌溉,中层和底层用来排沙;同时,将渠道设计成弯道形状,利用离心力让泥沙沉积在弯道外侧,再通过排沙闸将泥沙排出。为了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他还在实验室里搭建了泾河模型,反复进行模拟实验,调整进水闸的高度与渠道的弯道半径。方案实施后,泾阳县的灌溉渠道再也没有出现过严重淤积,防洪能力也大大提升,当年的粮食产量就增加了30%。当地农民为了感谢沙玉清,特意在渠道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河润千田”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泾阳灌溉工程,沙玉清还参与了陕西渭河流域的防洪规划、甘肃河西走廊的节水灌溉项目等多个民生工程。在甘肃张掖,他针对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提出了“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利用地下水补充地表水,同时推广“畦灌改滴灌”的节水技术,使当地的灌溉用水量减少了40%,而粮食产量却提高了25%。在陕西宝鸡,他指导农民修建“梯田水利系统”,在梯田边缘修建排水沟,在梯田底部修建蓄水池,既解决了梯田的灌溉问题,又防止了水土流失。这些工程,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更让农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水利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一些地方在水利建设中盲目追求“高速度”,忽视了科学规律,导致许多水利工程质量不过关,甚至出现了溃堤、垮坝的事故。面对这种情况,沙玉清不顾个人安危,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水利建设要尊重科学,不能蛮干”。他还亲自前往一些问题工程现场,指导农民进行加固与改造。有人劝他:“现在大家都在追求速度,你这样做会得罪人的。”沙玉清却坚定地说:“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关系到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不能看着他们把工程建坏了。”正是这份对民生的坚守,让他在特殊的年代里,依然保持着科学家的良知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薪火相传的“水利精神”:生命最后的学科守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0年代初,沙玉清因长期劳累,患上了高血压和心脏病,但他依然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每天早上,他还是会准时来到办公室,批改学生的作业,查阅科研资料;下午,他会拄着拐杖,慢慢走到实验室,指导年轻教师做实验;晚上,他则在家里撰写学术论文,整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他常说:“我这辈子没什么别的追求,就是想把农田水利这门学科建好,把技术传给年轻人,让中国的农民不再受水的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5年,沙玉清开始撰写《中国农田水利史》。为了完成这本书,他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从《水经注》到《农政全书》,从古代的都江堰、郑国渠到近代的灌溉工程,一一进行梳理与分析。他还亲自前往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等古代水利工程遗址,实地考察这些工程的设计原理,探究它们历经千年而不废的原因。在书中,他不仅总结了中国古代农田水利的成就,还结合现代水利科学,提出了“古为今用”的观点,为当代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然而,这本书还没写完,“文化大革命”就爆发了,沙玉清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遭到了批斗与迫害,他的书籍、手稿和实验仪器也被烧毁或没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沙玉清依然没有放弃对农田水利事业的热爱。他偷偷把一些重要的研究数据记在小本子上,藏在衣服的夹层里;有时趁看守不注意,他会给前来探望的学生偷偷讲水利知识,叮嘱他们“一定要把农田水利学科传承下去”。1966年10月,沙玉清的病情突然加重,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他躺在病床上,还在向来看望他的同事询问西北农学院水利系的情况,嘱咐他们“要照顾好实验室里的仪器,别让学生们断了课”。10月30日,沙玉清在西安逝世,享年60岁。临终前,他手里还紧紧攥着那个记满研究数据的小本子,嘴里喃喃地说着:“我的书还没写完,还有很多事没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沙玉清逝世后,他的学生和同事们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推进中国农田水利学科的发展。他当年编写的《农田水利学》讲义,经过多次修订,至今仍是高校水利专业的经典教材;他建立的农田水利实验室,如今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他参与设计的水利工程,依然在滋养着中国的农田。1987年,为了纪念沙玉清对中国农田水利事业的贡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立了“沙玉清奖学金”,用来奖励那些在农田水利领域成绩优异的学生;2007年,沙玉清诞辰100周年之际,河海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纷纷举办纪念活动,回顾他的学术生涯,传承他的水利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中国的农田水利事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南水北调工程的宏大布局到节水灌溉技术的广泛应用,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到智慧水利的发展,每一项成就的背后,都离不开沙玉清等老一辈水利工作者的开拓与坚守。当我们看到广袤的田野里,清澈的河水通过现代化的渠道流入农田,看到农民们丰收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便会想起那个一生与水为伴、以田为业的学者——沙玉清。他用毕生的心血,为中国农田水利事业搭建了坚实的基石,而他那份“以水润田、以学报国”的精神,也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水利人,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润千田——致沙玉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江南水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江的浪尖挑着童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浑浊漫过田埂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看见老农的皱纹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藏着水的重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菁中学的窗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漏进荷兰风车的影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运河边的水闸老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你读懂水位线的密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海园的灯光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图纸在笔记本上发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北平原的旱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日记里长成誓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烽火教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迁的路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材裹着硝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庆的土坡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木桶与竹竿撑起课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油灯下的公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星光更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说农田水利是泥土做的学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把根扎进田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西北的风很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晒脱的皮肤是勋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天三夜的渠边足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丈量出防渗方案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泾河答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泾河的泥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淤塞丰收的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把进水闸分三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清水绕过浑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弯道里的离心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排沙的密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碑上“河润千田”四个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任何奖状都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掖的井渠牵着水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宝鸡的梯田蓄着云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站在黄土坡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粮穗弯下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未写完的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病床上的小本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藏着水利史的片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都江堰的石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在等你的批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说要把技术传给年轻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像把渠水引入麦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南水北调的波涛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你当年的波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智慧水利的屏幕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跳动着你未凉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田埂泛起绿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是你在说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诸子百家五言解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百家缘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衰礼崩摧,诸侯竞雄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铁牛促生聚,士阶层兴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想枷锁破,百家竞抒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主要学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 儒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孔圣创仁礼,论语传圣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孟轲倡仁政,荀卿性恶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修身齐天下,伦理万古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 道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聃法自然,无为顺道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庄周齐物我,逍遥天地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辩证藏智慧,超脱心自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墨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墨翟兼爱倡,非攻止战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尚贤轻贵贱,平民诉热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益精神始,千载有余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 法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管产开先河,商君变秦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非集大成,法术势相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法治奠集权,治国重纪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 名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惠施合同异,公孙离坚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名实巧思辨,逻辑绽光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论辩启哲思,智趣传千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6. 阴阳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邹衍融阴阳,五行生克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推演天地理,历法授农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宇宙观初构,影响至洪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7. 纵横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鬼谷授高徒,苏张展雄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纵联六国,连横破群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外交定乾坤,史册记谋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 兵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武著兵经,不战屈人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孙膑围魏策,妙算定输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略通今古,智慧贯商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 杂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吕相集众长,吕览汇群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兼儒融墨法,博采成典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兼容成一派,思想汇海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0. 小说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谈巷议录,民俗口中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名传轶事,市井韵悠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微承世情,文脉亦留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思想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家启文脉,华夏底色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儒法融治道,兵略济时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士阶层崛起,民智渐打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年传薪火,智慧照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