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教研】研课共探山河美,聚力深耕语文堂——二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

依米

<p class="ql-block">  为精准把握二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提升单元教学实效,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于近日开展了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为让单元教学更具连贯性与针对性,我们二年级语文教研组以《黄山奇石》为先导课,结合《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日月潭》《葡萄沟》三篇课文,展开了一场聚焦实操、注重实效的教研研讨。</p><p class="ql-block"> 备课伊始,主备教师先以《黄山奇石》为核心,拆解先导课的教学价值。作为单元开篇,这篇课文既是学生感受“自然奇观”的起点,也是落实“边读边想象”“识字写字”等语文要素的关键载体。主备教师提出,先导课需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通过“奇石”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为后续古诗、散文学习铺垫情感基础;二是如何在课堂中示范“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游戏化识字”等方法,为单元整体教学提供可复制的思路。</p><p class="ql-block"> 在先导课细节研讨环节,老师们的思路格外聚焦:1.情境导入设计:一致建议用黄山奇石的航拍视频或动态图片开场,让学生直观感受“仙桃石”“猴子观海”的奇特形态,再抛出问题“这些石头像什么?作者是怎么写的?”,自然引出课文学习,避免枯燥的文字导入。2.核心能力落实:针对“边读边想象”,计划让学生用“我读第X段,仿佛看到了……”的句式分享感受,还准备了简易奇石卡片,让学生根据课文描述匹配卡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识字教学则紧扣“仙、石、状”等生字,通过“给‘仙’字编故事(人在山中住,就是神仙)”“用‘状’字组词说句(石头的形状像桃子)”等方式,将识字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3. 单元衔接铺垫:明确在先导课结尾,加入“黄山的石头很奇特,祖国还有更多美丽的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的过渡语,顺势引出后续《日月潭》《望庐山瀑布》等课文,让单元学习形成“自然景观探索”的主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随后,老师们以先导课的教学思路为模板,延伸研讨单元其他内容。</p> <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以“祖国大好河山”为主题,两篇古诗凝练展现自然壮阔,两篇散文生动描绘名胜特色,需同步达成“巩固识字写字”“培养边读边想象能力”“激发爱国情怀”三大目标。结合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易转移的学情,主备教师提出“图文结合、情境代入”的初步教学框架,为后续研讨锚定方向。</p><p class="ql-block"> 研讨环节中,老师们针对每篇课文的教学细节各抒己见,碰撞出诸多实用灵感:</p> <p class="ql-block">  针对《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大家建议用“古诗配画”的方式,让学生画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白日依山尽”的画面,再结合简单手势模仿瀑布倾泻、太阳西沉,帮助理解诗句意境,同时通过“字理识字”讲解“瀑、楼”等生字,比如“瀑”左边是“氵”,和水有关,右边是“暴”,体现水流湍急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对于《黄山奇石》,老师们设计了“奇石命名大赛”,让学生结合课文描述给“仙桃石”“猴子观海”等奇石再起有趣名字,还提议准备石头模型,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奇石形态,加深对“奇”字的感知,同时重点指导“仙、状”等生字的笔顺书写。</p> <p class="ql-block">  讲到《日月潭》时,大家一致认为可借助日月潭白天、夜晚的实景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落实“边读边想象”的要求,还计划让学生用“像……一样”的句式描述日月潭的样子,为单元习作积累语言素材。</p> <p class="ql-block">  《葡萄沟》则呈现地域物产的鲜活,需同步达成“巩固识字写字”“培养边读边想象”“激发对祖国山河与物产的热爱”三大目标。随后,主备教师以《黄山奇石》为先导课核心,拆解其教学价值:作为单元开篇,它既是学生感受“自然奇观”的起点,也为后续《葡萄沟》等课文的“情境化教学”“生活化识字”提供方法模板。</p> <p class="ql-block">  此次集体备课,以《黄山奇石》先导课为抓手,串联起“山河+物产”的单元新主线,让教学方向更清晰、方法更具体。从奇石的“奇”到葡萄的“甜”,每一步研讨都只为贴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在感受语文之美的同时,爱上祖国的山河壮阔与物产丰饶。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些思考走进课堂,让先导课的“趣”带动单元学习的“深”,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读懂祖国的多样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