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己之情绪,筑人生高度:论情绪管理为成功的核心竞争力

金小贝

<p class="ql-block">控己之情绪,筑人生高度:论情绪管理为成功的核心竞争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情绪管理不是压抑自我的伪装,而是驾驭内心的智慧;不是软弱退让的妥协,而是成就大事的根基。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是赢在一时的锋芒,而是胜在长久的情绪稳定——一个人控制情绪的能力,不仅决定了人际交往的温度,更丈量着人生成功的程度与最终能抵达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情绪稳定是处事的“定海神针”,能在纷繁乱象中守住理性,为成功铺路。《大学》有云:“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份“定”与“静”,正是情绪稳定的内核。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空城之上面对司马懿的十万大军,非但没有惊慌失措,反而焚香操琴,神态自若。他以稳定的情绪迷惑敌军,更以冷静的判断守住城池,这便是“情绪稳则胜算增”的典范。若诸葛亮当时被恐惧裹挟,乱了阵脚,轻则丢城,重则危及蜀汉基业。反观西楚霸王项羽,虽有“力能扛鼎”的盖世之才,却因情绪暴躁、刚愎自用,在垓下之围中被绝望吞噬,最终自刎乌江,留下“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遗憾。他的失败,不仅败在兵力悬殊,更败在无法掌控的情绪,印证了“怒不过夺,喜不过予”的古训——被情绪左右的人,终会被情绪拖入深渊。</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和善待人、管控脾气,是人际交往的“粘合剂”,能以修养拓宽人脉,让路越走越顺。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情绪稳定的人,总能以平和的姿态与人相处,让人如沐春风,这既是修养,更是高明的处世之道。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晚年虽身居高位,却从不以脾气压人。据说他修订《新五代史》时,常有年轻学者提出不同见解,即便意见相悖,他也会耐心倾听,平和讨论,从不因自己的资历与地位动怒。正是这份容人的雅量与稳定的情绪,让他身边汇聚了苏轼、王安石等一批贤才,不仅成就了宋代文学的繁荣,更让自己的声望与人脉代代相传。反观现实中,有人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与人争执便口不择言,看似“赢了气势”,实则“输了人心”——坏脾气就像一把双刃剑,既伤了别人,也断了自己的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有本事,没脾气”是人生的高阶境界,情绪管理的能力,直接决定人生的高度。晚清名臣曾国藩曾说:“盛怒不与人书,狂喜不与人谋。”他一生都在修炼情绪管理的功夫,早年虽也有脾气急躁、言语刻薄的毛病,却在不断自省中学会“克己”。即便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艰难岁月里,面对朝廷的猜忌、战事的失利,他也始终保持冷静,以沉稳的情绪制定策略,团结同僚。正是这份“能控制情绪”的本事,让他从一个普通文人成长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而现实中,许多人虽有出众的能力,却因一点小事就情绪失控,因一句批评就心态崩塌,最终在抱怨与暴躁中消耗了才华,错失了机遇。正如老话所说:“本事是矛,情绪是盾,矛再锋利,盾若破碎,终难成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生如航行,情绪便是掌舵的手,手若慌乱,船必偏航。真正的厉害,从不是让别人怕你,而是让别人信你;从不是靠脾气压人,而是靠情绪服人。愿我们都能学会管控情绪,以冷静应对挑战,以平和待人接物,在稳定的情绪中,稳步走向更高远的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