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九九重阳节,灵山协会给董团敬老院老人送关爱与温暖

我的快乐余生

<p class="ql-block">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清晨的阳光洒进厨房,案台上一盆盆新鲜切好的蔬菜整齐排列,红的胡萝卜、白的白菜,透着清新的气息。我们灵山协会的志愿者们早已换上红马甲,在厨房里忙碌开来。锅铲翻飞间,香气渐渐弥漫,大家心里都明白,这一顿饭,不只是饭菜,更是对老人们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在活动室的一角,一位志愿者正轻轻为坐着的老人按摩肩颈。老人闭着眼,嘴角带着笑,像秋阳下静静晒暖的叶子,安详而满足。没有太多言语,只有手掌的温度透过衣衫传递过去。这样的时刻,爱是具体而微小的,是一双手落在肩上的重量,是一句“您舒服吗”的轻声询问。</p> <p class="ql-block">楼前空地上,我们和老人们一起合影。红旗在风中轻轻摆动,墙上的“老为善助老为”几个大字格外醒目。大家站得整整齐齐,笑容灿烂。这一刻,不是仪式,而是一种承诺的定格——我们来了,我们一直都在。</p> <p class="ql-block">四位姐妹站在遮阳棚下,一人端着满满一盆刚出锅的白米糕,热气氤氲,映着她们脸上的笑意。她们说:“这可是咱们亲手蒸的,软糯香甜,老人们一定喜欢。”阳光洒在红衣上,像一团团跳动的暖火,把整个院子都照得亮堂堂的。</p> <p class="ql-block">阳台边,一位志愿者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为老人修剪指甲。老人的手有些颤抖,她便一手轻轻托住,动作慢而稳。远处高楼林立,近处却只有剪刀的轻响和偶尔的几句家常。她说:“我奶奶以前也这样,我懂这双手有多需要被温柔对待。”</p> <p class="ql-block">聚会在一间明亮的活动室里进行,大家围坐一圈,喝茶聊天,有人掏出手机放起老歌,立刻有人跟着哼唱起来。笑声不断,茶杯里热气袅袅升起。这不像是慰问,倒像是回家——我们是来陪他们过节的,就像陪自己的长辈,围炉话岁。</p> <p class="ql-block">走廊里,一位大姐正拿着梳子,一下一下为老人梳理花白的头发。动作轻柔,像是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老人穿着红花纹外套,坐得笔直,脸上是孩子般的安心。她说:“梳头通经络,您精神好了,日子才更长呢。”一句话,惹得老人笑出声来。</p> <p class="ql-block">餐厅门口,一位拄拐的老人在同伴的搀扶下慢慢走进来。两人边走边聊,像老友相逢。那搀扶的手没有刻意用力,却稳稳托住了岁月的蹒跚。阳光照在红裤子上,也照在他们并肩的身影上,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一位老人安静地坐在塑料凳上,目光平和。她身后,一位志愿者双手轻放在她肩头,像一道无声的守护。桌上饭菜温热,窗外秋意正浓。这一刻,不需要太多言语,陪伴本身就是最深的告白。</p> <p class="ql-block">在走廊的另一头,另一位大姐正用一把红梳子为老人梳头。阳光从窗缝斜照进来,落在她们身上。另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缓缓走过,彼此点头微笑。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细水长流的关怀,在每一个梳齿间、每一句问候里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厨房里,一位男志愿者端着大碗走出来,碗里是刚出锅的红烧肉,油亮诱人。他笑着说:“这可是按老口味炖的,肥而不腻。”旁边一盘盘素菜也摆得整整齐齐,像一场精心准备的家宴。他说:“敬老,就得从一顿热饭开始。”</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大家围坐在红格子桌布的餐桌旁,热气腾腾的饭菜刚上桌,笑声也随之响起。有人夹菜,有人敬酒,有人讲起年轻时的趣事,逗得满桌人哈哈大笑。这顿饭,吃的是味道,更是人情。</p> <p class="ql-block">午后茶话会开始了,桌上摆着点心和热茶,大家捧着杯子,聊着天气、儿孙、过去的日子。窗外阳光正好,照在杯口的热气上,像一层薄雾。有人说起重阳登高,我们笑着说:“今天我们不爬山,我们来‘登’进老人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一张小桌旁,三人围坐,茶杯里飘着淡淡的茶香。有人低头摆弄手机,有人轻声交谈,靠垫上的猫耳朵俏皮地翘着。气氛轻松得像平常人家的午后,没有刻意的安排,只有自然的亲近。</p> <p class="ql-block">红砖楼前,我们再次集合,手举红旗和横幅,拍下最后一张合影。横幅上写着“为善助老”,字字如心。风拂过,旗帜轻扬,像我们此行的心意——不高声张扬,却坚定而温暖。</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重阳节,我们没有登高,却走进了最温暖的山——老人们的心里。灵山协会的红马甲穿在身上,不只是标识,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约定:敬老爱老,不止今日,而是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把温暖送到他们身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