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光毅:行走在历史之间 ||《渝州》2025年第3期·散文随笔

《渝州》文艺

<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c6e8qg?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渝州》文艺2025年第3期(总第59期)</a></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行走在历史之间</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重庆谈判旧址群与抗战遗址群的文化巡礼</b></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 / 罗光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重庆母城的街巷深处,散落着一座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它们或隐于闹市,或藏于山林,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每一扇门窗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行走在这些历史建筑之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重庆谈判旧址群与抗战遗址群,不仅是一部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坚韧与智慧,也见证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携手共进、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天上午,我陪着一群朋友开始了策划多日的“重庆谈判旧址群与抗战遗址群的巡礼”,并为这次活动取名“行走在历史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在渝中区嘉陵新村,特园(鲜宅)旧址静静矗立。这座被称为“民主之家”的建筑,见证了中国民主同盟的诞生,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精诚合作的历史。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赴特园,与民盟主席张澜和鲜英等民主人士讨论国共谈判的进展情况,并共商国是。</span></p><h5><span style="font-size:15px;"> 悬挂于特园厅内匾上的“民主之家”,由董必武起名,冯玉祥将军题字,张澜先生赠联,联曰:“谁似这川北老人风流,善工书,善将兵,善收藏图籍,放眼达观楼,更赢得江山如画;管他法西斯帝压迫,有职教,有文协,有政治党团,抵掌天下事,常集此民主之家。”三大名人联袂留题,堪称三绝,特园由此誉满山城。</span></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首次来到特园,面对“民主之家”的匾额欣然说道:我也回到“家”了。随即在纪念册上题写“民主在望”四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特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定决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出特园,向西走,穿行在嘉陵新村宁静的小巷里,过风雨长廊,来到怡园。</span></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怡园》摄影:李云飞</h5> <h5>  怡园是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旧居,建于1937年,为一楼一底的西式别墅。怡园作为落实“双十协定”而进行的国共和谈的重要场所,见证了国共两党为民族前途进行的艰难谈判。1946年1月10日,在马歇尔将军的斡旋下,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政府方面的张群在此签订停止内战、实现和平的停战协定及相关文件。怡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和平民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智慧与担当。</h5><h5> 出怡园,继续向西走,过李子坝轻轨穿楼的网红打卡地,穿过公路,沿一条斜着向上的公路走去,来到嘉陵新路64号,这里是吴铁城官邸。</h5><h5> 吴铁城官邸融合中西建筑元素,依山而建,共三层,建筑面积935.64平方米。砖砌外墙,机制平瓦坡屋顶,结构坚固美观,还设有防空地下室,以应对战时空袭。窗棂设计精致典雅,既满足采光通风,又增添了观赏性。</h5><h5> 作为重庆谈判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官邸与曾家岩、怡园等点状遗址共同记录了1945年国共两党为民族前途展开密集磋商,成为政治博弈的历史注脚。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须以民族大义为重,求同存异。</h5><h5> 2013年,该官邸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又列名第七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进一步彰显了吴铁城官邸及其所在旧址群的历史与文化价值。</h5><h5> 抗战遗址群主要集中在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和嘉陵新路,从李根固公馆到飞虎队陈列室,处处都留存着战时首都的特殊历史。</h5>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高公馆》摄影:李云飞</h5> <h5>  李根固公馆作为重庆警备司令兼防空司令的住宅,见证了重庆人民在日机“疲劳轰炸”下的顽强抗争和坚韧不屈。新中国成立初,王近山将军随二野三兵团十二军进驻重庆,曾在此设立前线指挥所,亲历了人民军队解放山城的最后一役。王近山将军即为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主要原型,被邓小平誉为“一代战将”。公馆的沧桑变迁,正是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缩影。</h5><h5> 抗战遗址公园里的刘湘公馆,是从原址(李子坝正街186号)向西迁建约三百米而来。拆迁前,文物部门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工作和影像资料的保存,修复后使消失年余的老建筑得以重生。</h5><h5> 刘湘公馆的重现,让我们得以重温这位川军将领的抗战决心。从“三三一惨案”到“抗战到底”的遗嘱,刘湘的一生充满争议,但他在民族危亡时刻表现出的抗战决心值得肯定。</h5><h5> 沿着嘉陵新路向上走,就看见史迪威博物馆了。院里空地上,塑着一尊史迪威将军的半身铜像,旁边不远处用白色大理石塑造的一本打开的书,镌刻着美国总统罗斯福写给重庆市民的致敬书:“我以美利坚合众国人民的名义致书重庆市,以表达我们对英勇的重庆市民的敬意……”</h5><h5> 重庆史迪威博物馆(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官邸旧址)成立于1991年。二战期间,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史迪威将军曾在此居住、办公。馆内展厅里,2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记录了史迪威将军与中国的不解之缘,珍藏着这位“钢铁将军”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的不平凡岁月,铭记着他作为中国人民伟大的朋友所做出的功绩。</h5><h5> 与史迪威将军旧居一墙之隔的飞虎队陈列馆,筹建于2004年,2005年正式开放,主要展示二战时期中美联合抗战和美籍空军飞行员援华的历史。飞虎队,正式名称为美籍志愿大队,创始人是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他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h5><h5>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飞虎队参与抗战的历史,让用鲜血铸就的中美友谊长存,渝中区设立了“友好飞虎队博物馆”,为飞虎队老兵及后代相聚、再续中美友谊提供了又一个平台。</h5><h5> 史迪威博物馆和飞虎队陈列馆,共同见证着中美两国人民在抗战中结下的深厚友谊。史迪威将军的旧居,飞虎队的战史,都在诉说着那段并肩作战的岁月。这些建筑提醒着我们:和平需要共同维护,友谊需要代代相传。</h5><h5> 行走在重庆谈判旧址群与抗战遗址群之间,我们不仅是在参观一座座建筑,更是在阅读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这些建筑承载着民族的记忆,见证着历史的变迁,也启迪未来方向:历史不容忘却,和平需要珍惜,友谊需要传承,发展需要合作。在新时代,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这些历史建筑焕发新的生机,让它们承载的精神永续长存。</h5> <h5>作者简介</h5><h5>罗光毅,重庆市作协会员,渝中区作协会员,散文作家。</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