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七十载韶光流转,北京邮电大学 70 周年 校庆 盛世如约。2025年10月19 日,我们这些毕业 50 年后七老八十的老同学,半世纪归雁,重逢北邮。不少同学还揣着攥着已经褪色的毕业照,走进秋日阳光照耀下的熟悉校园,霎那间感觉我们又一次回家了。看到了一位熟悉的老同学,还没来得及叫上名字,回头就撞进另一个老同学热情的拥抱。三三两两的老同学有的互相搀扶,有的抹着眼角,有人笑着喊出对方的名字绰号,在校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忙忙碌碌在为归校的校友们签到,分发纪念品,指导校园参观游览,帮助校友拍摄留念,欢声笑语音乐声混在一起,在校园里织成暖融融的交响乐章。</b></p><p class="ql-block"><b> 走进食堂就餐,停住了脚步。记忆里的食堂是灰扑扑的,弥漫的蒸汽和铁桶木桶碰撞的声响,排队打饭的窗口里永远是几个大盆装着的大锅菜,萝卜土豆白菜里飘着零星的油花,主食就是白馒头和糙米饭,偶然的一顿面条,对一些北方同学来说就像是久违的改善伙食,稀饭的大木桶底总沉着没煮烂的夹生米。可现在,玻璃门里亮着柔和的灯光,电子屏上滚动着 “欢迎校友回家” 的标语,透过玻璃窗能看到菜品区摆得满满当当:油亮亮的烤鸭烧鸡,热腾腾的蒸菜烤鱼,形形色色煎炒烹炸翠绿多彩的时蔬水果盘子排成好几行小队,饮料机里可乐、果汁冒着气泡,连当年稀缺的牛奶,甚至咖啡都排放在那里等着同学们指指点点入腹。而且在食堂的进出口旁边的位置还放置了一台供同学们可以随时弹奏的钢琴,不仅感叹:真的是今非昔比啊!</b></p><p class="ql-block"><b> 走进校史馆,还陈列着我们当年经历着的人和事,曾经有老红军,老革命经历的党委书记,校长那熟悉面孔的照片在灯光照射下炯炯有神,仿佛隐约显现了当年在大礼堂循循善诱教导我们时的慈祥和蔼可亲形象。</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好像突然明白,我们回来的不仅是校园,更是那段恋恋不舍的青春岁月。</b></p><p class="ql-block"><b> 走进筹备组老同学事先安排参观的张裕爱斐堡酒庄,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酒香,庄园展馆陈列着张裕酒业的创业历史以及国宴用酒,名人藏酒…。参观了酒窖酒库,品鉴了名酒老酒,临走的时候,酒庄送我们一个小惊喜小爱心,每人一小瓶“金奖白兰地”,算是馈赠,也是一种广告宣传的形式吧。</b></p><p class="ql-block"><b> 古北水镇,素有“燕京门户”、“京师锁钥”之称,这里把军事要塞和江南水乡完美融合,青砖灰瓦在每一个街巷延伸,每一步都是明清时代的风华,古风建筑,小桥流水,晚间的音乐水舞灯光秀,水火交融的瞬间把游人带入一个如痴如醉的梦幻世界,古北水镇真的可以是一个燕山京郊长城脚下江南韵味十足的特色休闲度假好地方。</b></p><p class="ql-block"><b> 印象庭园,一个幽静的农家小院,水果花生瓜子饮料伴随着我们在这里聊天叙旧侃大山。.不管来日有多长久,珍惜今日相聚的每一时刻,不管多少春夏秋冬,永远不变的是同学真情。按照惯例,首先出场的当然还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具备超强记忆力和主持执行力的“金牌主持人:阿惠(惠劲辉)老同学”,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阿惠总能出人意料地信手拈来一个个一次次当年发生在老师同学身上的细微情节,一桩桩一件件说的比当事人还要记忆的更具体更生动。逗人动人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你方说罢我登场,一致感谢 7215 主心骨杨培芳书记的核心策划,一致感谢这次活动筹备组何德伦、许小济、王立、李素凡、曲义堂老同学的精心筹备,细微安排,使大家平安愉快开心快乐度过了相聚在一起的每一天。每个人都重要,每个人都成功,每个人的故事都精彩,每个人都洋溢着恋恋深情说过往,谈后来,只恨相聚时短话长,欲说还休,都道 “同窗一场,情谊一生”,友谊天长地久,期待有朝一日我们再相逢!</b></p><p class="ql-block"><b> 我们也希望每一位老同学都能学习“培芳系”、“德伦系”,忘记烦恼,记住美好,充分享受和拥有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快乐人生”。</b></p><p class="ql-block"><b> 我们约定,几年后还要来,再看看北邮的下一个精彩,也再续写这跨越半个世纪的同学深情。</b></p> <p class="ql-block"><b>拍摄:7215同学 </b></p><p class="ql-block"><b>编辑:李俊芳(高山流水)</b></p><p class="ql-block"> 2025.10.29.(重阳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