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二王庙位于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麓,是纪念我国古代水利名家李冰父子的祀庙,是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献记载,古代岷江流域经常泛滥成灾,2300多年前,战国时期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率领民众开凿都江堰,调控讧水,使成都平原既得灌溉、舟楫之利,又免水灾、干旱之苦。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成都平原,四川也由此得到天府之国美誉。</p>  <p class="ql-block">这六个治理都江堰的至理名言是二王庙里重要的景点,它深刻阐述了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的经验要素,体现了顺其自然治水智慧。深挖河道低筑堤堰防洪灌溉,每年的岁修这项官方主理工程一直都在正常运作,都江堰这无坝水利工程奠定了成都平原是天府之国,我们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设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及塘堰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它担负着四川省中西部八市四十一个县区1130万亩土地的灌溉,三千多万人民的生活用水、无数家有关国计民生的企业生产用水,是我国第一大灌区。</p>  <p class="ql-block">”离堆”是当年凿开玉垒山形成宝瓶口时的岩堆(即离堆),用于分流岷江,减少水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核心工程。离堆公园就是建立在这里,离堆公园的核心建筑是伏龙观,祭祀李冰父子的主要场所,也是道教天师教派的道观。夏日里,从二王庙下来到公园里,坐在临宝瓶口的茶座前,端一碗冒着茉莉花香的“三花”,吹着远古雪山顺着峨江流来的清风.龙门阵摆着灌口二郎神、夫妻桥的历史过往,这是成都人的我和我们一起去都江堰的必作功课。茶余缓步观赏园内三宝:紫薇花瓶、紫薇花屏风、银杏树桩头,这川派盆景的杰作。拜谒园内的十二尊雕像,这历朝历代的官员文人他们二千多年来对维护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优龙观位于离堆北岸,修建于西晋末年,原为道教天师教派道观,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为纪念李冰父子降伏为害岷江孽龙的传说改名,1974年曾出土东汉时期李冰雕像。2008年汶川大地震损毁严重,2010年修复。它是四川省内重要的道观。</p>  <p class="ql-block">这幅“功追神禹”是晚清名臣骆秉章在参谒伏龙观时,触景生情,题写了这幅歌颂李冰父子治水功绩匾额,至今仍然悬在伏龙观后殿,成为历史与文学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座东汉时期的雕像反映了历朝历代都念念不忘恩施川人的“川主”李冰父子治理岷江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受益富庶了的四川人民永远不会忘记。</p>  <p class="ql-block">这座手撑铁铲的河工雕像随李冰雕像一起发现,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先人为了家乡的美好未来艰辛的付出。</p>  <p class="ql-block">堰功道上十二尊雕像,这是后世对都江堰水利工程运行两千多年以来,历史上对都江堰灌区的拓展岁修和维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树碑立传。其中我们熟悉的有西汉蜀郡守文翁、三国时代蜀汉丞相诸葛亮、清末四川总督丁宝桢。历史不会忘记曾经有功于当代的,民间的口碑相传有时会比正史更为广传。</p>  <p class="ql-block">邓公在80年代陪同金日成参观都江堰水利工程时,挥笔题写了“造福万代”,高度评价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深远的意义。金日成也赞叹“这一两千多年的奇迹”,邓公则进一步指出其“无坎引水、自流灌溉”的技术独创性,认为该工程将防洪、灌溉、水运等功能完美结合,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创举。这一评价与“造福万代”共同构成了邓公对都江堰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的双重肯定。</p>  <p class="ql-block">此时已是重阳,2025年国历九月初九。今天的成都天气不怎么好,昨夜的秋雨似乎影响了重阳节的气氛。昨天出门在一街口小游园看到了盛开的芙蓉花,科技创新使原本花期很短的花儿也有了早中晚的迭次花开花落。翠绿色的手掌般叶片簇拥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或含苞、或欲放、或盛开,艳而不俗,“霜降”已过数天,早晚的感觉都有点凉意了,这意味着就要降温了的日子里,芙蓉花儿却满腔热情地向世界散发着它的美丽。我在在结束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禁感慨:退休十多年,去了不少我想去的地方,写了一百多篇游记,去都江堰游玩住不知多少次,居然没有一篇对它的感受,今年国庆期间前往都江堰城郊小住,午饭后我先后去了景区,看到人山人海,匆匆忙忙间留下一些素材,这几天暂时没有外出了此心愿。已经七十多岁的我在人生路上犹如一年四季走在岁月的深秋里,哦,芙蓉花又名拒霜花,它不畏风刀霜剑展露自己的美丽。我、我们要在慢慢老去的路上继续快乐的走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