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布拉格小城区又称“小城”,位于伏尔塔瓦河西河畔,靠近布拉格城堡一侧。这里是布拉格最古老、最具历史意义的地区之一,以其中世纪的魅力、蜿蜒的鹅卵石街道和巴洛克式建筑而闻名,拥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民房屋、精美的宫殿、宽敞的广场等,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伏尔塔瓦河是捷克最长的河流,全长435公里,它源出于波希米亚西南部,先向东南流经波希米亚森林,然后向北穿越波希米亚,在布拉格北29公里处的梅尔尼克注入易北河。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组曲《我的祖国》的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就描绘了该河的美景。伏尔塔瓦河贯穿布拉格全城,河畔风景优美,是布拉格重要的景观带。人们可以在河边散步、晒太阳,还能进行划船、木筏漂流等水上运动。河上有许多桥梁,连接着两岸的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式建筑 。</b></p> <p class="ql-block"><b>我们长剑合唱团员站在河畔情不自禁合唱起了《伏尔塔瓦河》,引得周边游玩市民的兴奋参与。歌毕,她们激动不已的说“从不知道这首乐曲还有歌词”。</b></p><p class="ql-block"><b>在我的祖国波希米亚群山中</b></p><p class="ql-block"><b>有两条美丽清泉奔流悠长</b></p><p class="ql-block"><b>一条温和一条清凉汇流成河</b></p><p class="ql-block"><b>沃尔塔瓦河浪花溅哗哗的<span class="ql-cursor"></span>响</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小城区蜿蜒的街巷里,“好兵帅克墙”算不上是恢弘地标,却藏着捷克人独有的幽默与记忆。这面普通的居民楼外墻,因贴满与哈谢克笔下“好兵帅克”相关的元素,成了文学爱好者的隐秘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卡夫卡博物馆位于布拉格,是为纪念著名作家卡夫卡而建,馆内主要展示卡夫卡的生平事迹、作品手稿等相关资料。博物馆院内有一座独特的雕像,两个胯部可以旋转的人体雕塑。雕塑的底座是一个捷克地图形状的水池,两个撒尿的男人叫弗兰茨和约瑟夫,设计灵感来自于卡夫卡的小说《城堡》,寓意着议员们对政治格局的大胆评论。</b></p> <p class="ql-block"><b>布拉格有许多狭窄的小巷,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小城区卡夫卡博物馆旁与查理大桥附近的魔鬼小巷,其最窄处仅约50厘米宽,只能容纳一人通过。这条小巷原本是工人的通道,后来成为游客的打卡点,为避免行人“堵车”,两端还安装了红绿灯,于是“最窄红绿灯”便成了该市萌点,仅容一人通过的小巷口,迷你信号灯交替闪烁,提醒行人慢下来,读懂老城的细碎浪漫。</b></p> <p class="ql-block"><b>列侬墙上涂满了约翰·列侬风格的涂鸦和披头士乐队歌词的片段,是表达青年理想“爱和和平”的象征性符号。它起源于1980年约翰·列侬被枪杀后,人们开始在此涂写相关内容,1988年成为捷克群众发泄对当时政体愤怒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墙酒吧”因列侬墙而红火。</b></p> <p class="ql-block"><b>查理大桥始建于1357年,1400年竣工,横跨伏尔塔瓦河,是遵照捷克国王查理四世之命而建。桥长520米,宽10米,有16座桥墩,是连接布拉格老城、小城和布拉格城堡的交通要道。它以罗马天使桥为样板,是哥特式建桥艺术与巴洛克雕塑艺术的完美结合,桥两侧石栏杆上有30座雕像,为天主教圣徒和保护神,被称为“欧洲的露天巴洛克塑像美术馆”,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b></p> <p class="ql-block"><b>圣约翰·内波穆克雕像位于桥右侧第8尊,是查理桥的守护者。传说他为了保守忏悔者的秘密,被国王抛入河中,围栏中间刻着的金色十字架位置,就是当年他被扔下的地点,触摸其底座浮雕据说会带来好运。</b></p> <p class="ql-block"><b>查理四世是捷克国王,其雕像位于查理大桥东入口处,面向伏尔塔瓦河,是该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桥因他的命令于1357年始建,1400年竣工的,所以这座雕像展现了国王的帝王形象,反映了他在桥梁建设中的主导地位。查理大桥最初名为“布拉格桥”,1870年更名为“查理大桥”,以纪念这位推动桥梁建造的国王。</b></p> <p class="ql-block"><b>站在雕像下的护栏旁,隔着伏尔塔瓦河,对岸的小城和丘陵上的圣维特主座大教堂近在眼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