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

望景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鼓楼还带着一丝凉意,我沿着护城河慢慢走来,远远就望见它矗立在晨雾中的身影。红墙金瓦在灰蒙蒙的天色下并不张扬,反倒透出一股沉静的庄严。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车轮碾过湿漉漉的路面,发出轻微的沙沙声。街边的电动车静静停着,像是守候在古时城门前的信使,连接着昨日与今日。</p> <p class="ql-block">走近些,鼓楼的飞檐在云层下划出优美的弧线,仿佛随时要腾空而起。那些层层叠叠的屋檐,像是时间伸出的手,轻轻托住了这座城的记忆。路边停着几辆轿车,车身上落了一层薄灰,与身后斑驳的红墙竟有种奇妙的和谐。电线从头顶穿过,缠绕着现代生活的脉络,却未曾惊扰这份千年沉淀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街面上,一辆白面包车缓缓拐过弯道,司机摇下车窗,探头看了看路牌,又抬头望了望鼓楼,像是在确认自己没有走错方向。行人三三两两走过,有的低头看手机,有的牵着孩子指着高处的檐角说着什么。我站在树影里,听见一阵风掠过屋脊,瓦当轻响,仿佛鼓楼在低语:我还在,我一直都在。</p> <p class="ql-block">正午前的阳光勉强穿透云层,洒在鼓楼东侧的墙面上,那抹红忽然鲜活起来。公交车进站,开门的气声与远处孩童的笑声混在一起。几个年轻人骑着电动车停在路边,抬头拍照,镜头对准了那对翘起的飞檐。我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走过这里,说:“这楼里曾经敲鼓报时,全城人都听着它的声音起床、劳作、入睡。”</p> <p class="ql-block">鼓楼前的街道上,一辆蓝色共享单车靠在石墩旁,车筐里还放着一份没吃完的煎饼。一位老人慢悠悠地推着自行车经过,车后座夹着刚买的菜。他抬头看了眼鼓楼,顿了顿,又继续往前走。那瞬间,我仿佛看见时光的河流在这里轻轻打了个旋——古老的建筑静静伫立,而人们的生活如常流淌,不因它的存在而停歇,却因它的存在而有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我走到正门前,几辆电动车停在角落,充电线像藤蔓一样缠绕在柱子上。左侧的路灯下立着一块交通指示牌,蓝底白字,指向“南锣鼓巷”。可我的目光仍被那对石柱吸引,它们沉默地撑起屋檐,像两位站岗的老兵。门楣上的雕花在阴天里显得格外深邃,仿佛藏着无数未被讲述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绕到侧面,人行道上铺着青砖,被无数脚步磨得光滑。黄色护栏旁立着一块小牌子,写着“请勿攀爬”。可谁会去攀爬呢?它已不是需要被征服的高度,而是被仰望的坐标。远处,一辆白色巴士缓缓驶过,车窗映出鼓楼的倒影,像是一幅流动的画。</p> <p class="ql-block">沿着红墙走,是一条窄窄的步行道。几个行人并肩而行,有说有笑,一个孩子蹦跳着数脚下的地砖。护栏外,街道车水马龙,喇叭声、人声、电动车的提示音此起彼伏。可墙内却仿佛另有一重世界,脚步声轻,呼吸也慢。这堵墙,不只是隔开了空间,也滤掉了喧嚣。</p> <p class="ql-block">我停在拱门前,几位游客正对着大门拍照。一位穿红裙的女士站在中央,微微仰头,像是要与鼓楼对视。门两侧的金色牌匾上刻着字,墨迹沉稳,透着威仪。我忽然想,如今我们不再靠鼓声计时,可每当走到这里,心却会不自觉地慢下来——仿佛那鼓声从未停歇,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回响。</p> <p class="ql-block">午后,一名男子沿着墙根慢慢走着,黑色外套裹紧身子,手里拎着一袋热腾腾的包子。他脚步不急,偶尔抬头看一眼墙顶的灰瓦,像是在寻找什么,又像是在确认什么。鼓楼不说话,可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回答。</p> <p class="ql-block">一段红墙静静延伸,墙后树影婆娑,枝叶在风中轻轻摆动。一辆电动车停在路边,车座上搭着件外套。远处几个身影在晃动,模糊而日常。这里没有游客的喧闹,只有生活的低语。鼓楼不再是景点,而是街坊邻居眼中的老朋友,日日相见,却从不觉得寻常。</p> <p class="ql-block">整座建筑在雾气中若隐若现,飞檐上的龙纹仿佛随时会苏醒。那绿色的斗拱与红色的柱子,在阴沉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庄重。门前几个人站着聊天,声音不大,像是怕惊扰了什么。我站在几步之外,忽然明白:鼓楼之所以能穿越百年,不只是因为砖瓦坚固,而是因为它始终活在人们的生活里。</p> <p class="ql-block">雾气未散,一位老人推着三轮车过来,车上堆着旧书和纸箱,遮阳篷被风吹得微微晃动。他把车停在鼓楼前,抬头看了看门楣上“消防生命通道勿占”的牌子,笑了笑,又往旁边挪了挪。路灯亮着,映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像是一盏守夜的灯。这楼,这街,这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着一段未完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