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为嵩县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在北大参加洛阳市教体局组织的教师培训,聆听北京师范大学卢立涛教授关于“教育强国背景下中小学课程改革重点、挑战与策略”的授课,结合嵩县教育实际,我深受启发、感触良多。</p> <p class="ql-block"> <b>一、学思悟:从讲座中汲取改革智慧</b></p><p class="ql-block"> 卢教授的授课系统阐释了课程改革的政策背景、实践路径与现实挑战,让我对教育强国背景下的课程改革有了更深刻的认知。<b>在改革重点上,</b>卢教授强调的“价值引领、供给优化、普惠均衡、能力拓展”四大维度,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尤其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学习的推进、数字化资源的转型,这些前沿理念为嵩县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b>在现实挑战分析中,</b>卢教授指出的“理念与实践鸿沟、拔尖创新不足、社会转型冲击、区域群体差异”等问题,与嵩县教育现状高度契合。我县教师发展中心部门设置不合理、老龄化严重、教研员短缺,基层学校课程改革能力薄弱,这些都是我们推进改革必须直面的难题。<b>在实施策略上,</b>卢教授提出的“无界学习、跨域融合、数字赋能、多元评价、育人内核”等路径,为我们破解嵩县课程改革困局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 <b>二、深思考:结合嵩县实际的痛点剖析</b></p><p class="ql-block"> 结合嵩县基础教育基础差、教师结构不合理、课程改革滞后的现状,以及学生心理焦虑、亚健康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 <b>(一)教师发展的“瓶颈”制约。</b>我县教师发展中心虽实现了教研训一体化,但部门设置仅有教育教学研训部和质量检测评价部,且老龄化严重,小学教研员、信息技术教研员短缺。这导致我们在课程改革的专业引领上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基层学校对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全方位需求。同时,教师队伍老龄化、结构不合理,也使得新理念、新方法的推广面临阻力。</p><p class="ql-block"> <b>(二)课程改革的“落地”难题 。</b>基层学校课程改革能力较弱,推进困难。受限于师资、资源,我县课程改革滞后,难以适应优质均衡的发展需要。在跨学科学习、数字化资源应用等方面,与先进地区差距明显,学生难以获得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核心素养的培养缺乏有效载体。</p><p class="ql-block"> <b>(三)学生发展的“全面”短板。</b>嵩县学生不仅面临学业压力,还存在心理焦虑、亚健康等问题。这与卢教授提到的“学生成长环境变化”相呼应,我县学生由于资源有限,实践体验不足,容易产生迷茫、焦虑情绪,对自身发展缺乏清晰规划。</p> <p class="ql-block"> <b>三、明方向:下步工作的思路与措施</b></p><p class="ql-block"> 基于卢教授的授课内容和嵩县实际,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理清思路、采取措施,推动嵩县课程改革落地见效。</p><p class="ql-block"> <b>(一)构建“无界学习”场景,拓展学生成长空间。</b>借鉴卢教授“构建无边界学习场景”的理念,结合嵩县实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利用嵩县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如白云山、两程故里等,开发研学课程,让学生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学习。加强与本地企业、农场的合作,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弥补学生“体验缺失”的短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p><p class="ql-block"> <b>(二)推进“跨域融合”,提升课程实施质量。</b>参考北外附中多学科联动提升阅读的实践,结合我县“教研训一体化”的优势,推动跨学科课程改革。<b>以教师发展中心为平台,组织各学科教研员联合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资源</b>,如结合嵩县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征,设计“嵩县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主题学习活动,融合历史、地理、语文、美术等多学科知识。<b>针对小学教研员短缺的问题</b>,通过“教研员+骨干教师”的模式,组建跨学科教研团队,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逐步培养专业的教研员队伍。</p><p class="ql-block"> <b>(三)强化“数字赋能”,缩小城乡资源差距。</b>利用“数字赋能教学”的策略,破解嵩县农村学校资源匮乏的难题。<b>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设嵩县教育资源库,</b>整合优质课程资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将城区学校的优质课程输送到农村学校,实现资源共享。<b>加强教师数字化素养培训,</b>特别是针对老龄化教师,开展“一对一”帮扶,提升他们运用多媒体、人工智能等工具进行教学的能力,如借助“豆包”等AI工具辅助备课、批改作业。</p><p class="ql-block"> <b>(四)优化“多元评价”,激发师生发展动力。</b>借鉴卢教授“多元评价机制”的建议,改革我县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关注过程性、成长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对教师的评价,要从单一的教学成绩评价转向对其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水平、专业发展等多维度的评价,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b>(五)坚守“育人内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嵩县“四类三阶”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育人能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针对新教师、薄弱学科教师和非师范专业教师,开展精准培训,强化学用转化,提高他们的育人能力。同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为他们提供心理支持,缓解工作压力。</p><p class="ql-block"><b> (六)借鉴浙江经验,探索嵩县路径。</b>学习浙江省“优质均衡与拔尖创新并重”“课程实施保障”“体制机制创新”的做法,结合嵩县“191”工程和“三抓”理念,推动我县课程改革。<b>在义务教育阶段,</b>推进优质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b>在高中阶段,</b>支持各高中走特色发展之路,如支持一高对标郸城一高,双语、三高开展小语种探索,二高、五高发展体艺特色,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p> <p class="ql-block"> 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嵩县教师发展中心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带领团队锚定教育强国目标,深耕课程改革实践,为嵩县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