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从狮泉河出来,就看见了“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阿里北线一路上有许多措(湖),蓝天、白云、雪山、碧绿或湛蓝的湖水美不胜收。从狮泉河出发后,遇到的第一个错是嗏勒措(查理措)。</p> <p class="ql-block">查理措</p> <p class="ql-block">第一晚住仁多乡。仁多乡曾为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下辖乡,地处仲巴县北部,行政区域面积470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客栈餐厅的装饰。</p> 仁多乡晚霞 仁青休布措,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北部、冈底斯山北麓,湖面海拔4756米,面积187.1平方公里。该湖为咸水湖,湖水主要依赖冰雪融水径流补给。湖西南岸为祝地臧布三角洲平原,其余湖岸多为山地地形。仁青休布错保留了原始生态特征,湖面湛蓝宁静,与隆格尔雪山相映,湖滨常见成群海鸥栖息。作为阿里地区重要湖泊之一,仁青休布错周边与扎布耶茶卡、昂拉仁错等湖泊形成自然景观带。 仁青休布错地处冈底斯山北麓,湖盆受构造运动影响形成封闭地貌。湖面海拔4756米,面积187.1平方公里,湖岸线总长约68公里。湖水矿化度较高,属咸水湖类型。水文监测数据显示,湖泊主要依赖冈底斯山冰雪融水径流补给,年均补给量约1.2亿立方米。湖岸地貌差异显著:西南岸发育祝地臧布三角洲平原,地势平坦;其余湖岸环绕山地,坡度陡峭,局部有基岩出露。 <div>仁青休布错湖面呈不规则形态,湖水透明度高达8米,呈现宝石蓝色调。晴日远眺,湖水与南侧隆格尔雪山(海拔约6200米)相映,构成典型高原湖泊景观。湖心散布多个石灰岩岛屿,其中最大岛屿面积约0.3平方公里,岛上植被稀疏,裸露岩体在湖光映衬下如'蓬莱仙境'。湖滨湿地为斑头雁、赤麻鸭等鸟类提供栖息地,夏季可见数百只海鸥集群活动 <br></div> 一个小错-昂拉仁错。昂拉仁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仲巴县境内,冈底斯山脉北麓,属构造凹陷形成的微咸水湖,湖面海拔4689米 。湖泊呈东西走向,长56.6千米,平均宽度9.9千米,最大宽度17.9千米,面积曾达56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3米,蓄水量102.6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16.2克/升。主要入湖河流包括阿毛藏布、甲布日阿藏布和峻藏布,其中阿毛藏布流域面积占湖泊总集水面积的64.4% 。1973年至2020年间,湖面面积从512.86平方公里缩减至498.21平方公里,总体萎缩率达3.0%,2016年达到最低值489.45平方公里。2000年前后为面积变化转折期,西部入水口处萎缩幅度最大,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的变化成为主导湖泊扩张或萎缩的关键因素。 <p class="ql-block">在藏民家做客,与男女主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红色湖水的扎布耶措(茶卡盐湖)。</p> 扎布耶茶卡,也叫扎布耶错、查木错、扎布错等,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隆格尔区仁多乡境内。扎布耶茶卡为高原寒冷半干旱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年温差和日温差都较大,年降水量为192.6mm,年蒸发为2269.1mm,经常刮风,年大风日达172天,年平均风速5.8m/s,年日照时数3300小时。湖盆为封闭内流盆地,接受河水、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是世界三大锂盐湖之一。 扎布耶茶卡湖分为南湖和北湖。南湖固液并存,面积243平方公里,水深2m,湖面海拔4429 [1]m;北湖为卤水湖,面积约100平方公里,水深数米。 扎布耶茶卡是一个富含锂的盐湖,是世界上三大锂盐湖之一,其锂的品味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第一位:同时铯的含量也在世界前列。 扎日南木错边的阴阳山。 扎日南木错(བཀྲ་རི་གནམ་མཚོ་)西藏自治区第3大湖。亦称塔热错。位于藏北高原南部,阿里地区措勤县境内。属东西向构造断陷湖。东西长53.5公里,南北宽26公里,平均宽18公里,面积1023平方公里。海拔4613米,平均水深3.6米,最大水深71.55米,周长183公里。湖水透明度2.45米。pH值9.6,矿化度为13.90克/升,属咸水湖。湖泊形态不规则,南北两岸较窄,东西两岸地势开阔。东岸湖积平原宽达20公里,沼泽发育;北岸和西岸发育有10道古湖岸线,最高一级高出湖面百米;东南部湖滨地带发育有三级阶地。湖区地处藏北高寒草原地带,气候寒冷、干旱,为纯牧区。扎日南木错流域面积1.643万平方公里,湖水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入湖河流主要有措勤藏布、达龙藏布。措勤藏布发源于冈底斯山,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9930平方公里。 这里不仅是自然风光的宝库,也是文化和生态的交汇点。湖面蔚蓝,透明度好,四周山峦环抱,芳草萋萋,是良好的牧场,盛产珍贵的紫绒山羊。沿湖常有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出没,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限生机。 扎日南木错,国家级著名湿地。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措勤县东北部,距离措勤县城12公里。距离阿里地区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500公里左右。在冈底斯山群峰之间,分布着阿里地区最大和位居西藏第三的咸水湖扎日南木错。它的面积有102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613米,是一个东西长近54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大湖。 村庄与牧场。 当惹雍错,是西藏面积第四大湖 [1],中国第二深的湖,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当惹雍措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措一起被雍仲本教徒奉为神的圣地。湖边的玉本寺是一座建于悬崖山洞的寺庙,据说为象雄雍仲本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达尔果”和“当惹”都是古象雄语,意为“雪山”和“湖”,它们一个是神山,一个是圣湖, 公元五世纪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经存在一个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古象雄王国。最辉煌的时候,象雄王国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上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中象雄),东昌都丁青一带(下象雄),疆域极其辽阔,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而这其中,中象雄的中心就位于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的附近。时日,人们仍然可以在这里看到古象雄国王宫的遗址。 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古老的传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作为本教的神山圣湖,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养育了湖畔的人们,是古象雄文明的摇篮。 当惹雍错位于冈底斯山中段北麓,那曲地区尼玛县境内。万里羌唐的西部,是著名于世界的“无人区”,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的双湖,文布地区,每6平方公里才有一个人存在。西藏四大雍错中的“当惹雍措”就浅伏在文布荒原上。除了偶尔在民间神话或传说中被提及,很少有人知道,到过那里的人就更少了。当惹雍措是西藏雍仲本教崇拜的最大的圣湖,位于一个深陷的湖盆底部,它与当穷错相毗邻。 香客和旅游者转湖一般是从湖的东岸中部的下秋错存货顶部德文布乡一村,二村出发,印度佛教徒按顺时针、雍仲本教徒按逆时针绕湖一圈。千百年来,香客和驮队沿湖踏出了一条时而平缓,时而陡峭的的环湖小道。 大概因为易守难攻的地势和良好的气候,这里曾是象雄的王宫所在地,是藏北象雄遗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解读象雄文化之谜的一把钥匙和研究本教的重要场所。“ 当惹雍措被群山簇拥,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据传当惹雍措当初是个魔鬼湖,后来象雄第一代王子也即是雍仲本教的缔造者敦巴辛绕制服了湖中的魔鬼,成为了神湖。达尔果山一列有七峰,峰顶终年白雪覆盖,如七个戴了白帽的巨人并排站立忠实地守护着当惹雍措。这里山光水色简直就是圣景,它和当惹雍措—起被人们奉为本教的神山圣湖,其地位与佛教所认为的世界中心的岗仁波齐和玛旁雍错身价相等,且传说湖底是相通的。 文布南村,位于藏北高原当惹雍措湖北岸,隶属于西藏那曲市尼玛县文部乡,地处海拔4700米的羌塘草原腹地。该村因毗邻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当惹雍措与达果神山,形成"一村一湖一山"独特地理格局,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文布南村正对海拔6112米的达果雪山主峰,形成"雪山-圣湖-古村"三位一体的自然景观体系。村落平均海拔4700米,冬季湖面冰层厚度可达1.5米以上,夏季湖畔可见青稞田与油菜花田交错分布,是藏北高原罕见的农业耕作区。 文布南村的白塔群。 湖的对面就是达果雪山主峰。 文布南村的晚霞,映照在达果雪山主峰。 文布南村的朝霞 青藏高原上的大地树。 当穹错,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南部,湖面海拔4475米 ,与当惹雍错相距不足30公里。该湖属构造湖,第四纪时期曾与当惹雍错同属一个统一大湖,后因气候变化与地壳运动分离成独立湖泊。湖水具有独特的色彩变化特征,可在一天内呈现浅绿、深绿至墨绿的渐变效果。湖畔分布有褚红色山壁和阶梯状地貌,文布北村坐落于湖岸,藏族牧民与牦牛群常在此活动。 色林措,曾名奇林湖、色林东错,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申扎县和班戈县境内,湖泊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03ʹ22ʺ~33°19ʹ49ʺ,东经87°23ʹ40ʺ~92°13ʹ49ʺ。湖面海拔约4530米,湖泊总面积为2099.13平方千米。湖体东西长约72千米,南北宽约22.8千米,面积仅次于青海湖,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西藏第一大湖。 色林错,在藏语中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是青藏高原形成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构造湖,为大型深水湖。入湖的主要河流有扎根藏布、扎加藏布、波曲藏布和阿里藏布。色林错四周还有格仁错、吴如错、错鄂等20多个卫星小湖,组成了一个内陆湖泊群。 色林错的内流区域,四面群山环抱,湖盆平坦开阔,是藏北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系保护黑颈鹤及生态系统的申扎湿地自然保护区。湖畔草原栖息有黑颈鹤、斑头雁、棕头鸥、麻鸭等珍禽,还有藏羚羊、藏原羚、野驴、盘羊、雪豹等兽类。 色林错是在新生代古近纪初开始发育的班戈断陷盆地基础上,在第四纪继承活化发育而成的新生断陷盆地。盆地长轴近EW向,南北两缘新构造发育,随着青藏高原的整体隆升而隆升,中晚更新世以来。大湖逐渐缩小,由于局部隆升差异而将大湖分割,逐渐形成现代众湖分布格局。色林错、班戈错晚更新世晚期以前为统一大湖,长轴东西向,晚更新世晚期分割形成二湖,东西向展布。 念青唐古拉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