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月9️⃣日重阳节,阳光正好,社区广场上搭起了简易的服务台,几张桌子拼在一起,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家电——电水壶、电饭煲、吹风机,还有些零件散落的老旧收音机。我们几个志愿者穿着红马甲,蹲在地上检查线路,手里拿着螺丝刀和电笔,一边修一边跟居民解释问题出在哪。一位老大爷捧着水壶等了好久,看到我修好后试了试,笑得眼角都皱了起来:“这下又能烧水泡茶喽!”</p> <p class="ql-block">横幅在风里轻轻晃动,鲜红的底色映着“服务暖民心 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几个大字,像一团不灭的火。来的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街坊,提着家里“罢工”已久的电器,一边排队一边聊着家常。有个阿姨特意从三楼阳台收下那台多年不用的电风扇,说:“你们能修就修,不能修也让我看看是怎么回事。”我们笑着应下,心里却明白,这份等待里藏着的,不只是对电器的依赖,更是对人情温度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太阳升到头顶,树影斑驳地洒在桌面上,工具箱敞开着,钳子、焊锡、绝缘胶带整齐排列。我正低头焊一个电饭锅的温控开关,旁边同事在给一位奶奶测试吹风机的电机。她一边看一边念叨:“现在的年轻人还会这个,真难得。”其实哪是什么难得,不过是小时候跟父亲学的一点手艺,如今能在社区里派上用场,反倒成了稀罕事。人群里不时传来笑声,有人修好了电器当场试用,嗡嗡的电机声像是生活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队伍一直没断过,有人抱着电热毯,有人说微波炉不加热了,还有人拿来孙子玩坏的玩具车,问能不能“救一救”。我们一边登记编号,一边快速排查故障。一位大叔站在旁边看了半天,突然说:“你们这不光是修东西,是修心啊。”我愣了一下,抬头看他,他笑着摆摆手走了。可那句话却落进了我心里——原来我们修的从来不是冷冰冰的电器,而是那些被岁月磨损却仍想好好过日子的心。</p> <p class="ql-block">活动快结束时,桌上不知谁摆上了几碗热腾腾的汤圆,说是社区食堂送来的。我们围站着分着吃,红马甲上沾了点芝麻馅,也没人顾得上擦。阳光斜照在居民楼的外墙上,树叶沙沙作响,孩子们在不远处追逐打闹。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所谓“敬老爱老”,不是一句挂在横幅上的口号,而是有人愿意蹲下来,为你拧紧一颗松动的螺丝,听你说“这个按钮按了没反应”时,不嫌烦,还笑着回你一句:“我来看看。”</p> <p class="ql-block">有几位志愿者穿的是深色衣服,没领到红马甲,但他们干得一样起劲。一个人拿着万用表测电压,另一个在拆电水壶的底座。他们不怎么说话,手上的动作却利落得很。旁边居民看得入神,时不时问一句:“这还能修好吗?”他们就点点头:“小问题,换个发热管就行。”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刻意表现,可正是这份沉默的专注,让整个现场显得格外踏实。</p> <p class="ql-block">横幅又一次出现在视线里,同样的字,同样的红,写着“服务暖民心 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我这才发现,原来不止我们这一处点位,整个社区都在动。不同的角落,相似的桌子,一样的红马甲。有人修灯,有人测血压,还有人教老人用手机挂号。原来温暖是可以复制的,像电流一样,从一个插头传到另一个插座,点亮一盏又一盏灯。</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了一位阿姨,穿了件红花纹的外套,手里拎着个太阳能小风扇。她问能不能接个线让它转得更稳些。我接过来看了看,发现是接触不良。修好后她试了试,风扇呼呼转起来,她乐得直拍手。她身边站着个穿黑西装的工作人员,应该是社区干部,正低头记录什么。阳光照在太阳能板上,反着光,像是把能量也照进了这一天的回忆里。</p> <p class="ql-block">活动结束,大家收拾东西准备走。我低头看见地上的影子,一排脚印踩在灰石砖上,有穿黑鞋的,有穿布鞋的,还有小孩的小皮鞋。塑料袋被风吹得轻轻晃,里面露出一角红色——大概是谁落下的宣传单,又或是没来得及收走的小旗子。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条连接人心的线,从清晨延伸到黄昏。</p> <p class="ql-block">长桌撤了,工具收进箱子,绿植在风里轻轻摇曳。远处的居民楼亮起了灯,一扇一扇,像是回应着这一天的忙碌。我们走在回去的路上,没人说话,但心里都清楚:这样的日子,值得再来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