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启智慧,文润童心 ——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融合研讨活动

欣欣向荣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25年10月29日,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多功能厅内洋溢着浓厚的教研氛围。本次数学组以“基于课题研究的主题式教学实践”为主题,聚焦“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的融合”,通过三节精彩的示范课,展现了一场数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织的教学盛宴。</p> 课堂展示显匠心,传统文化润无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节示范课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引领,数与文化同行”的主线,巧妙地将数学知识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1.六年级王玉峰老师:《圆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老师以诗词和生活中的“圆”导入,引导学生感受其文化意象。学生通过动手画圆,自主总结出“定点、定长、旋转”的技法,自然领悟到圆心与半径的核心作用。继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发现并验证同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课堂尾声,墨子“圆,一中同长也”的千古智慧,将学生的数学发现与传统文化深刻链接,彰显了数学规律的永恒魅力,文化自信与数学思维在课堂中共生共长。</p> <p class="ql-block">2.四年级李吉兰老师:《沏茶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以中国传统的“茶道”礼仪为情境导入,将“统筹优化”的数学思想融入“沏茶待客”的生活智慧中。学生在设计沏茶流程时,不仅学会了如何节约时间,更体会到中华待客之道中蕴含的礼节与效率的统一。她还向学生介绍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推广的“统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验如何科学安排顺序、节约时间,实现了知识与文化的双重建构。</p> <p class="ql-block">3.二年级李林艳老师:《7的乘法口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老师以《西游记》为线索,巧妙引入“孙悟空历经七七十四九天练就火眼金睛”、“不管三七二十一”等富含“七”这一数字的文化元素,引导学生探索“7的乘法口诀”中蕴含的规律,并运用规律编写口诀、解决问题。练习环节融入古诗,引导学生在运用口诀进行计算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乘法的意义,更惊奇地发现,七言绝句其本身正是“7的乘法”在古典文学中的优美体现。数学与诗词在此刻交汇,计算技巧与文化审美同步生长。</p> 总评引领明方向,总结颁奖促进步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展示结束后,陈勇力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专业总评。他高度赞扬了三位教师勇于创新,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肯定了其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与数学素养方面的积极意义。同时,他也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出发,为未来更深层次的融合教学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举行的总结颁奖环节,既是对执教与指导老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也是对全体数学教师的激励。它鼓舞着大家在“以文化人,以数启智”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研讨活动,是学校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它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更让数学课堂成为了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未来,宜章县思源实验学校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让数学教育与传统文化相伴而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编辑:李欣育</p><p class="ql-block">一审:欧勇刚</p><p class="ql-block">二审:欧任冬</p><p class="ql-block">三审:黄 敏</p><p class="ql-block">顾问:邓宏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