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月的风捎来霜降的凉意,校园里的梧桐树和银杏树刚刚将要换金衣,二年级8班的孩子们就已经被“运动会”这三个字点燃了。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看着这群可爱的小不点,攥着跳绳、迈着大步练跑步的模样,心里满是细碎又温暖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备战从选项目开始就充满了“童趣”。原本以为孩子们会抢着报跑步,没想到几个小姑娘围着“跳绳”不放,理由是“跳的都很快”;男生们则在“50米跑”和“仰卧起坐”间争论,最后用“石头剪刀布”定输赢——没有谁输了哭闹,反而赢的人会拍着同伴的肩说“下次你再跟我比”。我没去干涉,只在旁边悄悄记下:原来对他们来说,“友谊”比“拿第一”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挑战在练习时才显现。练跳绳的三个孩子,一开始总是踩绳把握不好节奏,绳子甩快了,就会停好几次;甩慢了,倒不会停但一分钟跳的个数就会很少。有次连续断了好几次次,好脾气的小红眼圈红了。我赶紧蹲下来,告诉他们“跳绳时不要分心,要专心致志,甩绳要和自己跳的动作保持一致。跳的高度刚好绳子能通过,这样的话就能把个数提上去。你们可以试一试”。没想到这么一指导,孩子们跳的个数果然有明显的进步。孩子们瞬间欢呼起来!</p><p class="ql-block"> 最让我惊喜的是“小老师”的出现。50米100米跑选了四个孩子,跑得最快的小明发现同学小军总爱低着头跑,就主动拉着他练:“你看我,抬头看着前面的树,脚要迈大!”他还学着体育老师的样子,蹲在旁边喊“预备——跑”,小军居然真的快了不少。</p><p class="ql-block"> 每天下课后的十五分钟,成了教室里最热闹的时光。有人在走廊练跳绳,绳子打在地上“啪嗒啪嗒”响;还有人把自己的练习心得写在便利贴上——“今天我跳了35个绳,比昨天多5个!”那些歪歪扭扭的字,比任何奖状都耀眼。</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没跟孩子们说太多“加油”“争取拿奖”的话,只希望他们能在奔跑、跳跃里,感受秋天的阳光,感受“想做好一件事”的努力,感受“和伙伴一起努力”的快乐。看着他们汗涔涔的小脸蛋,听着他们叽叽喳喳分享进步,我忽然明白:运动会的意义,从来不是终点的名次,而是备战路上这些闪闪发光的小瞬间——是摔倒了又爬起来的倔强,是帮同伴纠错的真诚,是看到自己进步时眼里的光。</p><p class="ql-block"> 运动会已经结束,结果并不美丽。但我感觉孩子们在这些秋日下的备战时光,早已在他们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关于坚持,关于激励,关于为一件事认真努力的美好。而我,能做的就是陪着他们,把这段时光,过得再慢一点,再暖一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