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阳光明媚,广平县十里铺中心小学三年级的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我们迎来了一节特别的美术课—《其乐融融》。这不仅是一次绘画创作,更是一场穿越时光的传统文化之旅。《其乐融融》是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尤其是在传统节日里,一家人团聚、欢声笑语,就是最温暖的“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课伊始,同学们一起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画卷。我们看到了热闹的春节: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看到了丰收的秋天:农民伯伯在田间欢笑,金黄的稻谷堆成山;还看到了乡村集市上,孩子们提着灯笼,老人拉着二胡,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师说:“这些场景,就是‘其乐融融’最生动的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我们欣赏了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民画》。农民画来自民间,是农民伯伯用画笔记录生活的艺术。它的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线条粗犷、充满喜庆气氛。画中有过寿的老人、拍照留念的一家三口、忙碌的婶婶、美味的食物……每个角色都在讲述一个快乐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们看,农民画里的颜色不是写实的,而是表达心情的!”老师指着一幅画说,“红色代表喜庆,黄色象征丰收,绿色是希望,蓝色是安宁。这些颜色大胆地搭配在一起,就像节日里人们穿的新衣,热热闹闹,充满活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构思自己的“其乐融融”画卷。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最后,我们决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两人共同完成一幅《欢乐中国年》的农民画长卷。以《包饺子》示范画为参考,我们用铅笔轻轻起稿,把脑海中的快乐画面一点点勾勒出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这节美术课,我们不仅学会了农民画的绘画技巧,更懂得了“其乐融融”的真正含义—那是家的温暖,是节日的欢笑,是人与人之间的爱与陪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节《其乐融融》的美术课,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我们心里。它让我们明白:美,不只是颜色和线条,更是情感的表达,是文化的传承。而我们,正用童真的画笔,描绘着属于中国的、温暖的、其乐融融的幸福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