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的情调”,揉进财会教学的日常里 --财会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豆豆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22日上午,财会组老师们暂放了教案里的分录与报表,捧着《教育的情调》开启了这场特别的教研。</p> <p class="ql-block">  这本聚焦“读懂学生”的书,让深耕财会教学的老师们越聊越热——俞琳老师先笑着接话:“平时咱们总教学生‘账要算得精准’,今天突然悟到,‘读懂学生的难’比讲公式更重要。上次课上学生卡了记账步骤,以前我直接讲答案,现在先问‘是不是预习时没摸清逻辑?我再拆一遍’。”</p> <p class="ql-block">  金丽佳跟着点头:“书里说‘教育不是冷冰冰的技巧’,咱们财会教学也一样啊!上周吴海波带的学生赶技能操作练习到很晚,他没催进度,先递了份整理好的操作模板,学生反而主动问清了卡点。”</p> <p class="ql-block">  聊到“学生走神别急批评”的例子,肖凌卉举了个课上的事儿:“前几天李老师的课上,有学生总低头,她没点名,下课后才知道孩子家里有事——换句‘是不是有心事?咱们先把这道题放放’,学生转头就主动补了笔记。”</p><p class="ql-block"> 杨老师收尾时说:“原来‘教育的敏感性’,就是咱们财会课堂里的‘软温度’:账目要清,对学生的心要更暖。”</p> <p class="ql-block">  合上书时,教研室的风裹着教案纸的墨香,连原本刻板的财会知识点,都多了点温柔的底色。</p>